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低水平的学习方式?

这篇文章是我上网课时候与班级里同学分享的一些内容,我把它整理下来,希望对你有用。

1、我理解的学习是什么样子?

image

说到学习这件事,感触蛮多。

小时候的成长环境是属于典型的我妈拿着皮带和扫把来教育我如何学习型。

当时的我是非常反抗的,我不知道当时考了一个好大学对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不清楚每天背诵文言文到底能干啥。

读了大学之后完全放飞了自我,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

稀里糊涂的报了测绘工程专业,稀里糊涂的选了学校,稀里糊涂的就到了大三。

直到大三的时候,遇见了一位老师,开始带着我和几个同学去做一些项目。我开始对学习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

在具体的项目中我开始遇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当时会经常做一些活动的策划案,第一次做的时候很懵逼。完全无从下手!

一整场活动要怎么做?活动目的是什么?活动主题要做什么?活动流程是如何设计的?活动物料要怎么准备?活动推广要怎么设置?活动人员要怎么分配?具体执行的时候又会遇到哪些问题?

我对这些完全是一无所知的。随着后来较多的经验之后,我又开始去做各种各样的一些策划案,比如一个公众号的运营方案,一个线下的游乐场的管理方案。

我才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对学习的一些认知。

我把这些认知总结为两个核心点:

A、不能实际操作的学习都是耍流氓

B、没有发出“卧槽”感叹和“抓耳挠腮”的学习很可能是无效的!

如何理解不能实际操作的学习是耍流氓呢?

当我需要学习一样新的东西,我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现实工作或者生活中的问题而存在的。如果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算学过一遍也会很快忘记。

作为一名学习的爱好者,我学习了很多得到上的课程。但我发现生活中找不到应用的场景,久而久之我学的课程是啥我都忘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买了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有一个概念叫量化交易,搞了一天才搞懂这个词到底是啥意思。但是没过几天又不记得了。

同样我学了三节课的P1,因为有作业可以让我去实际操作,而且大部分作业对应的就是工作中某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

这就会导致我学完这么久的p1之后我还能记得p1在讲什么。

比如说如果遇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去做。

** 通过以上我有了一个结论:我们所遇到的大部分学习都是为了实操。**

接下来我们谈谈第二点:没有发出“卧槽”感叹和抓耳挠腮的过程很可能是无效的。

很多时候我们处理业务上的问题是懵逼的,可能是没有思路,也可能是没有概念。

因此,我们需要要带着这些概念去学习,整个学习的体系就是一个个概念的集合。我们把这些概念搞得越清楚,我们对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的牢固。

抓耳挠腮怎么理解的呢?

学习的本质在于刷新自己的认知,当有一个新的东西要来跟你的大脑内原有的认知去糅合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痛苦和困扰。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看完课程眼睛说我都懂,做作业的时候你的手会告诉你不你不懂。

当你遇到你不懂的时候就需要抓耳挠腮了,抓过头,挠过腮脑子就会逐渐变的宽阔起来。这时候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吸收,说明新知识已经和你脑子里面的旧知识干过仗了,然后他们妥协了。

2、为什么以及如何去学习?

搞清楚什么是学习后,我们再来聊聊为什么去学习以及如何去学习。

image

A、我为什么去学习?

我相信这件事每个人都会有很多不同的动机,我这个人就比较俗:我就是为了搞钱。

因为我知道如果出一趟国旅行要花几万块,生活在一线城市想要买套房要几百万,就连娶老婆的彩礼都已经涨到了20万了。

坦白说,是出于对这些东西的强烈渴望,只有不断不断的去学习才有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虽然学了不一定会达到,但是不学肯定达不到。

于是我会怀着对世界的好奇心,然后仔细去留意很多能够让自己的变的更加优秀的机会。

但是当我开始抱有这样一种态度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是非常精彩的。尤其是当我在某一个问题中施展纠缠大法的时候,我竟然发现了乐趣!

说到这里我又发出了感叹:卧槽原来学习也是可以是有乐趣的!

这种乐趣在于解决了某一个问题之后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像你花了一下午费了老大劲把你一个月没打扫的房间好好收拾完之后的感觉。

B、我开始研究如何去学习?

当我发现学习的乐趣之后,我又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怎么去学习才好呢?

于是我去买了一些教你如何学习的学习书籍和课程,并且大量实践了,然后我发现一个对我来说比较好的学习模式。

这个模式总结下来就四点:

发现问题——搭框架——解决问题——继续发现问题

image.png

首先是发现问题,比如我刚刚讲的,我肯定是为了解决生活或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去学习的,要不然不就耍流氓了不是。

关于发现问题这件事上,大家不要小瞧了他的重要性。

一般我遇到的问题发现有两种,一种是外界输入的问题,比如老板交代你要解决某一个问题。

另外一种就是自己发现的,当我们去留心观察某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出自己的一些疑问。当提出这些疑问的时候,我就要去衡量我这些问题,就要把它明确出来。

明确问题的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的开端。

能够明确问题之后,我们就要去搭框架了,怎么搭框架呢?

