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领域与其他领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他领域你只要有一次的成就,你这一生,就可以躺在那上面过活。然而,对于商业领域的事实是,即便你过去很成功,也不代表你未来也会持续的成功。
无数的企业在这条路上,用它们的例子,一次又一次的证明了这个现实。即便你知道《创新者的窘境》里提到,企业愈成功,愈需要抛开原有的核心业务,愈需要找第二事业的成长。这也就会变成领导层的两难,你是要继续在核心业务上开展,还是延伸另一领域做跨界打劫。
这也就反映出,为什么从Google、Facebook、Amazon、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都在不断的收购新创事业,就是为了确保未来能够持续发展,而谁也无法预料到哪一个会是成功的关键。
因为商业的本质,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是人性的根本,你无法知道未来的准确性。因为佛洛伊德在《梦的解释》就提出了人都是非理性的物种,即便有理性科学上的支持,都离不开人本的欲望。
所以,为了却保下一次性的成功,并购就成了新一代企业生存的路径,除非领导者抗拒,但这种成功,也只会局限在某些特定的区域。
然而,在商业上要想成功的「活着」,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快」。你能够愈快的把想法付诸于实践的行为,就会是另一个企业生存的指标。
01速度,决定成长高度
《冲到最后一刻》的作者也就分享,「身为企业家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活着」能够活着的本质,也就是企业家本身,把想法落实到实际行为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在瞬间的完成,即是从分分钟的竞争中,提升到秒秒钟的升级上。
这也是所有成功企业家共同的特质,「快」这里指的快,是能够把想法,快速的做出实际的成果。
换言之,一个人可以用同样时间,产出比一般人高十倍的成果时,跌代升级的次数也就相对增高,如同《刻意练习》里提到的次数上的增长,并不会增加成熟度,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中,达到近乎完美的结果。
这也必须满足一个前提,速度上的快速,必须是在前一次的成果之上。才能让每次的成功,成为下一次成就的基础,在高度竞争、无边界的跨界中,你所能想像到的都已经成为基础竞争门槛时,成长速度就成为拉开彼此之间的决胜点。
但是,为什么会追求快,那是因为内心里,还追求着更大的梦想,这种对于梦想的想像,更是为了要填补心中的匮乏感。因为一无所有,才更知道我们存在的价值。
02匮乏,即是动力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用自己的力量去证明你存在的价值。而这种一无所有,就是你走向绝境之时。
如果没有感觉到累,这代表你离成功还非常的遥远,这种累感,绝对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全身心的无力感。
但同样是累,也有它的区别,一种是为了生存,一种是为了生命。两种驱动力,决定了你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是以何种速度在前进。
前者是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把全身的力量投入在当下的成就感;
后者的一无所有,则是是知道理想远比现实重要,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走过这道门槛。
然而,如果有人说理想,根本无法对抗现实,那么,你就可以知道一个人是为生存,还是生活。
因为这只是看到眼前的结果,而非未来的想像。人类之所以能与其他物种有所别,正也是有着一群想像,才造就了如今的世界。
从特斯拉的民用交流电设计构想,到莱特兄弟把人描绘到空中,又或者马斯克说出送人类到火星上居住。你就会发现,引领者的路上,永远不缺现实的阻碍。
因为这世界从来不缺抱怨,缺的永远是一群愿意接受现实,并且仍持续在未来的想像上,用一生倾注于此,这也就是生命的意义。
贫乏,从来都不会是「借口」。
这之间的差别只是在于,你是否真的相信。
03生命,从来不是来自KPI
相信这件事,每个人都会,也就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属于各自的伊甸园。可是,为什么又会有人停留在想像。
在学习成效上,能否判定一个学习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今天你学到的东西,是否在你的生命中,产生了改变。」亦即,「知道」到「做到」的过程。
更广泛来讲,即便是一句话、一个行为、一个认知上的跌代与转变,都会对一个人后续的生命产生截然不同的转变。
这中间的过程,往往会因为三种情况所遏制:
内心选择:行动与驻足
外部归因:责任归属
线性观点:付出与回报
其中最大的阻碍,就来自过往经验突破,即是「线性观点」。这种经验是源自校园时期的数字化指标,也就是「成绩」。你只要认真读,理解其中概念,付出一定的时间在这上面,你的成绩必然会成线性化的指标发展。
直到进入企业后,为了真实确定每个人的效能与产出,更也是透过数据化的关键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贡献程度。
但这种「付出及回报」的观点,对应到人生的格局上时,就绝非是等比发展,而是非线性。
这代表,过往付出及得到回到的认知,必须突破,因为这是另一种衡量指标,也就是你对于自己的认识。
04为何而活
如同没有经历过冬天的寒冷,怎么会知道春天的温暖。活着,不经历一些苦,就不会知道你真正所要的是什么。
书中的「你愈累,你离成功就愈近。」这一句话,非常触动人心,也是真正在路上坚持的人,才会体会到的感动。
一个人是否认识自己,可以从他遇到困境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亦即:
接受
归咎
所谓的归咎,就是在面临任何阻碍时,把碰到的问题,放在外部事物上,就比好一位年迈的长者,在人行道上行走时,不小心跌倒,这时你好心去扶起他,长者立即把这个跌倒的原因归咎于你。因为对方从来不认为,会有这种行为,都是外部的责任。
相对于,接受的角度,更是一种承担,一种负责,即便是在过程中遇到任何阻碍,最终都回归反思自身。
《原则》书中就提到一组公式:进化=痛苦+反思。一个人即便经历许多痛苦,如果在这些痛苦下,没有选择反思。就还是回归到原点,也就是想法、梦想、理想从来都只会是停留在原地,而没有实际进步。
书中提到作者在三十初头,就已经成功创造了两个品牌,但却没有满足于现况,因为对于钱匮乏的欲望,转而在股市上投资,最后让自己的存款直接见底。
这时作者也才意识到,他所做的是即便科学与缜密思考后,也不一定会照着自己的想法前进。在面临与资金上不足以支付其他业者时,他可以选择逃跑,亦或是选择面对,面对自己的失误,并且告知所有人。
最终作者选择后者,让一切问题的起因,全部承担,负责把事情解决,回归第一线业务,再一次从新开始。
05持续、坚持,一直跑下去
危机、痛苦,从来都不是失败的借口,理想与现实必然存在着差距,为什么有些企业能够持续生存下去,为什么有些则否。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根本,那就是坚持。坚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并且绝不后悔。
生命这一条路上,从来不缺跑得最快的人,更缺的是持续再跑的人。但是,当跑得快的人,还持续再跑,就绝非为了自己再跑。
因为在竞争泛滥的社会里,你要不被别人甩在身后,变成「过去式」,就需要能与大家肩并肩,一起生存在「现在进行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