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内生性过程(阅读笔记)

    核心素养的生长过程如同种子的生长过程。种子里封存着成长的密码与生命的地图。每一粒种子都是上帝与未来的缔约和承诺—— 拥有内在的心灵成长的奥秘与生成的规律。当种子积极倾听内在性灵的暗喻,听从内心的召唤,破译了成长的密码,生长就破壳而出。种子里酝酿着丰沛的梦想和巨大的时空。佛家有言,芥子须弥——芥子之微便可容纳须弥无限之山。这里就是喻示着种子的巨大的时空与无限的可能性。种子是与梦想、未来、远方和诗连在一起的。种子里发酵着无限的热爱与执著的努力。种子是自我的成就,用自己汲取的阳光与水分来滋育自己的灵魂,种子的力量是来自于自己的“心灯”“心源”“心光”。

    在这一点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此说:“(教育像农业),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核心素养是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自然而然生长的过程。

    这种内生性首先突显的是白主性。焕发自觉自主的精神,自我提升,自我挑战。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在美国密歇根州的伊普西兰蒂,有一所海斯可卜实验学校,研究者进行着一种把皮亚杰理论变为教育实践的实验,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实验对象是3-8岁的儿童。他们很重视儿童自我发动的主动学习,认为学习和发展不是什么简单的条件反射作用,年幼儿童是通过自我发动的活动而学习概念,墙养兴趣和发展才能的。他们曾对两组3-20岁的儿童和成年人做过比较,一组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另一组是对比组,结果发现: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升学后的学习成绩较好;到了青壮年时就业的情况也较好,能自己养活自己,19岁前成为少年犯被铺的较对比组要少,女孩子在18岁时未婚前先孕的比对比组少,家长们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是他们所希望的,孩子在家里愿意谈他们在学校正在进行的活动。

    这里还饱含着内在的学习体验,内在的思维体验,内在的心灵成长体验。只有发自灵魂深处的热爱,知识的学习才会带着体温及期待、憧憬。学会享受学习的欣悦与快乐,也要学会迎纳学习的艰难,学不可以已,因为乐在其中矣,因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核心素养是内在心灵结构、思维结构、智慧结构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由此而散发出独特的心灵力量、思维力量、智慧力量。缺乏对知识的热爱,缺乏对求知艰困的体验,缺乏经历求知过程的千曲百折的丰富体验,任何学习与课程都无法化为学生的血液、精神、气质,也就意味着无以成就学生的核心素养。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雕刻师,一天,苏格拉底问正在雕刻石狮子的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父亲说:“看!拿这头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头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父亲进一步解释说:“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的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是一种内在的“唤醒”。核心素养是自内而外的“内源式”“种子式”的生长。教育要做的事是有中生优,而无法做到“无中生有”。生命的成长有其根核,无根无基就无着无落,无所归依。素养的养成,就是要顺乎天性,应乎本心,循乎天然,唤醒其生命中固有的“梦芽”。生命从来是“吾性自足,不向外骛”。素养的培植是对于内心种子的唤醒,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外在强加与灌输的方式来培养任何人的内在素养。如同柏拉图所批评的,“能把灵魂里原来没有的知识灌输到灵魂里去,好像他们能把视力放进瞎子的眼睛里去似的”。

(选自《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林高明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核心素养的内生性过程(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