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私人化审美?

恩荻

你的格调养成地

英国作家琳达·格兰特说:“唯有婴儿不在乎自己的模样,只是因为还没有给他们一面镜子。”

我们会发现,在很多油画作品里,都有一个常见的主题,一个天真烂漫的姑娘,或者一个恬静谦庄的主妇,又或者一位珠光宝气的伯爵夫人,在痴迷地照镜子。前段时间翻阅晚清的资料,看到慈禧太后的一张画作,画中这位西宫主人也是手持铜镜,凝神聚目。

19世纪,法国画家奥古斯特·屠勒姆曲的作品

不可否认,所有人在人性意识唤醒之后,就开始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审美”,这种审美最初就是从关注自己的外貌开始。无论这世界上的人是否愿意承认,在大部分情况下,人类都是以貌取人的动物。而女性身上细腻敏感的情感倾向,会更加习惯把自己和这种审视紧密地关联起来,你我都是。

大部分的女性在形象上不具有天然的觉察力,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和学习形象管理,了解了自己的社会形象是可控、可塑造的。相比于系统的学习和探索,单一领域能力的养成如果简单依赖搜索引擎会比较辛苦——商业品牌一向有强大的时尚影响力和覆盖力,各类渠道的穿搭攻略也会让你更习惯走捷径。这个时候,对于女性而言,拥有私人化的审美显得尤其珍贵。

那么,各位女士们,如何建立我们的私人化审美呢?

首先,建立对经典的认知

经典款,这在时尚界几乎是一个老态龙钟的概念了,我也以极高的频率在各种分享中提到,但很可惜,在国内仍然有许多女性没有足够领会到经典的品质与内核。

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品牌在不断蛊惑我们爱美的神经——这是XX和哪个设计师出的联名款呢?这双在机场被拍到的明星款鞋子是哪家的呢?识别和尊重经典,变得越来越难。

大概所有女性都会羡慕时尚博主们的生活吧——拥有超豪华的衣帽间,数不清的漂亮鞋子和包,拍不完的好看照片。实际上,我的博主朋友大部分真实生活中都比较辛苦——其中有一位去年要去巴黎参加活动,为了一次性拍好两周的素材,她和助理跌跌撞撞拖了四大箱的服饰费了半天劲才上了飞机。

对于普通女性来说,懂得探寻着装里的基本哲理非常重要。经典款带着强烈的时间属性,是岁月筛选后的传承,即便二十年过去,你穿上它出门依然具有美的意义。学着管理欲望吧,把经典的款式放在衣橱的基本盘上,这会让你在未来的审美中人生中活得更清醒。

其次,风格实验

大多数女性在形成自己风格之前,都会有一个高级效仿者的阶段。尝试着模仿这个杂志的穿搭,跟风买那个演员的风衣,这个过程其实省略不了。

色彩,轮廓,面料,每个元素后面都藏着不一样的情绪法则——红的性情热烈,蓝的性情克制,黄的性情顽皮;真丝的软糯华丽,棉布的粗糙古雅;极简主义下的禅意和繁复主义下的欲望,那都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女性人格。

在还没有确定自己的风格之前,我们可以尽量摆脱单一风格的执念,有创意或者有目的地去开发更多元的可能——猎装夹克,波点方巾,复古花衬衫,佩斯利长裙……更多新颖的服装领地。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慢慢学会怎样用服装来更好地表达观点,而且可能你会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趣味和运气。当然,这些二次创造,我们别忘了放在经典的基础上去设计。

再次,摆脱他人的期待

很多朋友经常会问我,先生喜欢什么什么样的着装,她要怎么穿才能符合先生的期待?

每次我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你只有足够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个性和品位,建立独立的审美属性,才能产生有质感的吸引力。

这是实话,对自我意志进行阉割的人,在感情里通常难以自在。除了两性情感,放在整个社会各种关系里,不在单一的标准里被同化掉,我感觉这是很多人比较难做到的,毕竟从众是最容易的事情。

不是所有女人都要活得优雅高贵的——可以安静,可以热闹,可以谦逊,可以高调。服装走到最高级别,一定不再是表象的技巧,而是可以更直接地展现你的内在东西的工具,比如通过服装展露出来的智慧、性情和坚强、以及创意,极有表达性。

所以这里会产生一个比较有趣的哲学问题:我是谁?

我经常会在讲课的时候分享自己的一个观点:形象是探索女性自我最好的途径。其他的学科可能不服,因为大概率下人们更愿意把外在和内在的东西二元对立起来。

实际上,借由服装载体不断调整的形象背后,可以给女性提供一个足够清晰的镜子,让你看到你的目前状态和内心所想到达的角色之间的差距——“我可以看上去精神更棒;我可以看上去更加有趣;我可以看上去更加有力量;我可以看上去更加性感;我可以看上去更加专业;我可以看上去更加有深度……”每一处显性的形象背后都有一个隐性的品质,我们可以不断地调试自己的着装状态来实现自己期待的品格。

最后,尽全力拥有更宽广的视野

视野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能力诱因,它可以帮助你积累多元的生命样本和生活相貌。结交不同色彩不同面貌的人,绝对是你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就住在雍王府附近。那会我够年轻,心高气傲的,也因此认识了一堆奇奇怪怪的朋友。最奇特的事情是,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有足够多元的角度不断撞击我原本的认知——有人砸锅卖铁就为了攒某个时代歌手的黑胶唱片;白天是刻板正经的财务分析师,夜里组织地下乐队聒噪癫狂;开摇滚酒吧的老板唱得一出好昆曲;年纪轻轻的清华高材生给自己设计葬礼服装的等等。

有媒体在高晓松生下女儿后采访他,他说,“女儿就该带着去远方行走,不然以后找对象又是对方必须要有房这儿那儿的。”这是句大实话,对女性来说,在视野扩大中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才能构建足够的安全感,别人的面包是别人的,跟你没关系。

与此同时,视野的扩大会让我们的审美更加有弹性,有空间,也更有创造力和质感。你会知道什么是单薄的,什么是有层次的,什么是肤浅的,什么是丰富的。见过饱和度高的人生,也体验过饱和度低的生活,我们会有更加有选择的余地吧!

恩荻和她的美学花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建立自己的私人化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