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春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嘉庆十一年(1806年),平定陕西宁陕镇驻兵哗变。嘉庆十八年(1813年),以参赞大臣身份率兵镇压天理教起义及陕西南山厢工起义。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陕甘总督之职率军讨平张格尔叛乱,收复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担任陕甘总督。张格尔伏诛后,因功绘像紫光阁。

  道光十五年(1835年),以年老辞官返乡,进封一等昭勇侯。道光十七年(1837年),杨遇春病逝,年七十八。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入祀贤良祠,谥号“忠武”,故后世称其为“杨忠武侯”。著有《武备制胜编》十三卷 。

  杨遇春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一生交战数百次,战法多变,临战常顶石冒矢冲锋陷阵,未曾受伤,被嘉庆帝称为“福将”,与杨芳并称“二杨”。在陕甘总督任上十年,请免梨贡,裁减冗员,裁减军队,组织屯垦,改良马政,加强防务,合并机构以节浮费,为开发西北边疆做出贡献。

  人物生平

  武举勇将

  杨遇春六岁时开始读书,十七岁时因家道中落转而习武。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中武举人,任四川材官。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朝廷选用其担任督标。后跟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以及贵州、湖南苗民起义,深受福康安的赏识和提拔,接连升任青云把总、千总。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即尼泊尔)封建主侵犯清朝西藏地区,攻进日喀则,破坏札什伦布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朝廷派福康安为统兵大臣,进行反击。杨遇春因随福康安出征有功,升任四川城守右营守备。

  乾隆六十年(1795年),古州苗民起义爆发,杨遇春随福康安率军镇压,因功升任广东罗定营副将(一作进阶都司),赏戴花翎,并赐号“劲勇巴图鲁”。

  谋勇兼优

  嘉庆二年(1797年),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受到经略大臣额勒登保所倚重。

  嘉庆五年(1800年),以甘州提督身份率军独立作战。起义军著名领袖覃加耀、罗其清、冷天禄、阮正隆、王廷诏等多人先后被其杀害或俘获。旋即因功赐云骑尉世职。






  朱射斗(1724—1800)字文光,贵州贵筑人,清朝将领。幼读书。入伍,从征缅甸、金川,功多,累擢至都司。果毅善战,为将军 阿桂所激赏,洊升贵州 平远协副将。乾隆五十年,擢湖南镇筸镇总兵,调云南普洱镇,民、苗杂处,绥抚得宜,边氓翕服。从征廓尔喀,历福建福宁镇、四川川北镇。苗疆事起,率本镇兵赴剿,迭克险隘。平陇之战,潜师袭后山贯鱼坡,贼乃溃。偕额勒登保攻石隆寨,伏沟下蓦入,断其要路,贼来争,奋击尽歼,遂斩贼魁石柳邓,赐号干勇巴图鲁。

  嘉庆二年春,凯撤回川北,王三槐踞金峨寺,合攻克之,连破王家寨、茨茹梁、 富成寨,要击於黄家山,三槐中枪,坠马跳免。合攻重石子、香炉坪贼巢,击秋波梁窜匪,歼之。偕总兵百祥攻罗其清、冉文俦於方山坪,败走巴州。射斗驻 保宁,诏以本镇辖地,责严守。三槐扑天华山营,力战却之。又合徐天德分扑风门铺、 角山、茶店,驰击,贼遁走。三年,其清窜仪陇双路场,偕穆克登布追剿,斩七百馀级。其清等踞大鹏寨,诸军合攻,射斗与恒瑞当其北,贼冒雨突营,出其后夹击,贼窜伏深沟,悉擒之。及贼由青观山逸出,追至方山坪,奋击大溃,其清旋就擒。

  四年春,从 德楞泰破贼麻坝寨,获文俦。既而萧占国、张长庚窜营山,额勒登保迎击黄土坪,令射斗扼其西,占国、长庚就歼。夏,包正洪潜匿邻水,连败之唐家坪、赵家场,追至开县九龙山,痛歼之;穷追及毛坪,贼踞山,以火枪仰击,毙正洪,予骑都尉世职。秋,破卜三聘於 八石坪,又截击高天德、马学礼,擒其党潘受荣。

  五年春,张世龙窜南江,迭败之竹坝、草庙。会额勒登保、德楞泰先后赴陕,冉天元纠群贼乘虚入川。总督 魁伦初任军事,诸将中惟射斗忠勇可恃,所部兵仅二千,至达州,贼已渡嘉陵江,乃自顺庆渡河,迎击於 西充文井场,歼贼后队;乘胜至 蓬溪高院场,贼踞山下扑,众数倍官军,遂被围。魁伦初约自率兵继进而不至,射斗力战,队伍冲断,手刃十馀人,遇坎坠马,殁於阵。仁宗悼惜,晋二等 轻车都尉世职,依提督例赐恤,谥勇烈,入祀昭忠祠。后获贼李自刚戕射斗者,诏磔之,设射斗灵致祭,复传首祭墓。

