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最应该了解的“具体化技术”

一个群友问:“我很紧张怎么办?”,群主往往会进一步问:“你对什么感到紧张呢?具体一些。”

其实本意不是为了便于诊断,而是让这位朋友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  “我很紧张”,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掩盖掉了具体的事件信息、或者紧张的对象信息,这样,得到的答案只能是抽象的、归纳好的、看似普适的。

  你可能会有疑问,难道寻找紧张缓解的普适性规律不好吗?这种金手指类的答案很好,但问题是,你用抽象的词汇封装了一些具体的信息,那么具体的信息就会被损失掉,以至于有时候你都忘记了自己为何就紧张了,只知道自己就是容易紧张。这种具体被抽象封装的例子举不胜数:

她这个人控制欲很强;

他这个人满嘴跑火车;

小明很内向;

我就是胆小怕事;

我现在很焦虑:

    其实你发现了吗?如果你看过笔者之前的文章(撕掉标签,是改善焦虑的开始),抽象的语言,其实就是在给事物打标签。看似是在描述当下的一个事物,但已经把这个被描述的主体放在了一个难以改变的位置上。

  具体化,是为了找到改变的可能性,抽象化,就掩盖了改变的可能性。

实战演练

再拿上面的群友举例:

狮子:我很紧张怎么办?

考拉:你对什么感到紧张呢?具体一些。——拆解抽象

狮子:我明天有个演讲,担心自己会卡顿,当众出丑。

考拉:内容准备的怎么样呢?

狮子:准备好了,七七八八吧。

考拉:什么叫“七七八八”?——拆解抽象

狮子:就是感觉整体上顺下来不连贯,我担心下面的人提问,答不上来。

考拉:比如呢?提问哪些问题会答不上来呢?——拆解抽象,提问后面没有具体对象。

狮子:有几个概念还不是特别清晰吧,比如:预言机、rebase机制。

考拉:你有答案了?

狮子:嗯,现在还有些时间,与其紧张焦虑还不如在认真搞懂这几个概念。

我们有时候太关注结果,就会忽视能够操作的可能性。所以,抽象的表述,会让我们暂停在一个状态,原地踏步, 当你学会拆解抽象,才能找到改变的可能。

是不是有点像思维解构法(强迫思维康复大法:思维解构法),其实思维解构法是对逻辑链条的梳理,而抽象到具体,则是对我们使用词汇的拆解。二者可以结合使用。

抽象表述:我现在什么都干不下去;

具体表述:我感到胸闷,头脑开始胡思乱想了,没心思做手头的事情了;

你学会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焦虑症患者最应该了解的“具体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