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优化专题

spark性能优化框架

--基础设置

1、资源参数设置:

    --num-executors 配置Executor的数量 默认为2

    --driver-memory 配置Driver内存 默认为1G

    --executor-memory 配置每个Executor的内存 默认为1G

    --executor-cores 配置每个Executor 的CPU core数量 默认是1核

task的并行度=executors 个数 × 每个executor包含的cpu core数

executor 的内存提升可以为cache、huffle操作、task执行操作提供更多内存

2、并行度设置:

    task的数量推荐是总CPU core数的2-3倍

3、使用缓存和checkpoint。

    checkpoint可以视为cache的保障机制

4、使用广播变量

    广播变量将变量发送到每个executors中,就不需要每个task保存一个变量的副本,减少了内存消耗。比如变量20m,某个任务配置20个executor,共500个task。如果不启动广播变量,则共消耗500*20m,共10g。开启广播变量则只需消耗400m。

    val 广播变量名=sc.broadcast(会被各个task用到的变量,即需要广播的变量)

    广播变量名.value //获取广播变量值

5、序列化问题?

    默认使用java的序列化机制,因为Kyro序列化方式不支持所有对象的序列化。Kryo在2.x版本在简单类型、字符串类型已经默认使用Kryo序列化方式了。

    val conf=new SparkConf().setMaster().setAppName()

    //设置使用Kryo序列化库

    conf.set("spark.serializer","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在Kryo序列化库中注册自定义的类集合

    conf.set("spark.kyro.registrator","bigdata.com.MyKryoRegistrator");

6、本地化等待时长设置

    首先spark在分配task执行的算法,是希望将task在本地节点执行,task和数据在同一个executor中,性能最好。但节点会在执行任务时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再分配task执行。这时候会涉及到本地化的等待时长问题。


本地化类型和解析

根据程序的运行情况选择合适的进程本地化等待时长,比如使用client模式对程序进行测试,在日志中可以看到spark数据本地化的级别。当大部分为process_local时,则无需调节等待时长。

val conf =new SparkConf().set("spark.locality.wait","6")

--算子优化

1、RDD的复用

    能复用的RDD尽量复用

2、能尽早过滤数据就尽早过滤数据。

    filter

3、foreachpartition

    rdd.foreache()表示对每个元素进行操作

    rdd.foreachepartition() 表示对每个分区进行操作

 =>如果涉及数据库的相关操作,那么foreachpartition()每个分区的数据只需要创建一次连接

4、filter+coalesce减少分区

    当过滤数据后,可能会出现某些分区的数据较多,某些分区的数据较少。这样如果仍然按照之前的partition相等的task数量去处理当前数据,可能会出现资源浪费和数据倾斜。这时候考虑将一些分区的数据进行合并,减少分区数。

5、reducebykey 本地预聚合

    reducebykey对比普通的shuffle,在map端会先对本地的数据进行conbine操作。减少了网络磁盘IO的资源消耗。

--shuffle优化

1、map端和reduce端的缓冲区大小

    map端缓冲的默认配置是32k,如果每个task处理640k的数据,发生溢写的次数是20次。可以通过调节map端缓冲大小,减少溢写次数。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spark.shuffle.file.buffler","64")

    reduce端的buffer缓冲区大小决定reduce task每次能够以拉取的数据量,默认是48m。在内存资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该缓冲区大小,减少网络IO的资源消耗。

val conf=new SparkConf().set("spark.reducer.maxSizeInFlight","96m")

2、reduce端的重试次数和等待间隔

    reduce端在拉取数据时,由于网络、jvm进行full gc等原因造成拉取失败,默认会进行3次的重试。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调节该参数可以大幅度提升稳定性。

val conf=new SparkConf().set("spark.shuffle.io.maxRetries","6")

    reduce拉取数据失败,会默认等待5s,再进行重试。可以通过调节该参数提升shuffle的成功率

val conf=new SparkConf().set("spark.shuflle.io.retryWait","60s")

3、bypass机制

    sortshuffle分为普通机制和bypass机制。在普通机制的情况下,map数据会先写入到内存区域中,默认为5m,此时会对数据根据key的hash值进行排序。在bypass的机制下,则不会进行排序操作,可以减少内存开销。

    bypass机制的开启条件:

    Ⅰ参数值大于reduce task的数量

set("spark.shuffle.sort.bypassMergeThreshold","400")

    Ⅱ不是聚合类的shuffle算子(如reducebykey)

4、延申:shuffle算子有哪些?哪些会进行聚合,哪些不会?

org.apache.spark.rdd.OrderedRDDFunctions#sortByKey

org.apache.spark.rdd.OrderedRDDFunctions#repartitionAndSortWithinPartitions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partitionBy

org.apache.spark.rdd.RDD#coalesce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combineByKey  聚合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aggregateByKey 聚合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foldByKey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reduceByKey 聚合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countApproxDistinctByKey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groupByKey 聚合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cogroup

org.apache.spark.rdd.PairRDDFunctions#subtractByKey

https://www.jianshu.com/p/53a92ae7b79c

你可能感兴趣的:(spark优化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