  射斗从军三十四年,受高宗知,仁宗尤以宿将重之。额勒登保入川数大捷,皆倚射斗及杨遇春如左右手,贼畏之,号曰“朱虎”。在军得士心,尤恤难民,前后拯济不下万人。殁后兵民胥流涕。贼既退,收遗骸,遗左足,川民於战处得之,瘗於潼川 凤皇山仙人掌,建祠以祀。

  子树,袭世职,授户部主事。道光中,累官漕运总督,休致归。咸丰中,命治本籍团练捐输事宜。同治初,卒。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缅甸首领懵驳兵犯我国云南,逼胁内地土司,此正值清王朝全盛之时,岂可任小丑跳梁,不示惩戒,清政府对懵驳的侵略行径予以坚决地反击。而 云贵总督刘藻、杨应琚处置不力,致使懵驳势力坐大,自身也因此获罪。乾隆皇帝弘历调满洲兵三千和云贵川三省大军二万余,组成征讨大军。先后任命明瑞、阿桂、傅恒为 兵部尚书兼云贵总督统率反击。朱射斗随军参加征讨缅甸。懵驳吞噬我境内土司领地之心由来已久,并作长期准备,其聚众二万, 安营扎寨十六栅,环寨挖深沟,列象阵以待清军。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渡怒江经腾冲入缅,另一路顺怒江深入萨尔温江(怒江流入缅甸后的名称)流域,对懵驳的主力形成合围。缅军营寨以巨木为栅,聚兵其中,清军炮火仅及其栅,而缅军则可从栅木间隙射击清军,营寨易守难攻。两军对峙数月难分胜负。清军将士群情激愤,寻机攻击,接战后,有名唤王连的黔籍士兵率众先跃入敌栅,朱射斗等人相继跟进,将敌阵撕开口子,随着大批清军涌入,纵横扫贼遂破一栅,首战告捷。清军乘胜追击一鼓作气乘势攻下十二栅,敌象阵自乱,群像皆反奔自践其军。自交战以来缅军未经此大创,已难与清军抗衡。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历时两年对懵驳的主要战役结束,零星靖边战斗仍持数年。战后,朱射斗以功拔 外委(下级武职、九品)。

  朱射斗 英勇善战,遇事冷静果断,被敌视为“虎”,素有“朱虎”之称。远征缅甸即为阿桂赏识,以后在从征大小金川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再擢千总、赏篮翎,其军职也逐级升迁,从贵州荔波营守备升任湖北施南 协都统、襄阳游击,广西宾州 参将、贵州平远协副将(从二品),赏花翎。

  大小金川位于川西小金沙江上游的两条支流,历代是藏族的聚居区。大小金川土司官莎罗奔和他的孙子索诺木分别在乾隆年间,两次公开叛乱。朝廷屡屡派兵镇压,其间数易战将,盛怒之下的乾隆皇帝为此先后处死“ 损兵折将、未得寸进”的 四川总督张广泗(曾任过云贵总督),赐死“督师不力”的大学士纳亲。乾隆十四年(1749年),朝廷派大学士傅恒为经略,重新启用被革职的岳钟琪(岳飞的二十一世孙,曾任川陕总督)为提督。傅恒和岳钟琪的大军齐集,攻下大小金川,莎罗奔归还被其侵占的几个土司土地,“顶佛经立誓”,“悉听约速”,清政府赦其死(见:《清史简编》)。

  乾隆中期,大小金川土司官索诺木再次叛乱,乾隆卅一年(1766年)清政府令四川总督阿尔泰征讨,而阿尔泰不断失利,便“按兵打箭炉、半截不进”,被乾隆处死,代阿尔泰总督的桂林被劾。乾隆卅八年(1773年),授参赞大臣阿桂为 定西将军,严令剿灭叛乱。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小金川叛乱终被平定,清政府废除了土司制,改置州县,将这一带划归四川管辖,从而加强了边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朱射斗随定西将军阿桂参加了平叛。经大小一百八十八战,身受九伤,杀敌无数,攻下敌碉十二所,领记功扎十三次,得赏银一百八十两。

  乾隆五十年(1785年),朱射斗被授为镇筸镇(今湖南凤凰县)总兵高级军职(二品官)。镇箪镇是 湖广总督下属的四个军事重镇之一,其职责主要是维护湘西“熟苗”地区的治安和防备逶沿酉阳、秀山、松桃、凤凰、铜仁等处“南长城”以西“生苗”。后调云南普洱镇。普洱镇为多民族杂居的边疆重镇,私贩偷运最为边害。朱射斗在任期,加强边卡守备力量,对民抚绥得宜,边民无越轨行为,边疆平静。

