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开始前,请有趣的灵魂们思考一个问题,
到底什么是常识
2020年10月6日上午九点二十一分,赫兹实验室的一篇推文新鲜出炉。
《不要辱没了川大百年门楣|回应「常识》
小标题:气死我了
“我今天非常希望跟大家聊的是,到底什么是媒体道德,在我们需要保持的即时性,客观性,真实性之外的,媒体底线。”
尽管我知道我抄袭、伪造身份、还要威胁这群大学生,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媒体。
因为我有媒体道德。
所以,我就要聊聊你们这些川大的学子到底有多么不道德。
赫兹给出的“媒体之恶的后果”是伊藤诗织的强奸案。那么笔者也从这个案件入手,来聊聊到底什么叫做常识,什么叫做媒体的道德规范。
这场案件中,被施暴的受害者伊藤小姐,成为了风评中不正经的女性,而作为施暴者的山口敬之成为了“仙人跳”的受害者。
2015年到2019年,四年如一日。
日本喜欢大和抚子样板的女性,要可爱,要能够讨好男性。在部分甚至是为满足女性用户需求的游戏剧情里,都存在着强制的情节。
发生在二次元里我们可以当作是为了满足癖好,但是在现实社会中,没有那层纸片面纱,日本人又是如何思考这种事件的呢?
为什么一件强奸案需要一个被害者用四年维护自己的权利?
除了司法系统对于强奸案审理的陌生、所谓的名利场的错综复杂,我想,还有社会舆论的风向。
伊藤小姐为了夺回自己的权利,需要四年之久,是因为日本社会对于这类事件的认识以及处理不足,也是社会道德的常识让她不断受到舆论的压迫。
而伊藤小姐能够夺回自己的权利,不仅是她自己的意志力,也是因为常识。
人的根本属性有作为物质自然世界存在的自然属性,也有作为认识改造自然界的社会属性。
我们天生能够自觉,继而知道如何自查、最后得到自识。这个过程中的自查,又是不断反思构成的,反思不是反复思考,而是去思考这个思考,这就进入了哲学领域,而这个领域不断影响到我们社会系统的认识,这个影响的过程,就是哲学的常识化。
“常识就是普通、平常但又持久、经常起作用的知识。”
它最根本的特性,就是它的“经验性”。它是根植于社会经验的,所以它很普遍,它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场合。但也因为它是根植于社会经验的,所以它不能去批判所得出“社会经验”的方法是否正确。
旧的常识因为其无法批判,所以故步自封,当与时代要求脱节时就变成了糟粕。所以这个时候,新的常识诞生了。新的常识,是在旧时代的黄昏诞生。
那些被漫无边际的黑夜裹藏着的愤怒,那些渴望着真理渴望一窥世界真相的灵魂,在旧时代的火焰里燃烧着,直到一场旷古大雪淹没了所有热量,紧接着,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透出,宛如阿波罗手里中金色的竖琴,弹出了初春第一朵火花。
这朵火花,我们叫它思想。群花摇曳,汇聚成海,我们叫它思潮。
无数的思潮相互碰撞、融合、在狂风中激荡,一个属于时代种子的哲学思想诞生了,它带着新生的欢愉与期待,雄赳赳气昂昂,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慢慢的它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大树,开枝散叶,沐浴阳光。这些它吐出的绿叶,我们叫它常识。
常识为了适应人们的需要,要进行最基础的判断,非黑即白,非善即恶。社会舆论,就是这些判断的集合。而又因为这些判断只是基础,并未涉及本质,所以在进行判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常识规范来引导这些判断。
而媒体,公众人物、kol等等就是把这些规范从星河中拽下来,躬身社会的一个媒介群体。
所以,我们需要媒体拥有常识。
我们社会现行的常识,有关自由、有关权利、有关解放、有关革命、有关生命、有关尊重。
川大写mc有关自由,伊藤小姐奋战四年有关权利。
而赫兹以攻击mc的乱,而架构川大“常识”的“不道德“。以“不道德”来回应自己的“不道德”那可真是钻到道德眼子里了。
赫兹这篇文章所隐含的常识,就是道德的常识。道德的常识,根植于传统社会的经验,赫兹的传统社会道德经验自然也会引发适应传统社会风向人群的称赞。但是,单方面的传统道德就是对新常识的桎梏。
作为一个自媒体,他作为一部分人的声音,他当然可以用一篇批判媒体道德文章来掩饰自己的抄袭,保住他的读者群体。
但是,就像我开头所说的,这种道德的常识是否就是道德规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