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是谁?周文王姬昌吗?

这个周公,同时也是“周公解梦”“行周公之礼”的周公,有人要问“周公之礼”是啥意思?这需要好奇心重的小伙伴们自己去查……


因为大家更熟悉三国,更熟悉曹操,所以还是从曹操的《短歌行》说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所以,这句话是曹丞相说的。

问:这首诗表达了曹操的什么情怀?

答:表达曹丞相“求贤若渴”的心情,这是曹丞相的“天下招贤书”。


为什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表示招才纳贤的意思?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不是周文王姬昌,而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姬旦,伐纣的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分封的采邑(即家国天下的家)在周,上公是爵位,人称周公,后人称周公旦。


《史记·鲁周公世家》开篇,司马迁就用“旦为子孝,笃仁”,即“姬旦做儿子很孝顺,做人非常仁爱仁厚”。周公之所以有名并受后世尊敬,一是因为他的政治军事治国才能,二就是司马迁表示的意思,周公旦为人臣高风亮节,为官礼贤下士,品德高尚,能力还出众。


周武王伐纣成功,分封天下,受封者为功臣、同姓及亲戚,周公旦作为皇亲国戚被封在现在的山东曲阜,也就是后来的鲁国。但是天下初定,周武王不想让他这个文才武略又贤德的弟弟离开身边,想留在身边辅佐朝政,于是周公就让他的儿子伯禽去鲁国代替自己受封为鲁公,自己留在天子身边辅政。周公不但辅佐了周武王,还辅佐了幼年周成王, 平定了成王幼年时的一些叛乱,恪守君臣之道,为世人颂扬。


周公在儿子赴任时嘱咐儿子伯禽:“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啥意思呢? 就说“我姬旦是周文王儿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叔叔,身份全天下而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但是为了给朝廷招贤纳士,我把姿态放低到尘埃里,有贤士来访,我从来不让他们等待,我洗一次头发要中断三次起来接待贤士(这有点夸张,而且古人肯定不用洗发水的,不然满头泡沫,咋停下来?),吃一顿饭,要把嘴里的饭吐出来三次接待贤士……”想象一下,忙得连洗头发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这得多忙啊,估计他府上大门应该是天天开着的,不然看门的门人光开门关门要累死了。


曹丞相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丞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也向天下英才传了个话:“我就是现世周公,此时求贤若渴, 人才们,快快来投我,我尊重你们,重用你们,厚待你们,给房子给车给户口,还有补贴……”


周公的儿子到了封地鲁国,变其风俗,改其礼仪,大概这跟鲁地后来成为礼仪之邦也不无关系,毕竟人家鲁国的开国之君的爹是礼仪鼻祖周公。


周公不但治国辅政有方,笔杆子也厉害。武王伐纣,周公写过动员令《牧誓》,还写过劝戒幼年周成王勤于朝政的《多士》,《毋逸》,最重要的是晚年写了《周官》,后来被汉朝的王莽等人改为《周礼》,即今日所见。


美国总统们下台之后写书卖书致富,灵感是不是来自中国的老祖宗们?看各个朝代很多大官,晚年都要写本书或者主持编纂本书,总结一生的为官治国经验。


《周礼》完善了周朝的官职制度,规定百官之职责,以便规范礼仪,巩固统治。内容几乎涉及了上至官制下至种地的方方面面,各种典章制度,礼仪之道,祭祀朝拜,医疗占卜,教育,政治,军事,刑法,农林牧副渔,吃穿住用行,无所不包。

举例,《周礼·地官司徒》篇下的《草人/羽人》,不但规定了草人/羽人的职责,更是详细叙述了履行职责的方法。草人的职责是“掌管改良土壤,因地制宜”,具体改良方法也做了详细规定:“什么样的地都用什么样的肥料来改良,有的土壤要用牛粪,有的要用羊粪,有的要用麋的粪,有的要用鹿粪,有的要用猪粪,有的要用狗粪……”当然,跟现在的什么土壤用磷肥,什么土壤用钾肥,什么土壤用氮肥这种科技没得比,但那是近3000年前的生产力低下的奴隶社会啊,方法都是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


《周礼》一书,后人多次考证,对其作者提出异议的有,认为其在西周当朝并未得以实施的也有,这还有待考古等的进一步佐证,但它对后世各朝各代的封建官僚制度却是意义重大,很多朝代的官制都可见《周礼》官制的影子。


注:一家之言,野生历史爱好者,谬误之处,欢迎斧正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是谁?周文王姬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