  十八世纪末,英国殖民者占领印度后窥视我国西藏,唆使廓尔咯(尼泊尔)多次入侵,并答应派兵和提供武器。廓尔喀士兵以骠悍、战斗力强著称,历史上廓尔喀士兵充当雇佣军的事例屡见不鲜。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一月,廓尔喀再度入侵后藏,大掠扎什伦布寺,焚杀抢掠,残杀藏族人民。西藏僧俗人民强烈要求抗击侵略者, 达赖喇嘛和“所属堪布及大喇嘛,亦共大意,坚心保守”(见:《清高宗实录》卷一)。清政府派大将军福康安(傅恒的第三子)率满、汉、蒙、藏大军,又调集远在吉林的 索伦族骑兵,配备了京师火器营,携有可以药量测定射程的红衣大炮和可连发弹丸的连珠铳这些当时先进武器,各军兵种万余人进藏反击英国殖民著者支持下的廓尔喀的进犯。在各兄弟民族组成的反侵略战争的军旅中,有一支部队是由朱射斗从云南普洱镇带去的劲旅。进藏大军冲风冒寒,每日行军八十里以上,所过之处,藏族同胞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弘历下令所需一切军需补给全由中央政府负责,毫不扰累藏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三月, 中国军队抵后藏,在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对廓尔喀进行反击。中国军民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终于使廓而喀遭受惨重失败,被全部逐出中国国境,维护了 国家主权。廓尔喀主动求和,交回所掠财物和所俘虏的人员,表示永远不再侵犯中国。此后,中国和廓尔喀再无战事,形成长期的和平局面。战后清政府为进一部巩固西藏边防和限制祸乱根源大农奴主对西藏政局的控制,颁布“金奔巴掣签制”,解决大农奴主操纵达赖、 班禅的转世问题。对西藏的政治、宗教、 司法制度和对外交涉全面改革,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在反击廓尔喀的战争中朱射斗再立战功,调福建福宁镇总兵,固守东南海防。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调川北镇总兵(四川仪陇一带)。

  乾隆六十年(1795年),朱射斗率部回师贵州参与云贵总督福康安部镇压黔湘苗民起义。嘉庆元年(1796年),因击杀义军首领石柳邓(贵州松桃人),嘉庆皇帝颙琰赏其干勇巴图鲁号(军功赏赐封号,即勇士之意)。嘉庆四年(1799年)已年逾七十五高龄的朱射斗,因患病就医夔州(今重庆奉节市)仍以老病之躯授命为提督(从一品),奉命参与四川总督魁伦会剿川、楚、陕流民大起义。嘉庆五年(1880年)初,义军在冉天元率领下由定远渡嘉陵江拟进入川西坚持长期斗争,朱射斗率部众三千追击至蓬溪高院场,陷入义军八千之众的重围,激战中遇坎坠马,仍手刃十余人战死,时年七十六岁。闻讯朱射斗战死嘉庆皇帝十分痛惜,下诏照提督议恤,赐二等轻车都尉世袭。嘉庆八年(1803年),入祀昭忠祠,赐谥“勇烈”。其子朱树袭荫户部主事(相当现在的司局级,后来其最高官阶到二品,河南巡抚、漕运总督)。嘉庆皇帝将当初与朱射斗约定率后队继进增援,至是反拥兵不援,返回屯城龟缩“纵匪川西”的魁伦赐死以泄愤懑。

  朱射斗治军,恩威并济,其部队纪律严明, 军容整洁,在川北作战,前后救助轸恤难民万余人。其战死之日,兵民皆流泪。义军撤退后,其部下在尸骸枕籍的战场收集朱射斗的肢体残骸,仓卒中遗失了左足,次日,被当地民众拾到,将其左足葬在潼川府凤凰山仙人掌。朱树闻讯赶去,欲奉足归葬,当地老百姓苦苦哀留,建祠祀之,最终没有归还。

  朱射斗自乾隆三十二年随征缅甸至战死在川北,计三十四年。其即无强劲之亲提携,又无科举功名为 进身之阶,由 行伍出身擢至将军,先后执掌七省军权的汉军将领,在清朝前中期八旗未衰时是不多见的。朱射斗也因此深受乾嘉两朝皇帝恩遇,每次入京 朝觐都被视为老臣对待。乾隆八十大寿,朱射斗已 年近古稀仍进京贺万寿圣节。乾隆亲手敕“汝旧人也,不必来京。”嘉庆皇帝继位后,对朱射斗也是凡有微功必甄录。正因如此,朱射斗深感乾嘉两朝的 知遇之恩,冲锋陷阵置生死于不顾,才发出“某受恩深重,即效命疆场,尚不足以仰报万一”的感慨,其勇猛被称为“虎”即由来于此。

  纵观朱射斗生平,因镇压过农民起义而被诟病,后来几乎不被人提及,而拭去其身上的历史尘埃,后人也要正视其参加过反抗外来侵略战争,平定过制造分裂的土司叛乱,其功过应该是分明的。

  今贵阳中华中路与富水路间有街名“勇烈路”(王家巷),是因为曾经建有朱射斗的祠堂而得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杨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