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田墟的传说

          龙柱深

       

        据记载,吕田镇原来并不是叫吕田的。当地盛产溪纸,大家一直叫这里做“纸峒"。纸峒最早的墟市设在水埔村的东边,墟名叫做巩门墟,靠近流溪河,由李姓大户出钱兴建。墟内有两条街,东西走向。东门朝向桂峰山。在墟的后面,有座泥砖建成的大戏台,戏台中间横额写着“通古今"几个大字。两侧的对联是:“安排盛世文章妙;点染太平景象新"。在墟的后面还有一间“东庙"。巩门墟的形状象条船,有小圳流水环绕。这个墟市除了方便当地人货物交流,还有番禺、顺德、兴宁等地商贩,在这里经营布匹绸缎,酒米油盐等。本地人种的稻谷,苧麻和竹木山货,也在这里交易。外地客商采购的东西,会雇佣当地人挑担,或用竹排等简易工具运到良口墟,再在良口码头装上船运到街口和广州等地。

        巩门墟是纸峒唯一的墟市,开始时生意十分兴旺,客商云集。墟主看到生意好,就“五两抽三两",升高了铺租和地摊的收费,引起商家和其他各姓村民的不满,墟市的生意逐渐冷落。因水埔村是大村大姓,是有名的“峒王"村,人们不便公开议论,就说这里靠近狮象岩,狮子和大象吃得太多,“狮子大开口,有去没回头",不适宜做生意。这个传说越来越广,趁墟的人也越来越少,巩门墟逐渐衰落了。

        这时,有个大财主叫钟应乾,联合胡、罗两姓,在名叫"墟岗顶"的地方,兴建了一个新的墟市,并建有“关爷厅",“龟仔庙"等等。

        墟市建好了,叫什么名字好呢?钟、胡、罗三姓财主觉得,做市场就要广开门路,招纳四方财。新墟下有良口和街口,上有沙田和瑶田。他们就把街口和良口的两个口字叠起来成了一个“吕"字;把沙田和瑶田两个田字取出一个。新墟就叫做“吕田墟"了。

        吕田墟有一条大街,四条小街,比巩门墟大多了。由于墟市不是独家经营,市场规则等都由三家制定,经商环境好了,吸引的商家越来越多。经营猪肉、油、盐、酒、米和缸瓦什货的店就有义兴泰、义兴和、大昌隆、长发祥和有恒等店号。经营绸缎布匹和车衣服的店有同盛、贵和、同子泰、宝和、华兴等。经营药材的店有广生堂、济生堂、寿春堂等。切熟烟丝卖的有广益店号。其他的如茶楼、小食店、豆腐店、理发店、糕饼店、小杂货店及客栈等也有三十五、六间。赌馆、麻雀馆和鸦片烟馆等有八、九间。各种家具、农具、竹木制品、山货等小特产逢五逢十墟日时,在街边摆地摊。还有露天谷行、米行、牛行、猪行、鸡鸭行等设置。整个墟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常。繁荣的墟市不但吸引方圆几十里的农民,还吸引了新丰、龙门等县的人来买卖摆摊。而且非常奇怪,货物来多少卖多少,趁墟的人来得快散得也快,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摆摊的基本上都撤走了。生意虽好,但是大家好象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就是好卖不见钱。为什么呢?有一位风水法师认为,新墟象一个大肉盆,可聚集四方财物,是好事。但周边有“五虎岭",五虎本来是在大山里觅食的。设了吕田墟后,墟市里猪牛鸡鹅鸭等的鸣叫声,把它们吸引过来了。这些山大王也知道墟市人多,直接扑到墟里抢食不好,于是就施展法术,把趁墟赶集人的禽畜摄到山上,还用障眼法使人们觉得是卖出去了。“老虎扑食",把吕田墟变成“老虎墟"了。

       

        后来,几位墟主请来了法力高强的法师,破解了老虎的法力。他叫人们在趁墟时,顺路带一些山沟河滩的鹅卵石放到路上。他作法使大的石头变成猪牛羊,小的石头变成鸡鹅鸭,甚至是乌龟王八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遍布吕田墟外,五虎一见到这些动物,看看周围又没有什么人,自然伸长虎爪,爪到擒来。当它们吃饱后,才觉得有些不妥当,撑得越来越厉害,胃里的动物也变回石头了。它们就使劲地吐,也吐出不少石头。吐出的石头都有齿痕。现在联丰、安山、狮象等地还有许多这样的石头,就是它们咀嚼的结果。他们吃得太多了,吐是吐不完的。在法师的法力下,它们慢慢地变成了五座虎山,座落在吕田墟的周围。在小坑口的是“穿山虎",在旺水口背的是“过岗虎",在茶岭下侧的是“卧龙虎",在陈水楼旁的是“伏地虎",在高龙围旁的是“高山虎"。现在,你只要登上鸡枕山顶向北远眺,就会见到五座山,尤如闭目修行的神虎。说不定某年某月某日,变成五座山的五只老虎又会醒来,威猛地注视着大地哩!

          这个神话传说,直接影响到当代的考古专家泰斗。他们也认为,吕田地区古遗迹很多,大大小小的古石器遍布全境。这些石器都有齿痕,是老虎们咀嚼和磨牙的结果吧!古石器上的划痕,足以证明当年五虎的牙力是多么厉害!现在,我们还可以很容易捡到这类石头。仔细看看,有些象鸡鹅鸭,有些象猪牛羊,更多的象小乌龟。前段时间,还有人捡到象小蛇和小龙的哩!我想,我也要不甘落后,争取捡一套十二生肖石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吕田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