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杜甫——弦外之音

一首快耳爽心的曲子,弦外还有袅袅余音,才是好乐章;一首山水景物的图画,周围尚有无限境地,才是绝妙画面;一篇诗文,在言外有耐人寻味的饱满情趣,才是神韵杰作。“今人用心,在有笔墨之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之处。”

诗,也要在笔墨之外传神,杜甫之笔墨,传神之笔墨。

图片发自App

雨四首(节)

(唐)杜甫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这八句,一二不相关,二三也不连,反而一八相关,二七相应,读起来言外有意,不同平铺直叙那样语意穷尽。这也就是古人说的“接句不测”,在第二句开辟新境地,第一句写雨,第二句立马是别的意思,这两句在语词上是截断成两片的。

第一句写景,用第二句叙事截断;第一句叙事,就用第二句写景截断,造成“语不接而意接”的境界。

图片发自App

悲秋

唐 · 杜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

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

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有了上一首的体会,这首的意境就好揣摩。一句写景,二句叙事;三句叙事,四句写景。常规来说,“凉风”与“秋来”相连,写悲秋之情,“家书”与“群盗”相连,写思家之情,之后一贯而下。但杜甫却在前四句以事截景,以景截事,语句好像不连,意思却融合一气。

图片发自App

禹庙

唐 ·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一句写禹庙,后句却接秋风,而未描写庙里景物,反而远远把禹庙之空山背景抹了一笔浓彩。在走进庙中,平添一分意境,笔墨之外,余意犹存,绕梁之音,不绝于耳。

这种曲折贯注的手法,杜甫运用精妙,后来的王安石,苏东坡,专学杜甫这种顿挫截断的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品杜甫——弦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