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偏爱(邓浠正)

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无疑是参杂了很多个人的情感的,其中对两人的偏爱最为甚,一个是刘备,另一个是诸葛亮。罗贯中对刘备的偏爱情有可原,可对于诸葛亮的偏爱好似说不清道不明,到底为什么罗贯中如此的喜爱诸葛亮这个人物以至于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智近乎妖”的角色呢?

《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情节描写不可谓不多,诸葛亮舌战群儒碾压东吴文臣、草船借箭抖机灵、借东风呼风唤雨、借关羽之手在华容道捉放曹、三气周瑜把周瑜挤兑得一命呜呼、七擒孟获一劳永逸、空城计震退司马懿,火烧上方谷惜败于天。这些情节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实际上,这些情节并不是真实的,全是罗贯中为了增添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光辉而虚构出来的。究竟为什么,在历史上那个真实的诸葛亮,究竟何德何能,成为罗贯中笔下的这样一个神人?

其一自然是因为对蜀汉的偏爱,认定蜀汉为正统的观念,这一点无疑是诸葛亮作为蜀汉重要人物地位水涨船高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诸葛亮作为正面的智慧的化身的作用。

历史上的诸葛亮,自然是不如《三国演义》中这般妖怪,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忠臣。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当时颇负盛名,且的确有不小的才能,但我想罗贯中在刘备一众谋臣中挑出诸葛亮来,为他锦上添花的重要原因是诸葛亮的忠。这一定想必是罗贯中最喜爱诸葛亮的一点,蜀汉谋臣无数,诸葛亮无疑是最忠诚之一的。从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来看便可窥见一二:刘备死后,汉室的复兴看似已无望,诸葛亮早已年老体衰,而魏国势力又无比强大,蜀国的皇帝刘禅也只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没有雄韬武略。即便如此,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去讨伐魏国了,因为那是刘备对他的期望、是他的遗愿,他必须去,也不得不去打这一必败之仗。诸葛亮的忠诚一览无遗,想必也是这一点触动了罗贯中的心灵,于是在《三国演义》中给了诸葛亮在上定谷惜败与天的结局:若不是天公不作美,诸葛亮必能兴复汉室的悲剧性结局。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跃然于纸上。

这样一看,罗贯中挑出诸葛亮来写,是必然的选择,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值得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贯中对诸葛亮的偏爱(邓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