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没有知识,学一堆道理有毛用——《圈层突破:如何打破人生壁垒》

“道理我都懂,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有一部分人带着这样的想法度过一生。懂了不代表会了,两者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不仅是思维的差距,更是行动上的差距。

心理学专家黄启团就这个问题进入了深入研究,著有《圈层突破:如何打破人生壁垒》一书。在书中,他就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进行了具体剖析和案例讲解,并且提供了两种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发展。

一、困境起因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人说,是事情决定了我们的反应,就像考试失败了,我很伤心;男朋友向我求婚,我很开心、很幸福……表面来看如此,实际上是事情触动了我们的信念,让我们做出反应。有一个理论叫做ABC理论,a是指事件,b是指信念,c是指结果。事件引发了我们的信念,导致我们做出行为,就有了相应的结果。

世界无限,除非你设地自限。有一个人听了这句话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徐斌是一个货车司机,受这句话的启发,做了一名业务员,并获得了成功。正确的信念会促进我们的发展,而限制性信念会阻碍我们的发展。限制性信念有三种:无助、无望、无价值。无助是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不如别人干得好。无望是没有希望,甚至绝望。无价值是没有任何价值感。限制性观念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它会阻碍你发现机会,让你丧失尝试的勇气。

信念促使我们做出行为,进行反应。常见的反应模式有这么四种:讨好、指责、超理智和打岔。讨好的人,永远认为别人是对的,自己是错的,以别人为中心,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指责的人遇到事情永远责备别人,往别人身上找原因,唯恐让别人发现自己好欺负;超理智的人总是拿出各种资料去分析问题;打岔的人逃避问题,寻求快乐,不承担任何责任。

对同样一个问题——业绩不好,被老板叫去问话,讨好的人肯定会先认错道歉,“不好意思,老板,下次我不会了”。指责的人会把原因推到别人身上,“因为xx我才怎么样”。超理智的人会拿出各种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本月市场……”。打岔的人在老板面前相当诚恳,“老板,是我的错”,出门吹个口哨扬长而去。

反应模式是固定的。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做出同样的反应。

有个好办法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一致性”,包括“你、我、环境”。首先,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然后,听别人的感受和需求,最后,在两者基础上达成统一。

有人经常抱怨“某人经常找你茬”,“公司这不好那不好”,通常换一个环境,依旧有这样的问题。这就说明,问题的原因在你身上,要解决问题也在于你。

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与日俱增,甚至有时候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这主要是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是因为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是因为自我价值感低,低自尊。所谓的自尊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评价过低,就会产生低自尊,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这样一个同事,她做事一旦被人指出问题所在,就会据理力争。这样的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可以看出背后的自我价值感低。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感高的话,不会通过争执的方式来让别人认同自己。

二、个人成长


从前,一只乌鸦非常羡慕孔雀的美丽,也想做一只孔雀,它想了一个办法,将孔雀羽毛插到自己身上。因此他搜集了许多孔雀羽毛插到身上,并且混迹在孔雀堆里,就像一只真正的孔雀,结果被发现,赶了出来。

现在知识付费盛行,有人买课、听专栏,一年过去了,没有一点改变,也没有加薪升职,走向人生巅峰。

就像这些华丽的孔雀羽毛,道理只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没有深入潜意识,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这就需要我们去做、去践行,将道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打造自身的知识体系。

时代一直在变,是呈几何速度在变化,而不变的是人性。

学会和人沟通、交流,发现背后的需求,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团长带团去青岛考察的时候,他发现一位胡姓老板在买导游推荐的纪念品,于是他上前去劝他,结果这个胡姓老板说,买了东西之后会让导游开心,导游开心了,接下去的几天,我们才会开心,同样的,他买了纪念品回去,还可以送给家人、朋友,他们也会开心。

这位老板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多维度思考。

如何多维思考问题?作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叫做思想健身室。它包括三方面:位置感知法、理解层次、时间线。

位置感知法包括自己的角度、对方的角度和抽离的角度。

理解层次包括环境、行为、能力、信念、身份、灵性,这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时间线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思考的时候涉及以上层面越多,那你思考的维度越多。

不是因为你拥有什么成就而成为什么人,而是因为你成为什么人才拥有什么成就。

三、人际交往

个人发展过程中,个人成长固然重要,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

威拉德•哈利提出一个观点,叫做情感账户,就像银行账户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存在情感账户。它也有存款、取款、透支、破产等功能。

情感账户中的存款是对别人提供帮助、支持、鼓励、信任。存款的时机要把握好,有时候有些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你做一些不开心的事情,这样也不会存款的,因为别人不认为是真的对对方好。存款要做到两点,一是给予对方真正需要的东西,二是找对存款时间。取款是向对方寻求帮助支持。透支包括争吵、指责,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破产就更严重了,比如背叛、出卖,两个人之间产生了难以挽回的创痕。

既然有情感账户的存在,就必定有情感债务。发生情感债务的人只接受存款,如果不适当的话,会让弱势之人产生愧疚感,严重到摧毁自我价值,甚至是身体。

避免情感债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让被帮的人有价值,一个中国义工曾到卢旺达送食物,他被眼前的贫穷落后震惊了,于是他招呼孩子过来,想直接把食物给他们。结果被一个美国义工制止了,他对小孩说,如果你帮我把饼干拿下来,我就给你一盒饼干,结果小孩从车上搬了一盒饼干下来,他果然给这个小孩一盒饼干。事后,美国义工告诉他,要让孩子知道勤劳致富,而贫穷落后是无法获得财富的。第二种是让爱流动,用简单的话语来说,就是你帮助我,我再去帮助别人。

维系情感需要借助情感账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大家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如何和他们沟通呢?

作者提到一种工具,叫做冰山原理,这是萨提亚女士所提出来的,为什么叫冰山原理?因为萨提亚女士认为,冰山原理的核心是自我,自我就像一块巨大的冰山,在海平面上被人们看见的部分,就是人们的行为或者应对方式,而在海平面以下,人们所看不到的位置,隐藏巨大的核心。

它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能看到的是行为和应对方式,第三个方面是态度,第四个方面是观点,第五个方面是期待,第六个方面是渴望,第七个方面是自我。

作者公司里有这样一个人,他上班之后发现电脑被打开了,于是他生气的大喊,谁把我的电脑打开了?这是他的行为和应对方式,他很生气,这是他的态度,他的观点是别人不经允许就打开了他的电脑,没有尊重他。他期待别人能跟他打声招呼之后,再把电脑打开。他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尊重。他的自我价值感很低。

这是需要实践和应用的。再好的工具,如果你不用也没有作用。其实沟通最重要的是看需求,也是行为背后的原因,只看表面是无法达到有效而有进展的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①没有知识,学一堆道理有毛用——《圈层突破:如何打破人生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