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

在我下班回家的路上有一个村子,一条马路从村子中间穿过,分为东西两个村。从村北进去不远在路东边有个小小的理发店,头发长了顺路就理了发。

理发兴起于清代,实行剃发令,便有了剃头匠。曾国藩有个外号叫“曾剃头” ,那可不是只理个发就完事的。有句俗话叫“剃头挑子一头热”,就像是连续剧《西游记》里沙僧挑的担一样,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这是走街串巷的剃头匠,还有是固定场所剃头的师傅。

经过了三百多年的发展,剃头的名称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从剃头匠到理发师,再到美容美发,档次也水涨船高,消费也一路飙升。就像我理发的小店,每次的费用是七元,也有烫染等业务,但估计也高不到哪里去。

再向城市走,到我们的小县城在生活区边上的理发店,像我理发就要十到十五元了 如果是在繁华地段费用还会更高。有次我去别的理发店理发,随便谈论起来理发的收入,平时一个价,到年底一个价,可能会翻番,不止一番。大年初一要理发就更离谱,那个理发师碰到一个大年初一理发的,两百块钱理一个头,接近二十倍。我在这只是说平常美容美发店的,那种造型师之类的高人我就不得而知了,估计在清朝怎么着也是个王公贵族的御用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理发都叫美发了,也向高精尖发展了。小行业大发展,谁能想到一次朝代的更替促生出了一个如此巨大的行业,每个人的脑袋都要捯饬捯饬吧,我看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就是想便宜理个发的地方少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