人性中的善恶选择—亲缘

昨晚看了一个美国片子《重罪人》。片中男主人公韦德有一个幸福而温馨的家庭,某夜家里进了盗贼,韦德出于自卫将盗贼用垒球棒当场击毙,却因此而锒铛入狱,他的家庭也因此陷入了巨大的困境中。他为了和妻儿团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片中有一句台词很震撼。当被问道,如果再发生类似的情况,你还会杀人吗。韦德回答道,会,为了保护我的家人,我会杀了所有的人。

这里面就引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心理和人性善恶选择的问题。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所言:“我们本性中至善与至恶共存”,就如“热沼地里的怪物”。这想法并不新颖,事实上,它古老至极。索福克勒斯就很清楚。在不朽巨著《安提戈涅》中,他告诉我们:“许多事物都既美妙又可怕,但人类尤为如此。”我们希望相信人类是善良的,但周围充斥着太多恶行,比如杀戮。真相在哪里?每当混乱来临,它都既令人陌生又令人熟悉。 

书中提到一个词:亲缘主义者 

a) 我知道你会怎么做,因为换了我也会这么做,因为我们认识的几乎每个人都会这么做。不过,我能试着改变你的想法吗?想象一下在你的孩子和50个孩子之间做选择,情况会有改变吗?肯定会:毕竟是50条命换1条命。 

b) 救24个别人家的无辜孩子呢,还是救1个你自己的孩子?这是你的困境,你生命中最糟糕的时刻,也许换成任何人都是如此。但事实就是这样。 

c) 那一刻,你可能感觉五味杂陈,心乱如麻。为了更清楚,我将你的选择简化为三个等式:与枪手对抗,所有人死 = 26人死(24+1+1)放弃教室,其他孩子死 = 24人死放弃女儿,只有她死 = 1人死你怎么做? 

d) 你会救这50个圆点,这50个孩子吗?还是只救自己的孩子?如果换成100个孩子,你的选择不变吗?如果是1 000个孩子呢?满满20箱圆点,全是孩子,你的选择还是不变吗? 

e) 那么100万个孩子呢?肯定会改变你的决定吧?让我们用数字写下它,这样你就能看到危在旦夕的生命的绝对数值:1 000 000——所有这些零,就是你能拯救的生命数量,只要你放弃那一个。还不够?若是在你的孩子和一个年轻有为的科学家之间选择呢?这位科学家无意中攻克了癌症的疗法,只是她还没来得及告诉任何人这项改变世界的发现。想一想,你将能够挽救一代代病人,使他们免遭难以言表的痛苦与不幸。还是你要救自己的孩子。 

f) 事实上,当你沿着走廊奔向扫帚柜时,有件事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你不是一个人。这本书的论点是,见证你每一步的包括前进、后退、踌躇,事实上是帮助你走出每一步的,是人类十种类型中的第一种。

g) 这是一种心理机制,在我们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化,以应对某些反复出现的生活难题。这一心理机制与我们的习得行为——社会化——交互作用。因此,先天与后天这两种因素相互联结,错综复杂。在学校走廊里,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嘴上说着应该做某件事,但内心深处却想做别的事 

h) 为了选择自己的孩子而牺牲其他孩子,这有多无情我们能够认识到吗?为什么会这样?你“崩溃”了吗?在与研究团队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很快选定了“崩溃”这个词。达到哪个数字会让你抛弃自己的孩子?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达到24这个数字时便已崩溃,许多人在孩子数量达到50个时会崩溃,而更多人的极限值则接近100。我一个朋友是那种即便世界上其他孩子都死了也不会崩溃的人,直到她意识到需要有个孩子陪自己的女儿玩。那么,从其他所有孩子中减去一个,便是她的崩溃数字 。

i) 这些类型依次为:痛苦感知者、驱逐者、恐惧驯服者、观看者、侵略者、部落主义者、养育者、求爱者、施救者、亲缘主义者 。

j) 本书提供了对人性本质的一种全新审视。这是一项探究,旨在以新的方式看待人类如何对他人施加伤害,并在此过程中找到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法 。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善恶的选择,远比我们脑中的基本认知要复杂。而且,这种选择,很多时候是非常艰难的,不是简单的对错,是在人性,社会道德,心理变化,甚至几千年来固化的基因模块中做出一致甚至不同的选择。也许是一瞬间,也许是长久艰难的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性中的善恶选择—亲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