我会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是由整体到局部去搭这个框架。也就是说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等逐步去搭建这个框架。

啥意思啊?举个例子说,我在学习业务数据专家课之前,我会先去了解这节课到底是在讲啥,我相信通过大纲就可以了解的到。

image

那么这个大纲就是我们说讲的一级指标。

那么二级指标是啥?

image

比如说业务数据专家的工作方式和核心能力上,二级事项又包含这些。

然后当我们再看业务数据专家时如何工作的?又会包含更多的内容。

这就是从整体到局部的一个过程。

其次,有了定义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搭建我们的指标体系,分别是如何搭建的?

然后,数据定义也定义完了,指标搭建也搭建完了,接下来我们就是分析了,就是实际的应用了。

这也是我们发现这两周的作业明显比一开始要难得多的原因。然后,这些偏偏就是数据分析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不是吗?

针对整个数据课程我们可以搭一级框架,针对一级框架我们又可以搭建二级框架,然后是三级四级等等,直到这些事项的框架被我们搭完之后,我们才能系统的去查找每一个知识点所在的位置。

另外,每一级别的框架,他们之间有又会有一定的关系。

我们要清楚这些关系是递进的关系还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些一级事项中哪一个事项是最重要的?哪一个是次要重要的?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个原则,盖楼盖完整,框架搭到底。当我们搭建完框架之后,我们就需要把这些框架继续再拆分。直接拆分到具体的场景之中为止。

什么叫盖楼盖完整呢?

你不能说,我盖个房子我只弄水泥,但是我不搞砖头了。这不行,这个房子要盖成,他里面所有的元素都有要,地基、水泥、砖瓦等等。你要包含一个完整的各个事项。

什么叫搭到底呢?

也就是说这个事项简单到我们不能够再进行细分了。

比如说,我们已经搭完一二三四级框架了,到第4级的时候我们发现不能再拆分了,因此这就算搭到底了。

第三个原则:要遵循MECE法则。一是完整性,二是独立性。

完整性我们刚刚已经提到了,这里再说说独立性。

这个法则的意思就是我们在搭框架的时候要相互独立。啥意思呢?举个我们这次的投放作业来说,投放的渠道有百度、抖音、快手、知乎等等。

因为每个渠道都有其每个渠道的特性,所以我们需要将每个渠道单独拿出来分析。

我们看到,你不能把抖音的物料用作微信KOL上去,因为这就会驴头不对马嘴。

这也就是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框架内的各个内容要相互独立。

好了,当我们搭完这个框架,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通过这些方法我们一般就能解决问题了,如果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会遇到新的问题,遇到新的问题的时候同样我们要回到我们刚刚搭建的那个框架去解决问题。

image

3、如何应用上述方法学习数据专家课

讲完了具体的方法论之后啊,有些同学可能还会遇到:眼睛,会了。手:滚。的一种场景中。

那么我就分享我具体是如何应用这套方法来学习我们这门课程的。

摆正态度(要重视)

首先来讲呢,我一定要把态度放端正。为啥,好歹也是花了几千块大洋买的,要是不好好学习我不就浪费金钱了,如果浪费金钱我为啥不能拿着这些钱去买双球鞋啊!

而且,浪费金钱也是很可耻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白嫖。对于下次一定的事,我肯定是不接受的呀!

搞清楚学了有啥用(为啥学习)

当我产生重视之后也还不行,因为我还要搞清楚我学了这门课到底能干啥!因为课程名字是叫业务数据专家课程,而且看了大纲之后我还发现,从数据定义、到指标搭建以及数据分析这是一整套的方法论啊!

于是我就搞明白了其中一个点:我可以学习到一整套方法论啊!

但是回到我之前说的,我只学了理论也没用啊!只学理论不实操就是在耍流氓。

然后我又发现咱们还有作业要写,而且写了作业也不是没人管你了,你还有助教大大帮你批改作业,还可以搞成优秀作业。说实话,这根我们工作中有个领导带你区别好像不大啊!

于是我就搞明白了第二个对我很重要的点:我不仅可以学到系统的方法论,我还可以有机会去应用这些方法论,然后逐步去掌握这些方法论。

而且看到课程还有一些内推的机会、认识各位大佬的机会,就更加清晰来学习是为了啥!

一是把系统的方法论搞到手,二是能够认识各位大佬也多给点指导,三还有搞到一些内推的机会。

先看作业(发现问题)

当我搞清楚了目的,态度之后。接来下就是实际具体操作了。

我们还是回到我们刚刚所讲的学习的具体方法。发现问题——搭框架——解决问题——继续发现问题的循环之中。

当我看了某一章节,我先搞清楚这个作业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我再去看内容。

因此,我会先把作业中的问题明确出来,但是当我明确的时候我又遇到了一个问题。

在我没有看课程之前,作业中很多名词我不认识。那怎么办?

