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笔笔中锋”到底对不对?张铁林:那叫胡扯!

“有些个老师教学生写篆字,说什么写字要中锋,都是什么话?写字能中锋吗?不可能!拿着篆字一直练,与其写篆字,真的不如画道道。写字必须中锋,那叫胡扯!中国的书法自从有了侧锋、偏锋,才有了中国书法的光滑。”

这是演员张铁林先生在国内一档书法节目中,就观众提出的“写字要不要中锋”的问题的回答。
张铁林

可能会有书友疑惑,他也懂中国书法?事实上张先生除演员身份以外,还担任着国际书协副主席的职务,按职务来说,应该是个书法家,但著名不著名不知道。

有关“中锋”的问题,历代书家之述备矣,不过在了解之前,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中锋用笔?

汉代蔡邕说:“令笔尖在点画中行。”这很好理解,毛笔笔毫是圆锥状,运行的时候锥尖在中间,即中锋用笔。也就是说,当你写一横,毛笔由左向右,笔毫右压,毫端在左,毫尖在笔画的正中间。

图片

清代笪重光:“能运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沈尹默:“用笔之妙,无非就是笔笔中锋。”白蕉:“用笔讲用中锋,是书法之宪法,是用笔之根本大法。”

以上,笪先生论述了会使用和不会使用中锋的区别与优劣,沈先生提出了中锋是书法的不二法门,白先生确立了写字须要中锋。三位先生认同中锋是写字的根本,但并没有说必须笔笔中锋(下图为沈尹默书法)。

图片

上面介绍了,笔毫是圆锥状,数学老师教过:圆锥有2个面,侧面和底面,1个顶点。而笔毫只有侧面和顶点可用,因为底面被笔管包裹。

问题是,笔毫是软的随时都会变形,怎么能保证顶点始终在中间呢?

我曾做过一个实验,用纯中锋写五体(篆隶楷行草),遗憾的是,除篆书(基本)能够做到外,其余四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侧锋出现,尤以行草二体最多。

过去的书家要求用中锋,而我用却写不出,难不成“笔笔中锋”是谬论?

图片

这位要说了,写不出来说明你水平不行。我承认。但是,启功先生曾说:“只要笔画有肥有瘦,就决不可能是纯中锋。笔笔中锋,便不成为字。”难道启功先生水平也不行?

宋代米芾在《海岳名言》中提出“字分八面”,后世多以“八面出锋”来评价他的书法。甭说八面,即便笔毫微调点儿角度,就不可能再是中锋。

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我们每次按下笔毫的时候,圆锥状随即变形,侧面不再是一个面,将变成或四个、六个、八个,甚至更多。那么,由此我们是否可以假设:书法并非笔笔中锋呢?来看下图字例。

图片

左为王羲之《远宦帖》里的“张”字,右为米芾所写“故”字。

张:①②用笔是侧锋入纸,而后转入中锋,而连接下一笔画时又出现了侧锋。故:①②完全就是侧锋刷出来的;③看似中锋实则也是侧锋——笔画边上出现锯齿状——侧锋用笔造成的。

不难发现,并非笔笔都是中锋,也无一笔是纯中锋,看来张先生的观点是正确的(下图为张铁林书法)。

图片

但是,他的说法太过偏激和绝对。写字并非不用中锋,而是中锋和侧锋互用,该侧时要侧,该中时要中。

倘单纯使用侧锋,其字则有气无力,如一个满身脂肪的大胖子;若单纯使用中锋,其字则有力无气,似一位干瘦如柴的病人;中锋是骨,侧锋是肉,所以缺了谁都不行。大家觉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字“笔笔中锋”到底对不对?张铁林:那叫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