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引》

青门引

宋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关于张先


(1)张先在北宋词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最初是用来吟唱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并且在唐朝后期,五代十国时期,词的内容多是描摹女子的体态样貌,格调不高。经过北宋初期词人们的开拓和发展,词才成为北宋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学体裁。

张先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词的雅化、对词境的开拓、对慢词的贡献。

(2)有“张三影”之称。张先偏爱写影,也擅长写影,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等著名的写影的诗句,所以,被称作“张三影”。

(3)“一树梨花压海棠”。张先风流多才,也好色,在80岁时娶了18岁的小妾,并且洋洋自得,苏轼作诗打趣他。所以后来“梨花海棠”也成了老夫少妻的代称。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乍暖还轻冷”这一句似曾相识呢,对的,李清照有一句“乍暖还寒”,应该是化用张先的词句。这一句呢,就是表现初春天气冷暖不定的状态,天气忽然有寒变暖,然而还透着微微地冷,“还”字传达出初春时节天气不定的情形,“轻”字用得极为贴切,这冷并非是如冬天刺骨的冷,而是春天特有的,稍许的冷,用词精确。

“风雨晚来方定”这里的“还”和“方”相对应,“方”是才的意思,此处写风雨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停,凸显出风雨的时间长,于是上句写到的“轻冷”就有了缘由。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庭轩”是庭院中的小室,庭院中一片寂静,词人人所在的庭轩也是静默的,天气忽冷忽暖变化不定,风雨才息,此时节又近清明,不免让词人想到一些逝去的人儿。但是此时的情感是非常细微的,只感到了环境的静谧,诗人的寂寞,等到后面继续写“残花”“中酒”这样的词句,我们才从中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寂寞、悲伤和苍凉之感,一个“残花”,写出了风雨过后,落花满地,与前诗句交织,词人内心的情感开始转浓,该如何排解呢?无可排解,怕只有喝酒了,所以才会有“中酒”,“中酒”是喝醉酒的意思,“又是去年病”写词人此时的症候又是去年的症候,那么就说明,这样的症候并不是一天两天了,说是去年,可见症候之久。此处的“病”可以理解为是身体的病,也可以理解为是内心的“心病”,不管是身体的病症还是内心的病症,都引发了词人的愁绪,所以竟至于喝醉。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一醉解千愁呀,所以词人大概也是这样想的,然而事与愿违,酒醒了,酒是如何醒的呢?“楼头画角”声响起,在与夜风的共同努力下,将词人“吹”醒。“画角”是古代的乐器,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那么。此时,喝酒喝醉的词人该是被画角声惊醒才对,然而词人却轻飘飘地用了一个“吹”字,可见用词之独特,不拘一格,又或许,在词人心中的愁绪浓厚,即便是凄厉的画角声也不能触动内心,故而用“吹”。

画角声在一片静寂夜晚中,穿过重重庭院门户,愈发显出夜的寂静。此处属于“以声衬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那堪”二字,用得极为透彻,是现实对词人情感的一步步推进,词人因天气、花残、多病而内心愁绪,故而借酒浇愁,然而现实并不允许,画角声和风一起,让词人酒醒,酒醒之后是不是忘记从前的愁苦了呢?并不,又有“明月”,还“隔墙”,前文写道“重门”,是层层大门,然而,“明月”不解词人的愁,还在词人的愁上更添愁绪,“明月”竟然跨过重重门墙,送来“秋千影”。“秋千影”是秋千架上的女子的倩影,那么至此可以看出,词人的内心的愁绪是由秋千架上的倩影所引发的,词人内心所思念的也是秋千架上的女子,明月当然不会送来求签家长女子的身影,所以,此处是词人的想象,仿佛伊人就在眼前,亦可以看出词人对于女子的思念。

那么,我们再结合上阙的“近清明”,是不是可以推测,词人所思念的秋千架上的女子已经不在了,并且时日已久,所以词人才会有如此浓厚的愁绪,再加上词人的愁绪层层加深的过程中,“残花”也是重要的一环,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花”象征着秋千架上的女子,“残花”即为秋千架上女子的陨落,所以词人才会由天气变化、几近清明,花儿凋落而引发重重的寂寞悲苦的愁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门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