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两京十五日》(马伯庸系列)

      回首看过的书籍,总爱看那么固定几个人的作品,一个是紫金陈的社会派悬疑小说,另一个就是马亲王基于史实的长篇小说了。当被安利这本书后,一看是马亲王的大作,立马就兴趣盎然地开始品读。

      所有的执着源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坚守的使命;

      所有的动因源于“世子多疾,汝勉之”引发的缥缈念想;

      49万字的故事源于一句浓缩的史料记载:“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表。庚戌,即皇位。”

      短短十五日,读起来却若好几个年月,这不禁会让人联想起《长安十二时辰》的写作手法,故事发展紧凑、布局恢宏、情节跌宕、高潮迭起,让人心绪起伏。同时,书中出现的火烧梁洲黄册库的情节,让人又联想起《显微镜下的大明》“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这专门一章对南京玄武湖庞大档案库的描写。

      说到底,最佩服的还是马亲王接地气、从小处入微的叙事视角,变高深莫测的故纸堆为鲜活生动、有血有肉的故事,当太子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大萝卜”,当捕快不再是那个日夜买醉、无所事事当“篾篙子”,当芝麻官不再是那个碌碌无为、被边缘化的“小杏仁”,当女医生不再是那个单纯妙手回春、埋头医馆的医生,这神奇的四人组合无意中组成了一个“西天取经”团队,只不过取的不是经,而是危在旦夕的皇权,踏的不是西天,而是从南京到北京两千两百余里路的心灵之旅,是明代大运河的沿岸“漕运”风情。一路上没有妖魔鬼怪的阻挠,却有辣比鬼怪的人心搏杀,有爱恨情仇的纠葛,有民意心之所向,有尔虞我诈的官场沉浮。

      对于这本书,读者们对改编成电视剧的呼声很高,希望能通过影视作品这种角度呈现出吴定缘的寻求自我之旅,朱瞻基在皇命与情义之间的抉择,苏荆溪的手帕交,于谦的铄懿渊积,汉王锲而不舍的谋逆之心,梁兴甫的逃避式执念,昨夜何的“深植卑下之地,可以迎风而立”。

      这是一个无人知晓的故事,仿佛是皇帝做的一场15天的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两京十五日》(马伯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