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理论+实践)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在中国出版时,已经或即将在10个不同的国家出版。

        本书有两位作者,第一位是[美]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临床神经心理学家,美国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成员,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员。研究涵盖了青少年脑发展、冥想、压力作用机制、睡眠缺失以及新技术对大脑的负面影响等领域。

        第二位是[美] 奈德·约翰逊,华盛顿特区家庭辅导企业PrepMatters的创始人,青少年在学习技巧、亲子互动和焦虑管理方面的导师。

        这本书探讨了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是为了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读书再好却不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也是枉然。

        作者从心理学和脑科学这两方面阐述了内驱力形成的理论,又从实践的角度具体讲解了父母如何才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理论

      首先,我们的大脑分决策,调节压力、控制冲动等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叫前额皮质,主要负责语言、逻辑、推理能力的一个部分,它是冷静的、理智的领航员,但是压力过大的时候它会脱线。

        第二部分是脑子中间后边的杏仁核,是掌控情绪的。

        第三部分皮质醇帮助身体应对压力。

        遇到不良情绪时,孩子的压力增加,皮质醇分泌增多,就会伤害海马体,海马体负责记忆和学习,会导致孩子受影响。

        要让一个孩子能够拥有自控力,就要让他的前额皮质得到足够发展。这个发展来自你给他足够的选择空间,让他有掌控感。

        青少年自杀基本上都是来自掌控感缺失,更多的是来自慢性压力。

        一般情况下,家长倾向于认为只有两种方式来对待孩子:要么专制,要么宽容。专制的父母强调孩子的顺从,宽容的父母则认可孩子自身幸福的重要性,力求满足孩子的愿望,来让他们快乐。

        但几乎所有儿童发展方面的专家,包括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和作家,如玛德琳·莱文(Madeline Levine)和劳伦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都提出了第三种选择:权威型养育(authoritative parenting)。要达成这种养育模式,需要的是支持,而非控制。权威的家长希望能与他们的孩子多多地合作做事,因为他们对孩子不仅有喜欢,更有尊重,并且也希望孩子能从他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东西。

        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每天把一组小白鼠从妈妈身边抱走15分钟,另一组小白鼠一直在妈妈身边,长大后发现每天抱走15分钟的小白鼠,韧性更好,这就证明压力是能够锻炼孩子的自主性。

        但是如果把小白鼠从妈妈身边抱走的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3个小时,往往就会出现问题,小白鼠会感觉到无所适从,这就证明压力要适当,当压力过大时就变成“毒压力”。

        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培养孩子自驱力的几个小方法。

实践

方法一:

        从最基本的开始谈,你可以和孩子说:

(1)“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2)“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
(3)“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自律最强调的,是自己听自己的话,自己守自己的规矩。就像小鸡破壳,从狭小的空间里啄个洞,也能变出一片天来。

方法二:

        做“顾问式的父母”,你要告诉孩子:“这事你说了算,我相信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就算不那么明智,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很关键的一点是,你不能光跟孩子这么讲,你还要真正地实践你说的话。有时你会觉得他们的决定真的挺不靠谱,但除非他们已经离谱到一定程度,否则我们还是建议你尊重孩子的决定。

        让你家5岁的孩子自己选择每天穿什么衣服吧!尽管他自己的选择可以一点也不搭调,但这能帮助他未来更好地应对任何情况,甚至包括那些他无法控制的情况——小到去参加测试的时候要坐在哪个位置,大到跟恋人分手了该怎么办。

方法三:

        鼓励孩子设定他自己的目标,并实现它。可以这样问孩子:“在下个星期/月/学期/夏天结束之前,你想做点什么或完成什么?”

      帮助他们设立SMART(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实现(attainable)、切实(relevant)、有时限(time-based))目标。一旦你将目标分解为离散的、可操作的具体步骤时,在看到进展时,就能增加你所释放的多巴胺。

      这个时候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设置奖励,我看到朋友和5岁的孩子一起制定的每日睡前计划:

1.整理书桌

2.完成朗读打卡任务

3.从当日朗读内容中选一个生词记下来

      准备一个储蓄罐,每天完成任务后,把任务卡片放进去,完成30天就可以进行礼物兑换。

      如果家长这么做,相信我,孩子一定会很开心!

方法四:

        开车时,如果带着孩子,不要急着听音乐、放视频、玩手机,先忽略这些科技产品,而是说:“你介意我们花几分钟,欣赏欣赏风景吗?”

        让孩子脱离手机,放松大脑,更好去体验生活的真谛。

        鱼乐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家长成为孩子的“成长顾问”,而不是“决策者”,培养出有自驱力的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感谢阅读,记得关注、点赞喔)


                                鱼乐说育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理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