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比赛出水标志为什么是15米,技术层面分析蝶泳腿对游泳规则的影响

很多回答是陈述历史,规则是如何被戏弄的,然后怎么一步步的设置到现有的规定。但为什么不完全禁止,为什么是15米呢?技术上怎么理解这个事情。

首先要明确在人的技术已经到达顶级的情况下,水下的泳姿最快的就是蝶腿,所有这个规则重新的改来改去,都是因为这些人用了水下蝶腿。因为在水面以下,其他任何泳姿的阻力都会大到难以想象,即使一直用蛙泳大划臂来游进,其手脚的复位过程也必须放到非常慢,才不至于过度增阻。

一、水下蝶腿是最快的泳姿?它的技术秘密在哪里?

罗切特创造50米20.08秒的蝶腿世界纪录。但这里要注意,他是在短池里创造的。这意味着他多用了一次蹬壁出发的初速度。这点很重要。

蝶腿,发挥最大功效,是入水之后减速最快的那一段。人入水的瞬间初速度是最大的,这时候的阻力也是最大的,减速也是最快的,蝶腿的作用就是防止减速。所以我们会看到,运动员跳水后,并不是马上开始打腿,而是像鱼雷一样保持流线型,把这个最快初始速度作用发挥到最大,之后才开始蝶腿,当然这个时间非常短,所以,很多教练会说“入水后要马上开始蝶腿”,但你要知道这个马上,有什么隐含。

而在水里游进,最快的是鱼,你得像鱼一样去游,才能阻力最小。海豚腿或者叫蝶腿是唯一一种模仿鱼的泳姿。从动力学的角度,它是在人体流线型的横截面内纵向发力,所以阻力最小,一定是最快的。但人的身体构造再怎么练,他也和鱼有差别,鱼是没有关节的,所以我们才锁膝绷脚。而自由泳是最符合人体构造的泳姿。从这一点来说,潜泳(水下蝶腿)是不是在绝对速度上能够干掉自由泳,其实没有争论的意义。因为自由泳的世界纪录本身包含了初始部分的蝶腿。而全速蝶腿耗氧量巨大,没事出来嘬一口气,蝶腿也失去意义。所以虽然有世界蹼泳大赛,但加了脚蹼和氧气罐,并没有被列入奥运项目。

二、为啥是15米?

我们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设定。其实也不是。因为有人用水下蝶腿不断地“破坏游泳规则”。最遭殃的蛙泳,谁叫它最慢呢,50年代先是亚洲选手(亚洲人是不是天生的小聪明多,欧美人在这方面比较直肠子,让怎么游怎么游),别人还在水面上磕头的时候,日本人和我们的穆大叔先是从终点钻了出来,蛙泳改规则。到88年汉城奥运会才陆续是仰泳蝶泳自由泳。

具体多少米出水面,开始是争议很大的。在经历了几次改变之后,考虑到大部分运动员在15米左右他们的速度已经基本恒定。而且对于50米的泳池,超过20米的出水,其观赏性就大打折扣。

实际上,多少米出水,对不同的运动员来说意义完全不同。50米转身之后,大部分人平着打腿,但菲鱼会有一个倾角,罗切特更是往深处潜,然后再向上钻。这是技术特点导致的。

如果定16米20米是不是更科学,这谁也说不好。人类很多时候是不讲科学的,讲规矩。就像现在用的键盘,一开始打字机上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因为打字速度太快反而被改成了现在这个鸟样。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现在出水标志改成20米,各项记录都保不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泳比赛出水标志为什么是15米,技术层面分析蝶泳腿对游泳规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