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6个真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之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韩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路上唯有勤奋和刻苦才能够有所成就。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终其一生都在学习。

有些人学习起来非常的轻松愉悦,而有些人却觉得学习犹如酷刑一般,一刻都不想多学。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去有效的学习呢?万维钢的《学习究竟是什么?》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让我们一起跟随这本书,去发现学习的真相吧!


刻意练习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

怎样成为一个领域的顶尖高手?

点赞最高的回复:刻意练习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可以通过正确持续的刻意练习,实现技能的快速突破和提升,达到非专业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也就是说,天才并非都是天生的,很多都是后天通过长期的刻意练习而训练出来的。包括莫扎特,富兰克林等这些公认的天才,他们都是刻意练习的高手。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刻意练习呢?文中作者提到了四个要点。

只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地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最里面的一层是“舒适区”,我们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这个区域,在这个区间我们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处理事情游刃有余;最外面一层是“恐慌区”,这里的知识和技能我们暂时无法学会,比如说让从来没有写过作文的小白来写一篇论文,这个对于他来说就是恐慌区。中间这一层是“学习区”在这个区间,有我们熟悉的内容,也有不熟悉的内容,往前走一步去学习未知的内容对我们来说问题不大。

“学习区”是最适合我们进行刻意练习的区域,在这个区域进行高度针对性的练习,就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

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动力和目标才能够把我们拉向学习区。

要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地小块,对每一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刻意练习最关键的部分是基础训练,基础训练练习的其实就是套路。

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特定的结构,也就是套路。下棋用的定式,成语典故、数学定理等都是套路,也就是我们头脑中的快捷方式。

心理学认为,人的工作能力主要依靠两种记忆力“短期工作记忆"和"长期工作记忆"。刻意练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长期工作记忆的过程。

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通过有限的提示就能够回答出整首诗的内容,那是因为他们通过长期的练习,将成百上千首诗词都深深的印入脑海中,变成了长期记忆,所以能够随意调取。这就是以量取胜的套路。

而另外一种非纯脑力的专业技能,比如说弹钢琴和打篮球,需要很多动作的协调。这一类的技能就需要我们把一个个动作拆开了,反复训练,直到它们成为我们的条件反射。

不论什么样的技能,都离不开针对性的重复训练。

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够获得有效地反馈

反馈能够让我们知道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是否正在接近目标,可以说没有反馈就没有成长。

在练习的过程中,及时反馈能够让我们能够随时调整方法和步骤,向正确的方向快速前进。

反馈是光,能够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需要调动大量的体能和精神资源,全力投入,而且单独练习的时候效果最好。

刻意练习并不好玩,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练习的过程,那就不是刻意练习。

学习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耐心和汗水缺一不可。

刻意练习需要学习者的精神高度集中,是一种非常艰苦的练习,如果你真的想要在某件事上有所成就,那就必须放弃很多东西。

15%的最佳意外率

我们在学习区成长的效果最佳,这个学习区同时包含了已知和未知,简单和困难,熟悉和意外的知识。经过科学研究,在熟悉和意外之间的最佳答案是15.87%,研究者把这个结论成为”85%规则“。

也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85%的旧内容,学习15%的新内容,那么人的勤奋和努力就会呈现最佳效果,再加上合适的环境,人很容易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心流体验,从而做到自发主动地努力学习。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巧妙地设置15%的意外率,让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

正确的学习方法

几十年前的教育者们崇尚学习需静下心来,吃苦耐劳,现代的教育者又提倡寓教于乐,认为学习是快乐的。还有些人认为学习应该针对每个人的个性,因材施教。

心理学家几十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一种,可简单归纳为:间隔、灵活、反馈和链接。

间隔:运用人脑的“记忆曲线”原理,在学习时间上安排一段的间隔,隔一段时间再去回想之前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学新的。不要突击学习

灵活:在不同的场景下,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一个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各个方面的能力。

反馈:经常参加测验,以此得到有效的反馈,不然无法判定自己是否真的学会了。

链接:把新旧知识链接起来,学习就像是搭建自己的知识大厦,学到的新知识需要通过某种途径粘在已有的知识上,这样的知识大厦才会稳固。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在学习上也适用,学习好的同学学习方法都是相似的,学习不好的同学各有各的学习方法。

有效的方法并不好玩,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汗水,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又挣扎和斗争,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真知。


成长型思维

人的思维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人是无法改变的,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不擅长的东西怎么学习都学不会。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只要努力用功,任何东西都是能够学会的。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把挑战作为成长的机会,不在乎挑战的结果,只在乎自己是否有所进步。因此能够不断地从新的挑战或者失败中成长。

在学习者的心中埋下成长新思维的种子,那么他就会把每一项信任我都当作是成长的机会,会选择困难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就。

忘记,是为了更好的记住

人的记忆分为两个强度:存储强度和提取强度。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收大量信息,而其中绝大部分都被大脑自动忽略了,而那些留存下来的就永远存在大脑里,当我们下次再见到它,它再大脑里的存储强度就增强了。记忆的存储强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影响我们记忆的是提取强度,如果没有及时复习,那么提取强度就随着时间慢慢减弱。换句话说,记忆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不好提取了。

研究表明,提取的时候越困难,那个这个提取动作对两个强度的增加值就越大。

那么,最有效的学习就不是天天复习,而是等到记忆有点模糊了,再进行以此测试式的复习,如此一来就能够同时增加两个记忆强度。

交叉着学习几门课程,比学完一门再学一门效果要好。看书的时候,同时有几本书在手上转换比一鼓作气看完一本书的效果好。

所以,想要记住某些知识,先要“忘记”它们。

增加学习的不确定性

塔勒布在《黑天鹅》中有过这样的描述:

“我们一直认为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一桩坏事,于是想方设法要去消除它们,但这些想消除它们的举动,让我们更容易遭到黑天鹅的攻击。”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主动去拥抱不确定性。除了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地点、环境也能够随机化,多样性的环境能够对大脑产生不同的刺激,有助于产生灵感和加深记忆。

人本身是喜欢折腾的,越折腾越精彩。

在学习的内容上,主动增加一些随机性,读一些自己领域之外的书,了解一个和自己工作无关的业务,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是有一定的套路可循。当我们掌握了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加上成长型思维的加持,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向前,就一定能够达成心中的目标。愿所有爱学习的人都能够越走越远,成长为心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学习的6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