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培训有感 ――关于换位教育的思考

      2018年7月下旬,南县38名教育工作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五天的“益阳市南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者高级研修班”的研修。

      到京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就开始了培训。给我们授课的是王文湛司长。王司长开场的两句话让我感触颇深,这两句话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于是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我们应用换位思考来进行我们的教育,即换位教育。

      首先,换位教育需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和分析事情。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不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分析事情的经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设身处地”含有“同感”“移情”的意义,换位教育是在运用“同感”“移情”的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以理性的态度处理“育人”的问题。这里的换位思考不单指师生间的换位思考,还包括家长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换位思考。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其次,换位教育需要尊重。换位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决不能“高高在上”。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随时从学生角度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假如我是学生会怎样”,以求少苛求、多宽容,少埋怨、多理解,少指责、多尊重,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换位教育在实际的学生工作中应该是潜移默化的,而非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或者简单的假设来说教。

  第三,换位教育需要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师生良好沟通的第一步,是师生间无话不说的“心桥”。只要教育工作者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感同身受地体验学生的状态,想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与心的沟通。

      第四,换位教育还需要教师俯下身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书,而有的孩子就像一本深奥的书,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阅读,才能体会到的。遇到这种孩子,我们需要俯下身子,与学生真诚,搞懂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这些交流,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分享他们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以此为交流的桥梁,引领孩子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努力。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人欣赏、有人支持、有人倾听。

      如果我们的教育者都能多思考诸如“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之类的问题,都能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换位教育,那我们将迎来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立达中学      彭卫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京师范大学培训有感 ――关于换位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