我就先把这些名词也明确出来,通过课程中间去找到这些名词,弄清楚他们的概念。然后再回到作业当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这个时候,我就会通过一遍快速的浏览,去捕捉我想要找到的关键词,找到这些关键词后我会重点去研究一下。

这门课、章节、这节课到底在讲啥?(搭框架:思维导图、MECE)

当我看完一遍之后,我就会对作业的解题解锁姿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我不着急先去做作业,我会利用思维导图工具(xmin、processon、百度脑图等工具)把课程中所讲的知识点一点一点用脑图给做出来吗,没事儿的时候我还可以看着这些脑图来看看,这样的知识结构就不是一点一点散在周围,二是是一个整体的结构。

肝作业(解决问题、SCQA),持续循环

最后,我开始利用课程中所讲述的方法去写作业,当我写作业遇到问题的时候,我就会在课程中去找对应的解题思路,仔细去研究课程中所讲的内容。然后继续肝作业!

就这样不断循环,就慢慢的把作业肝出来了。

但是我扎实肝作业的时候还会注意一个点,那就是要遵循SCQA的法则。

啥意思呢?S是背景,C是矛盾,Q是问题,A是答案。

在写作业的时候因为会面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和业务场景,已经我一般都会先去了解一些这些问题产生的背景,他们分别有什么的情况。通过这样的背景就会产生一定的矛盾,有了矛盾就好办了!我们就要提出问题,还记得我们刚刚所讲的嘛,提出问题一定要明确和精准。然后我们就去找答案。每一个作业在实际应用的时候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去解答。

4、几个原则

a、拒绝白嫖(钱都掏了,我总要留下点什么吧!)

当然,在学习这些内容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更多问题,接下来我就针对我会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给大家做个分享。

首先我遇到的问题是:我钱都掏了,我总不能搞个半途而废吧。也因此,我会一开始就端正好态度,拒绝白嫖。

b、拒绝完美(先完成再完美,强迫症会把你逼疯)

当然,我还在写作业的时候遇到完美主义的问题。比如在写作业的时候,我总是希望把每个知识点都掌握。这就是我完美主义心理在作祟。

后来想想其实是不太现实的,因为整个数据体系有那么多知识点,我不可能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全掌握啊!

因此我只能先本着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去学习,然后再逐步补齐哪些遗漏的知识点。

所以,我认为,完成是比完美更重要的,因为完成作业后做的不好我还可以迭代。但是我要追求完美的话很可能我就放弃写作业了,因为难度太大了!!

c、今天真懒,明天真难(拖延拖不好会裤衩都不剩)

这本身是个拖延症的问题,我也会经常回到家先打开的是抖音或者王者而不是三节课。以前我是很气的,为啥每次答应自己的事总是做不成。后来我先跟自己和解了,我开始通过一些小事来锻炼自己的拖延症和意志力。比如说我会规定我每周必须要跑步两回,每回不能低于3公里。

就这样逐渐坚持了2个月之后我发现自己就不会像之前那么拖延了。然后慢慢的精力就可以用在学习上。

比如当我在听课的时候,我会把我的手机放到离我比较远的地方让我没办法直接够得着。

这样过一会我就能逐渐进入到课程里面去而不是手机里面去了。

4.最后我想谈谈我是如何锻炼系统性思维?

三个核心点:A、啥是系统性思维 B、全局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C、把握全局注意点

详情可以看之前的一篇文章,系统性思维:https://www.jianshu.com/p/cbaea4e8a571

作为毛主席的粉丝团,看过一些他的书,也觉得他的思想非常厉害。

在这里,我们需要首先搞明白什么是系统性思维?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全局与局部或整体与部分相互关系的理论。

包括我刚刚所讲的框架也好、MECE的一些原则也好,我觉得都是通过这些思维方式的一些变形。

其实,系统性思维就是各个核心因素的不断的拆解,找到关键因素,然后着重去分析关键因素的一种方法。就像一座金字塔,从塔尖开始,逐步的往下进行拆分。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认为我是没有什么系统性思维这些东西的,尤其是大学的时候那两天,每天写方案写到两三点,2年下来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来某一件我熟悉的事情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因此我认为,要锻炼系统性思维,就必须不断的训练,只有不断的在干活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将这些内容细化成能。

那么全局和局部都存在着哪些关系呢?

首先

1、全局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这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2、局部不能离开全局而独立存在;

3、全局统率局部,决定局部,局部隶属于全局;

4、各个局部的变化都会对全局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各个局部在全局中地位和作为有所不同,因而对全局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5、全局和局部还可以进行相互转化

那么应用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A、分清实际事物具体的全局和局部,并找出和认识所有的局部。

就像我们刚刚所的那样,首先我们要把框架给搭出来,通过整体的框架我们是可以全面的了解全部的局面。然后根据一级事项我们逐步拆分到二级事项,三级事项。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的金字塔。

这包括对事物全局的界定和认识,以及对所有局部的甄别和认识,前者是认识事物全局的本质、规律、条件以及行动的目的、方针、纲领等。后者则是对其各个局部(包括要素、阶段、环节)的认识。两者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B、弄清各个局部相对于全局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各个局部相互之间的关系。

C、抓住主要局部,找出次要局部。

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抓重点的能力,就是通过各个全局和局部找到我们所要做的重点。重点事项和工作一般都在决定这我们整个事件的发展。

比如说写作业这件事就决定着你对数据分析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等等,那么写作业这个因素就是我们所要抓的重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摆脱低水平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