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断舍离”这个词开始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且越来越热门。对于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的人,三个动词写在一起,看上去有点不知所云,读起来却居然有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其实,这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潜意识地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需要去学习的词汇。
“断舍离”最初是提出者山下英子通过瑜伽参透的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后来她发现若将其运用到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和整理中,则会教人们生活在一个轻松舒适环境,教人们的心灵也更自由和平静。于是,她便将“断舍离”的概念写进了一本书,帮助人们学习和理解。
《断舍离》这本书具体就是教人们怎么在家居环境中进行断舍离的,写的有些散乱,但是提炼一下,主要可以分为下面五点:
1. 什么是断舍离
2. 为什么要进行断舍离?
3.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进行断舍离?
4. 怎样进行断舍离?
5. 看不见的世界的变化
01 什么是断舍离
山下英子给出的“断舍离“的定义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为舒适的行为技术,通俗点理解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其中,
•断 = 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 = 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 =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它与普通的整理、收纳的区别为
a. 目的不同
断舍离并非绝对要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 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
b. 主角不同
断离舍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考虑的是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是在用的东西。
对当下的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例如早已不穿的衣服、坏掉的耳机、不用的杯子、放在一边的小奖品与赠品等,与其堆在住处占用空间,不如丢掉或者捐赠卖掉。
02 为什么要进行断舍离?
如果把我们比作鲶鱼,我们居住的房间比作清水,房间里的东西比作鲶鱼,我们居住的房间比作清水,房间里的东西比作淤泥。随着我们堆积在房间的东西越来越多,水里的淤泥也越多。虽然只要静止不动,淤泥就会向下沉淀,生活在上层的清水会变得清澈的,但是那些藏在水底的淤泥越来越多,会越来越限制我们的自由,进而使我们总会觉得疲惫,没有精神。
1.其实,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房间的东西越堆越多,感觉就会越来越麻 痹,生活就谈不上轻松和舒适了。
2. 灰尘与杂物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
3. 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筛选物品能带来自我察觉。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的形象。为了判断某种东西与我是否相称,人们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从而判断出了准确的自我形象。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
案例1
和惠小姐拼了命地收拾厨房,把那些非必需的不锈钢餐具全都处理掉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她却怎么都舍不得扔掉那些便利店盒饭上附赠的塑料勺子。厨房的抽屉里已经堆满了这种勺子,满得连抽屉都快打不开了。问她为什么要留着这些勺子,她的理由是“去野餐的时候用这些很方便”。可什么时候去野具呢?野的时候用不锈钢餐具就不行吗?
不仅仅是塑料勺子,那些早就过了时而且绝对不会再穿的廉价裙子也是一样。虽然已经把它们都装进垃圾袋了,可结果又把它们统统拿了回来。
好东西东西都能毫不犹豫地扔掉,可就是对这些廉价的东西恋恋不舍。当直面自己这种不可理喻的心态后,和惠小姐发现,自己在潜意识里似乎很是畏惧那些高价、高品质的物品,觉得用便宜的东西就刚刚好,很合适。这就表示,自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自我贬低。
4. 筛选物品的同时,也能改变人际关系。
物品影射出自我形象->自己在别人眼里的样子;
提升自我形象->周围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5. 和物品成为好朋友,心灵更自在,生活也更舒适快乐。
如果确保了居住空间都放着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下,自己确实能用到它,和它成为好朋友,那么你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东西在一起,这样整个人会舒适自在,清爽满足。
6. 在断舍离中,能磨砺内在的感应力。
过多的物品让自己心烦,内在感应力变得迟钝。不管是食物还是居住环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确保它们是正确的、让我们舒适的,则感应力在断离舍中得到了磨砺,整个人也会生活的更轻松快乐。
03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进行断舍离?
既然断舍离是一个好的行为,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没办法进行断舍离呢?
其实,分析一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自身的原因,另一个是外在的原因。通过认清自己和现实,能帮助我们更容易进行断舍离。
对于自身而言,那些把家里堆满东西的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 逃避现实型
这类人对家庭有所不满,不愿意呆在家里,没时间收拾屋子。
2. 执着过去型
不会再用的东西也收着,对过去幸福时光的留恋。
3. 担忧未来型
致力于投资未来的不安,过分地囤积纸巾等日用品。
在人群中,大多数都是属于第三种人,也就是担忧未来型。这种类型的人只要遇上特卖,脑子里就充满了“这么便宜,现在不买以后就没机会了”、“这些都是用的找的东西,要是没有了会很伤脑筋”等等,便会把很多日用品买回家,使家里到处都囤积着存货。
现在,社会的物质过于泛滥。随处可见奖品、礼品,赠品,广告邮件与宣传单,包装纸,包装盒,纸箱,冰袋,便利店的方便筷子、勺子、湿纸巾等,而这些东西总是让人有一种弃之可惜的感觉,却忘了自己其实并不需要它们。
同时,商家很会利用人们的捡便宜心理和折扣陷阱。人们在买东西的时候,忘了考虑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眼里全部都是折扣和捡便宜。
最后,便是人们的“可惜”心理的执念在作怪。虽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却总有种执念,觉得扔掉很可惜。
04 怎么进行断舍离?
为了能够成功的进行断舍离,首先我们需要在思想上:
Ø 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要以“住育”为目标,确保我们住在里面是健康和安全的。
Ø 提升对居住环境的意识
明白居住环境是能影响人的心态。
Ø 找回对自己的信任
房间凌乱,随便丢东西,相当于赋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为自己 的行为感到羞耻,大脑也逐渐 麻痹收拾好一件物品,等于遵守了与自己的约 定,心情更放松,更信任自己。
Ø 想到要让家成为最放松的地方
• 语言和动作也属于自己能改变的环境
• 极力消除反差的环境整理术
Ø 关注不扔扔东西造成的损失
在行动上:
Ø 时间轴锁定在现在
Ø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也就是没有“客用”的观点
Ø 提高收拾动机,得到激励
例如,每次集中于收拾一个地方,将其做得完美,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Ø 根据目的选择不同的场所
Ø 从扔东西开始
Ø 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整理收纳上
Ø 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打充裕的空间
05 看不见的世界的变化
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内在的感应力得到磨砺,外在的环境变得舒适,你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