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是作者蔡崇达的一部散文集。
韩寒评价:我会将这本书带上旅途,在每个静谧陌生的夜晚拿出来慢慢看,而不是红灯亮起或者堵车不动时。
刘德华评价: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如果皮囊朽坏,我们还剩下什么?
好吧,你告诉我,还有灵魂。
有吗?
有的吧。
01
文章从阿太写起。阿太,即外婆的母亲。
阿太是一个狠心的人。切菜把自己手指头切断,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为了教儿子游泳,直接将儿子扔进海里差点溺死。但,她的狠心只是为了教会了后辈要学会掌控肉体,战胜肉体的恐惧而不被其所禁锢。
阿太是一个坚强的人,或许可以称作倔强。九十多岁依然坚持自己走路,九十二岁高龄也敢攀到屋顶修补窟窿。
同时,她也是一个看破生死的人,面对自己女儿去世,也能泰然自若;想要脱去皮囊这个包袱。
但在“看破”他人和自己“生死”的背后,却也有着对亲人浓浓的难舍的眷恋。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留给读者一个玄奥的问题:皮囊是什么?
是容貌?是身材?是白皙还是黝黑的皮肤?
或者是某种情绪:愤怒、恐惧、哀愁……?
或者是外在的物资条件:家世、钱财、背景、人脉……?
抑或……
或许答案无解,无解是因为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
02
母亲是一个执着的人,执着的修建自己的房子、修高自己的房子、修好自己的房子。
这份执着,执着到执拗。执拗到不顾儿子未完的学业,不顾女儿的婚嫁,不顾家庭现状雪上加霜的四处举债,同时,也不顾惜自己的身体。
执拗到丈夫、家人、亲人、朋友的质疑、不满,甚至抱怨,执拗到简直让人无可理喻。
但是——
这份执着中却潜藏着母亲一辈子的希望,她只是单纯而简单想要一个家,一个完整的家,一个至少别人看上去,自己看上去完整而美满的家。
这份执着的背后,旁人无从知晓她承担了多大了肉体和精神的压力,并付出了什么……
随着这份“执拗”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揭开面纱,卸去了母亲施加的层层伪装,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知道了、明白了、读懂了她的良苦用心,她的血泪付出,以及推翻了对她“执拗”的误解。
她——
其实只是一个苦命、坚强,被现实摧残却从未被打倒的女人。也许这份坚强源至她的母亲,或她母亲的母亲,也就是阿太。
这样一个简单而执着的,从不说爱,却深爱丈夫、疼儿女,不愿将辛酸和泪水传递、表现给亲人的母亲,究其初衷只是为了“家”!
家,
多么亲切的一个字眼,同时也是一个深奥的令人思绪连篇的命题……
03
肉体的残疾,皮囊的禁锢,究竟能带给人什么?会影响人什么?改变人什么?
父亲突然中风,左半边身体逐渐失去知觉,进而瘫痪。
一百六十多斤的人,“身体像被放掉气的气球,均匀地干瘪下去——说不出哪里瘦了,但就感觉,他被疾病剃掉了整整一圈”。
他当然不会将自己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感染、影响到家人,他想笑,但他“挣扎着调动脸上的肌肉对我笑,但爬到他脸上的滋味太多了,那个笑,终于扭曲成一个我描述不出的表情”。
他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人,自然是不能接受身体不受控制,他努力的想站起来,他努力的想要恢复对于身体的掌控,他想要用残疾的身体重新撑起整个家!
他也确实为此尝试,为此努力。
他专门为此制定了近乎苛刻的恢复时间计划表,为此坚持,甚至连台风也不能阻止他的恢复计划。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他,其实自己也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只是他为了挽回作为男人的尊严,为了不影响家人,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而为自己、也为亲人编织了一个梦。
当这个梦被现实无情打碎的时候,他愤怒了,崩溃了,看淡了……
他接受了。
他新生了,也改变了。他用一种旁人认为蛮横、无赖的做派,家人认为他看破生死的姿态,向他人证明着他的存在。向命运宣誓,不怕身体的残疾,甚至不惧怕死亡。
他用自己的方式,宣示着自己的存在,宣示着这个家依然完整。
一个可爱而可敬的父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