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压力比你想象的可怕

正向压力能促进儿童成长,能让他们承担更多风险,表现更出色。例如,准备一次课堂演讲。

可承受的压力,如果是短时间,也可以增强孩子的韧性,但需要成年人给予支持。例如在学校和同学发生冲突,但很快修复关系。

毒性压力是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大脑应急系统被频繁、长期地激活。例如长期目睹父母激烈争吵。

压力如风,有些微风所过无痕,但有些会留下永久痕迹。压力不是虚无的心理感受,压力会引起体内生化反应,当我们尤其是孩子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时,大脑中充满各类激素,会弱化大脑机能。压力能改变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长期的压力会使杏仁核发生变化,它会变大,于是对压力也更加敏感。

长期的疲劳感和紧张感是焦虑和抑郁症的配方。所以了解体验孩子的压力类型和压力状态,适当舒缓压力是父母和老师的责任。

我们的焦虑百分百传染给孩子

孩子包括青少年其大脑处于发育阶段,这个时段的大脑特别善于学习。但是他们学习的事看到的一切。“孩子看到什么,就成了什么。”这是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的过程。

当孩子观察到父母的焦虑时,他们也复制了父母的焦虑。即使我们在孩子面前伪装出好心情,孩子也能识别出我们虚假笑容背后的压力。“孩子是伟大的观察者,但是是糟糕的翻译官。”他们不能理解父母的焦虑,并认为他们是父母焦虑的原因,于是他们的情绪被父母的焦虑传染了。

所以改变孩子焦虑状态的方式是降低整个家庭的焦虑水平,首先家长要成为“非焦虑的”存在,对我们的焦虑和压力能够很好的控制。

在和孩子的接触中要更多地欣赏,当用欣赏的心态对待孩子,则你的目光和表情会让孩子感觉到,对他们的自尊心和幸福感都很重要。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比如自己的愤怒,不良的夫妻关系等。

儿童和青少年最想要的是父母快乐、压力更小(甚至超过了花更多时间与父母共处)

对在孩子的不满建议采用ACT法化解:接受(Accept)、选择(Choose)、行动(Action)。用在亲子关系上可能是这样的:我目前接受我孩子的表现不佳……我选择创造一个中属于我自己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做一个平静支持的父母……我还将采取行动,提供帮助……

顾问型父母

俗话说的严父慈母,表明了面对养育孩子的两种态度“严”和“慈”。而教育心理学家经过60年研究发现还有第三种策略:权威型养育。这种策略是在某些事情上给孩子完全自主权,某些事情上则进行干预。

研究发现只要孩子自己拿主意,则应对压力的快速反应能力就增强。所以在特定范围内完全由孩子决定,比如今天该穿什么衣服,如何制定学习计划等。

在范围和界限之外的事情,孩子不能单独决定,这是需要父母参与决策的过程,但是建议父母像商业顾问说服自己客户接受自己建议那样,从了解客户开始,再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优势,制定出能否接受的方案。

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顺从的孩子,而是培养出能够理解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行动和理性交流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积极性

胡萝卜加大棒的传统激励方法短期内是有效的,但是缺少长期性,未必能够激发起孩子内心的驱动力。而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可能都是有种内在的驱动力激励着他们持续专注努力。

固化心态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表现差是因为自己的智商能力差,从而认命;而成长心态的孩子更关注自己的努力,从而将成绩和自己的努力挂钩,不认命。为了能够激发孩子的成长心态,心理学家建议赞扬孩子的努力态度和努力的过程而不是表扬其特质,简单的说就是要说“这次考得好是因为你错题整理到位了”,而不是“不错,你很聪明。”

另有学者建议从三个方面给孩子支持。第一,让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感受到主动性;第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能行的胜任感;第三,使孩子得到归属感。具体考试成绩这个问题上,所谓自主性体现在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让孩子有种能够考好的感觉,即使考得不好也要找出其进步的地方(这是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另外在家庭和学校有归属感,比如至少不能讨厌某学科的老师,这也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孩子和老师的良好关系能够促进学业。但是如果二者关系不是很融洽,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树立起正确观念——我们不能总是遇到顶级的师资,不能把学习成绩不佳归咎于和老师关系不佳。也就是让孩子对自己的教育负责起来,而不是被掌控。同时作为成年人应当主动与教师沟通或者鼓励孩子与教师沟通,改善关系。

睡眠不足是降低自我控制的原因之一

即使是成年人也会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很累想看抖音,刷抖音更难爬到床上,控制力减弱,于是刷更多抖音。

缺少睡眠本身就是一种慢性压力!

对那些焦虑症和情绪障碍敏感儿童,缺觉本身就是诱发因素。睡眠不足和抑郁有很大的相关性,睡眠呼吸暂停症患者的抑郁症的可能性要高1.5-4倍。

另外,每天少睡一小时,孩子患肥胖的概率就增加80%。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驱型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