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大迁移》的一些随笔

暑假前就听说了这本书,后来在“樊登读书会”和“得到”学习了不同版本的解读,颇有感触。

书中介绍,知识分可为两类:方法性知识(做一件事情的方法论,比如七步成课-培训课的设计逻辑)和事实性知识(具体的概念或描述等,比如哪些人物属于唐宋八大家、什么是图灵测试等)。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除了量的累计,相比于前人,我们现在更偏重于掌握方法性知识,而对事实性知识,我们不再向以前那样重视,以前,将四书五经烂熟于胸的人,可以称得上学识渊博;现在我们更崇拜那些能给我们讲思维模型,讲方法论的人。不难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无论校园还是职场,实用主义盛行,自然更重方法,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得益于技术的发展,我们现在可以随时搜索互联网上的信息,获得事实性知识变得空前容易。研究表明,人们更倾向于记住那些即将消失的信息,而容易获得的信息,则会被大脑选择性忽略,这被称为谷歌效应。有了便捷的信息获得途径,我们的大脑自然不愿意去主动记忆了。有的伙伴可能会想,既然获取事实性知识如此方便,其实是不是没什么必要去记忆了?我们学生时代背的那些文史知识,除了应付考试,是否真的毫无价值?

作者认为不然。我们不要一味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博的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对于此论点,作者列举的论据丰富而深刻,简述两条。(1)事实性知识会影响判断能力:本书中关于这条论据,有许多生动的例子。举其中之一:2014年,俄军进入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半岛,美国发起了是否需要武力干预的大辩论。有政治家进行了全国调查,请大家在地图上找出乌克兰的位置。而能够正确找到的人,只占参与者人数的六分之一。而后来的投票中表明,找不到乌克兰在哪儿的人,基本上都赞同美国武力干预,而武力干预显然是愚蠢行为。由此可见,知道的越多,建立全局视角就越容易,进而越容易保持理性,越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2)事实性知识会影响收入:书中列举了一些研究,证明掌握更多基础知识的人其年收入水平明显更高,其中掌握更多健康知识、体育知识和理财知识的人更具优势。虽然掌握文科知识和收入没有明显的关系,甚至有文科效应——主修文科或艺术系的学生,往往收入要比同等教育水平、主修理工科的人要低,这被称为文科效应——的存在。但是,对于一个能够欣赏伟大文学、艺术作品的人来说,良好的身心体验带来的价值不言而喻。

关于学习知识,书中有一些建议。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曾说过一句话:“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猬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刺猬是一个专家,能把所有事情跟核心概念联系起来;而狐狸是个多面手,对各种方法保持开放的心态,对彼此矛盾的观点也能理性处理。本书为“狐狸”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广博的知识摄取大有作用,与专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成为广博的狐狸型人才,才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知识红利。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自身所处领域的知识,也要努力去探索其他领域,可能会有意外的惊喜。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过算法获取知识——比如今日头条上符合我们口味的个性化推送,让我们欲罢不能。我们的成长,需要优质且均衡的营养,而总是接触某一方面的信息,会让我们的视野变得狭窄,行为变得偏激,固步自封,难有成长。

更多内容,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去书中探索。愿我们在这个崇尚“娱乐至死,无知可爱”的时代,保持清醒,持续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知识大迁移》的一些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