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的食物,也有回忆之味

一想起宜家所在的位置,去往那里的公交,我把之当为深圳最初的记忆,浸透些三月份绵绵没下尽的雨水。这次七月前去,依旧是大雨过后,天边浮沉些厚重阴云。一眼看到它矗立在那里一种最有识别的北欧海蓝色,感觉回顾旧地一样兴奋。

好久不见了。曾经,为了一只玻璃杯,一只碗,晕着车(如爬山涉水)也过来。其实不必来,但想念这里的小吃,以及热闹气象,兜转个把小时拟造游在户外的心理,不见得不好。

最喜欢的食物圈地,新加了广告语“FIKA”,那是茶点小饮的意思。窗口每一样吃食,跟多年前贩卖的不分差别。1元冰激凌变成2元,价格都上涨了些,味道仍是记忆中的。这里永远挤占着一堆人,非常多小家庭吵闹着递东西。人来人往,站着吃食的人,都自定自着。

叫我从中选择最登对的以解决口腹之灼,也是一件困难事。我想ALL IN各款,肚皮却装载不了。三串拉丁小肠,表层烤的生脆,内里软香,肉糜清鲜入味,蘸满厚厚的甜芥末酱与番茄酱,最后不知道悦胃的究竟是这酱汁还是小肠本身。金灿灿的鱼丸Q弹爽口,蔓越莓汁免费续杯,但基本第二杯就饱腹有余,遗憾歇战。

几年前痴迷宜家的居家风格,徜徉其中避免不了生扎愿景。到了现在,却只顾自拿些需要的物件用品,吃些吃食,对风格、氛围默然不上心。辗转其中,发生变化的,可能心底里由踏不着的精细打磨成了可控的糙朴。

生活日常,早已不是前些年端起来的文艺作派。随时随地能倒地就坐,那份随意,不在意,是经过条条框框束缚成本操作之下演练的,紧接着,就成了本能之下,自然而然适合的。

也许,沉浸一望无际的琐碎里,有失去何种设计之美,应该有些亮光来自于仪式制造。但我识透了我自己,无精致玩味,看似细腻得非骨瓷不可,其实本质糙砺,形如用不锈钢碗盛菜。因它最耐摔最轻薄,不需在我疲惫至极再赋加一层呵护。用力气的地方,盼着越轻低越好。

就连喜欢的相片风格,涉及到食物,更青睐于不经滤镜曝光调控、不经刻意色系拼盘。烹饪过后,端上桌的菜,背后该有一段匆忙、仓促、家务辛苦的面容,有些紊乱、单调、质朴写照生活内核。

关于宜家的食物,在港岛也吃了次,经过那片区刚好肚饿。非常窄小,人气又旺,排队不是很乐意。但我总独衷于这系列的小肠、烤鸡翅、热狗,也是不必端架,席地开吃,人海各乐。

丨我的公众号:傍晚下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宜家的食物,也有回忆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