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有毒

1

近日整理硬盘的文件夹,发现一些十年前的培训资料,其中有一项叫“**计划”的文件夹,打开,是当年整理的各种文档和图片。

猛地想起当年我也参加了这个项目,听了好多次培训,会后加班加点按照要求制作了很多个文档,其中一个文档修改了九次。

记得那个爱把双肩包单背在身上的专家,在讲台上絮絮叨叨,自我陶醉,台下听众无不恹恹欲睡。我每天坐在台下欲哭无泪,很多工作还没做呢。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这些年过去了,汤没换药也没换,企业也没死掉,也没好哪去。回头看看,那些培训、那些文档、那些图片等都是制造了一堆垃圾!

不少企业管理者热衷培训,有的特别爱找外边的“砖家”来指点江山,殊不知都是胡说八道。不能说百分之百是卖嘴、卖课,最起码也有百分之八十在“谋财害命”。

谈到变革,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永远是只有自己知道如何去改革,关键是否有那个胆量去触动慵懒的生活、去打破内部的利益。光说不练,假把式。

这些人或许想自我革命比较困难,希图借助“外力”来打开新局面。这种想法就像肥皂泡,看起来很美,不切实际。

2

有一年,在爱人强力敦促下去Q市参加了一次某公益机构组织的父母成长课(因是公益性质,所以只收500元),当时的确有点被感染了。

五百多人的会场满满腾腾,一个个子不高的女导师,口吐莲花 ,讲的话可谓句句经典,有格局,有高度、有情感。她结合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时而天真如孩童,时而痛哭流涕如怨妇,引得台下十之八九潸然泪下。我被这一阵接一阵的气氛搞得浑身直冒凉气。旁边的一位同学则说我没有打开自己的内心,催我放下自我,快点融进去。

学员们都在做着笔记,绵羊一样被引导着互相拥抱,振臂高呼,那场面我实在无法融入,在他们眼里“损失太大了”。

课间照例是签名卖书,对学员并不打折。

上午课程大家象上足了发条的闹钟,下午就松散了,很多人打瞌睡。但这个老师依然像打了鸡血般亢奋。金句如雨点般砸出,表演依然打动人心。她一边讲述一边开始卖课,升级版的课程七八千元一次,今天促销有活动。。。。

印象很深,有一个初中学历的新妈妈,当场站起来买下课程,她说今后一定会追随老师学习课程,要活出自我,跟过去的自己告别,要是对象不同意,就去离婚。她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

这个培训老师本身并不幸福,人到中年离婚,远离父母在北京打拼,自己供女儿上大学。女儿在她的引导下也“非常独立”、“有思想”。。。。

说话那是我见过口才最棒的培训是,表演能力也属上乘。但是我始终无法融入到她的氛围中去,是我太清醒,还是我无可救药? 

3

早几年,我也挺喜欢参加一些培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但是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觉得,所有的培训都不过是一碗碗方便面而已。偶尔泡上一包,在调味料的刺激下的确能开开胃,但是不能天天吃胃口很快就会坏掉——没营养。人生的智慧只有“感同身受”才能融进自己的生命,有些人生的体验没有捷径可走。正如有句话说的好,“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为何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年人的培训与学生时代的学习大不一样。

教育本身并不带功利性,学习是一个系统、科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培训是很多半路出家的江湖郎中随便抓药,要得就是你模糊的的认同感(巴纳姆效应),让你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畅酣淋漓之感,接着催促你“升级”,提高档次,变成潜在可以收割的粉丝、韭菜。

善于推出培训的有这么几类,第一是商学院,第二是咨询机构,第三是 “砖家”。商学院是纸上谈兵,很多教授讲了一辈子企业管理,可能让他去供应链当个部门长都抓虾,也就是扯淡行,实战尿;咨询机构,最擅长把很简单的管理问题搞复杂,然后用他们自己的话语体系再给你解释一通,看起来还挺自洽,不过是脱了裤子放屁;“砖家”大都经历复杂,最大的本领就是把一句公知的“道理”通过故事、案例、体会跟你产生互动,通过培训现场制造气氛,给人洗脑。

我认为当一个成年的“三观”建立起来之后,他的经历也在一步步反向印证、强化着他对世界的认知,极少有外界力量能改变了。成年人就真的油盐不进?真的就没有能改变人心智模式的东西?或许有,那就是宗教吧。

当然也不能以棍子打死。要说有效的培训还是有的,譬如语言、譬如考证、考级等,那些可以被度量的知识。除此之外,你去参加任何培训都应该清醒点,握紧口袋。


作者:付体昌,畅销期刊《特别关注》签约作者,喜欢码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训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