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读书笔记(上篇 理性探索)

上篇 理性探索

1.语体:不同的话语体系与风格

语体和文体紧密相关。记叙文采用叙述语体,议论文采用议论语体,说明文采用科技语体,应用文采用事务语体,文艺性作品采用文艺语体。

2.[摘]“文体”之为用,功莫大矣,岂能等闲而视之。

3.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来看,

①小说文体,体会故事情节的安排、领悟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教学内容的首选。

②儿童诗要将诗歌中儿童的意向、儿童的独白、儿童的修辞、儿童的发现作为品读的对象。

③散文要抓其神,明其形,品其言。

④寓言要以领悟寓意,体会手法,感受语言表现力为主要教学内容。

⑤游记写作,除了交代游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4.“运用”一词在课标里属于高频词,因此培养“语用”能力是课标的核心目标。

诗歌的语用: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将画面转化为诗意的文字or读诗歌,仿诗歌,创诗歌。

叙事性文体语用训练:①概括、复述②从人物言行中体悟人物内心

神话文体语用训练:①复述提炼概括②仿说仿写生动语言。③改写续写,发挥想象。

5.写作是成长的内需。习作教学要关注小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心理需求,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安全的氛围里自然而舒心地倾吐。

6.课标中,小学阶段,阅读要强化文体意识,写作要淡化文体意识(目的是鼓励小学生在写作起始阶段自由表达)

7.[积] 立身处世,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8.文体分类是有相对性的,所有文章都是历史的产物,有时代的印记。文体与万事万物一样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

9.嬗变:蜕变、演变、更替。

10.正本清源: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

11.术语积累——凸显儿童立场,为儿童所喜闻乐见。和孩子产生共振,吸引孩子。儿童本位。

12.[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在育人方面更应当有一个思考长远的立足点。

13.作文在第一学的是“写话”在第二三学段是“习作”,写话是儿童学写作的根基,一定要扎实。,有说话,写话的训练。

14.涵泳:①深入领会②浸润;沉浸③潜游。

15.文学的本体价值在于精育悦人,精神立人,提供自由精神的价值观,彰显的是个体在成长中的内省和自悟,是人之所以为人本质力量的外形。

16.第2课时复习字词时,除了关注字音字形,也不可忽略生字新词的文本背景。字词复习与文本信息提取可相结合。

17.课文整体感知与生字新词的有效对接案例:

“这一组词语你们会读吗”(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

“你们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让老师听懂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呢”

“文中兴高采烈的是谁,沉默不语的是谁,如愿以偿的又是谁”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孩子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还可以让字理与文本进行连接

18.儿童诗语言简单却精粹,追求的是让一些常用词汇通过妥帖、巧妙的安放,焕发出诗意。

19.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儿歌:民间传承,记事、状物、逗乐为主要内容,较通俗。儿童诗:诗人创作,以情趣意境表现为主,较雅致。

20.朗读是儿童诗教的首选,朗读是一种全身运动,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银,意会其理,心通其情。调动耳目嘴脑多种感官。

21.好的儿童诗要写出独特的想象和比喻。

22.对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体验要多倾听,“说来听听” ,诗无达诂,不做对错判断。诗无达诂:对《诗经》没有通达的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义。

23.要随时从讨论交流中抓取强化一些诗的阅读策略,以便学生迁移理解新诗“你能从这首诗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他发现这个字很特别,然后心里就问自己: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这种读诗的方法特别好”

24.学完儿童诗之后可以尝试创作,与古诗词相比较,创作儿童诗是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苹果。

25.让学生接受、喜欢儿童诗的小努力:①利用边角料时间,晨读、午休、课前5分钟读诗写诗。②配合不同季节天气节日甚至学生的心情推荐诗③教师表现出对童诗的喜爱,才能影响学生接触童诗④开展“好诗诵读会”,大声朗读。⑤学生作品认真对待,公布栏、班级诗刊。

26.[摘]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应该成为屋檐下能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每一个老师都应努力成为故事多得能撑死一头猪的老师。(hhhh)

27.童话五特征:①物我关系混乱。(孩子可以跟路灯说再见)②一切一切都是人。③架空时空。④超自然主义。⑤夸张的观念人物(好吃的人一天到晚狼吞虎咽,好撒谎的人一天到晚信口开河)

28.越是优秀的童话,越有发掘的空间,越能培养高级的审美情感。如《去年的树》跨越生死的友谊、承诺、执着以及放手……可以读出的东西太多。

29.三四年级的童话教学,让学生进入童话,融入童话。表演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理由:①童话富有童趣和游戏精神。②童话情节性强。③童话扁平性人物好塑造。④童话冲突性强,表演的过程是强化心理感受的过程。

30.童话与寓言的区别。

童话:面向儿童,浓厚幻想色彩,虚构故事,常用夸张象征手法塑造形象,情节生动。

寓言:面向成人或儿童,比喻性故事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启示。鲜明哲理性和讽刺性,有深刻寓意。

31.散文体现着文学的特性,往往会突破言语常规,创造一些个性化陌生化的言语表达方式。

32.“通讯”是一种新闻题材,属于实用文章类。一般可分为两类:报道典型事件的称为事件通讯;报道典型人物的称为人物通讯。

相对于“消息” 通讯的内容更具体更完整,不仅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会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以及意义加以介绍或叙述。灵活多样,表达方式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尤其重视细节。

33.术语积累——Xx是教学的一个抓手 e.g教材与原著的差异中,藏着编者的意图,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抓手。

34.古典小说教学可分类文言字词进行有效积累。

35.古典小说教学中,体会人物形象,加深认识,可引导“重叠”,把不同情节中的人物形象重叠起来就很容易找到其相同点,且必然有相同点。

36.古典小说教学中,在了解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往往就能探寻到人物的命运。此时已经超越了一篇文本,学生的认识就立足在了整本书(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上。

术语积累——由“一篇”看一类,由“一篇”读“整本”,打通课内课外的通道。

37.纲举目张:提起渔网上的总绳,所有网眼就都张开了。①喻抓住事物主要环节就可带动其他环节。②喻抓住要领,条理分明。

38.小说教学共性

①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引路。e.g《景阳冈》教学片段“你能在课题的基础上,用最简单的话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吗”“武松(人物)在景阳冈(环境)打虎(情节)”板书三要素“一篇小说就是由这三要素构成的,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呢?”

②依托要素点推进。e.g.“喝酒——上冈——打虎——下冈”分别对应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9.课标中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对于教学目标的要求中,“概括”“梗概”的区别,“概括”是全文框架结构的汇总。“梗概”要求更加详实,除了有内容上的汇总,还要有思想、有情节。

40.说明文领会语言的准确性,在教学中特别要关注一些限定性的词语。e.g“鳄鱼是一种凶狠的爬行动物,非洲尼罗鳄最大的身长5米,重一吨以上”“这里的[最大]能不能去掉”

41.生动的语言不仅在于词语本身,而且在于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中,既在合理正确的地方出现,就是生动的语言。

4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做比较。但在文艺性科普说明文里,还可用文学化的比喻、拟人、对比等方法。

43.术语积累——第1段是课堂上“兵家必争之地”

44.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读还是写,都要从“句”的训练着眼,与第二学段“段”的教学相衔接。

45.非连续性文本:图表、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结构和语言上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性。连续性文本反之。

46.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关键词。议论文的论点大多隐藏在课题中,比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里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

47.以非连续性文本(图表)的方式呈现连续性文本的信息,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游记类文本可以画导游图,说明性文本可设计表格,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读书笔记(上篇 理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