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看越像牛顿

  没有牛顿的妈妈,牛顿也未必会成为伟大科学家。没有尹建莉妈妈,她的女儿也未必可以16岁参加高考,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个性自主自立乐于助人。

    到底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成就了孩子也快乐了自己,欣赏孩子不只是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犯丢三落四犯错,我们本是气鼓鼓的,他本来也很不好意思,气鼓鼓的我们来一句,你还能干啥?(我的妈妈就是这样对我的,我这家伙本来就丢三落四,心里本来就很恨自己了,被妈妈这么一说,我非但不肯反省,还会为自己强硬辩解几句,最重要的是妈妈好心的训斥和指责,非但没有让我改了丢三落四的毛病,还让我学会了强词理)。尹建莉老师的做法是,专门给孩子准备了小本,用于记录该做的事情,教方法比给态度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同时,也为和孩子更好沟通做了积极准备。

  还有一点很宝贵,就是理解“过失”的价值,有的时候,孩子需要自己试错,比你口头讲一百遍都印象深刻,“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过失”与“成就”同样重要,不要样样都替孩子做,事无巨细考虑的结果是培养“巨婴”,长远来看,损失惨重。

        怎么把一些孩子和家人的小毛病,用“像牛顿一样”的自嘲话语,当成趣事解决,更何况,家长们不得不承认,遗传基因在某些方面是非常诚实的,比如某些方面的低能,所以,你的指责和训斥、唠叨,除了更加降低能力之外,别无益处。

      我们换一种思维,越看越觉得孩子是牛顿,他就真的会越来越像牛顿,结合上一章的暗示原则来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看越像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