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麦田少年,你终会找到与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

        初次看《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在初三,看到满篇脏话的少年在絮絮叨叨说着他厌倦的一切,翻了几页之后就再也读不下去了。

        霍尔顿样的少年恰恰就是那时自己所反感的,当然也很困惑为什么那样一本书会成为世界名著。再次翻看,已经是大三了,没了当初的浮躁,最后的几章竟被霍尔顿感动,像是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迫切的想要写些什么。

        有人说,看不懂麦田不是因为过了少年,恰恰是因为还未成年。所以看懂了真的是一件很难过的事。有关青春叛逆期,有关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守护的初心。


        霍尔顿感到愤怒与彷徨,是因为他想要改变周围的一切却没有改变它的能力,他束手无策,甚至被人认为是精神出了问题。

        他和整个社会,家庭格格不入,愤世嫉俗,抽烟酗酒,无心读书。结果5门功课有4门不及格,已是第四次被学校开除。面对厄运,霍尔顿心灰意冷,又在学校和室友发生了冲突甚至打架。故决心只身前往纽约,开始了他两天一夜的游荡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见识了没有见过的事实,浮华与残忍的世界,经历了试错的过程,最终回归真实的自己。

        人从有意识起,就开始经历三观的破碎与重塑,这个过程往往可以在自我治愈或麻痹中过去,然后逐渐的习以为常。这个过程里,必然伴随着不知所措的愤怒,如果我们要给这愤怒起个名字,也许可以叫霍尔顿。



        之所以在成年后喜欢霍尔顿的故事,是在少年时期,也曾无惧无畏地向世界反抗过。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成年后,无论多么不喜欢这个世界,或多或少也能习得一些规则,足够我们顺利融入社会。

        就像儿童的故事不只是给儿童看的一样,在霍尔顿身上我们会找到共鸣。而区别在于,我们会习得一些重要的规则,不在他人面前过于情绪化,学会辩证地看待一些人和事,从而让自己找到平衡。

        霍尔顿对现实世界,尤其是成人世界的卑鄙虚伪,道貌岸然的面孔,无时无刻不感到沮丧。唯一不让他沮丧的便是“麦田”。

        所以呀,他才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要守住这现实世界唯一干净的地方,悬崖下的成人世界,深不可测,险象环生。他不想让小孩子们在奔跑中掉进悬崖。

        可是无论奔跑与否,所有的小孩都会进入成人世界。麦田的守望者只存在于作者的笔下,正如塞林格所说:“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现在的我或许不能理解,但不得不说:成长,真的是一件很沮丧的事。



        主人公长大会怎样?高票回答结果无非两种:一种是向世俗妥协跟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一种是继续特立独行要么鹤立鸡群要么被世俗打压致死。

        小说的最后霍尔顿并没有远走他乡,不再漂泊流浪,不再跋涉找寻。他留了下来,留在家中。在这点上,他给了我们希望,绝处逢生一般。

        这让我相信,一定还有第三种可能:他会戴着面具学习,生活,处事,而内心深处,却从未放弃自己守望的麦田。

        希望所有的麦田少年,在掉进成人世界的悬崖后,都能够找到与世界和平共处的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评‖麦田少年,你终会找到与世界和平相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