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云CEO 明中行:曾经一天就一碗7块钱的热干面,多了买不起

Blockcloud4月10号上线交易所,4月11号下午小龟就对明博士做了采访。

明博士那天下午六点在采访前,趁着调试拍摄灯光和设备的间隙,才抽空吃了“早餐”,非常辛苦。

和小龟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明博士口才很好,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就调整好状态,面对镜头侃侃而谈。

一场对话下来,明博士给人的感觉就是同时兼具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对Blockcloud面临的挑战有清醒的认知,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也对自己和团队有着足够的自信和期许。


小龟:明博士曾经在采访中提到,之前有一段非常艰苦的创业时光,比如和同事睡地下桥洞。您可以再多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曾经的创业的故事吗?

明中行:不是曾经有一段艰苦的创业时光,创业从来都是艰苦和浪漫并存。当时主要是因为没钱,除了睡过桥洞还常年吃七块钱一碗的热干面,一天就一碗,多了买不起,后来创业逐渐有了点起色。

讲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当时我们有一个投资人,他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到被投公司亲自来看一看,看看这个团队是否靠谱。他在北京,我们在深圳,投了我们之后,有一次就过来了。我说我们这儿比较艰苦,要不我们去别的地方,我不太忍心让你来我们这。然后他说不行,必须到你们的办公室,我要亲自考察。所以那就来吧。

我们第一个办公室是一个民居,一个特别老旧的民居,在八层,没有电梯。我们的投资人其实人特别nice,身体有一点胖,最后从一楼爬上来。爬到我们办公室之后,坐在我们的沙发上连喝了两碗水,休息了十分钟才开始和我们说话。这次考察完了之后说,我知道你们怎么样了,我以后再也不来了。


小龟:是真的去睡桥洞吗?

明中行:也不是总睡,就是偶尔睡了那么一次。一个是因为太累了,周围也没什么像样的地方,而且在深圳也不冷。另外一个确实也没什么要求。


小龟:明博士在做Blockcloud之前是做什么的?

明中行:我们一直是做物联网和互联网行业的,Blockcloud是我们研究成果的一个延伸。你也可以理解为我做Blockcloud之前也是做Blockcloud的,只不过当时没有Blockcloud那种叫法。Blockcloud本身底层的那些网络技术都是我们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


小龟:明博士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区块链的?

明中行:16年,还挺晚的。当时觉得比特币是个骗子,也没怎么买,所以还是挺后悔的,对,还是挺后悔的,哈哈。


小龟:您是如何想到用区块链来做一个创新的TCP/IP协议的?

明中行:因为我本身是研究TCP/IP的,我的博士的研究方向就是如何改进TCP/IP协议。那么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形式的网络技术,作为研究网络的人,我们自然要研究它。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觉得这个技术其实挺好的,可以拿过来。正好我们之前的研究成果里有一些问题是比较难解决的,可以尝试用区块链技术来补上我们这一块的不足,主要是来提供信任性和激励性。

所以当时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大伙都觉得还挺好,我们就做。除了有些不太好的人拿它来做不太好的事情之外,本身作为一个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区块链还是有挺多创新性和可以借鉴的地方。


小龟:说实话,Blockcloud对我来说还是有点抽象,因为我不是研究TCP/IP的,那请明博士更加生动的来介绍一下。

明中行:Blockcloud有点像华为做的事情,或者思科做的事情,它本身是不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你每天都要上网,你可以理解为你上的那个网就是我们要做的东西。


小龟:你们官方的一套解释是什么?

明中行:Blockcloud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一代TCP/IP,它主要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网络的底层增强和改进互联网,为网络提供更好的移动性、稳定性、可信性、公平性和信任性的支撑。

这基本上就不是人话,直观的理解Blockcloud,就是让你上网上的更爽!


小龟:博士您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坐地铁或者坐火车的时候,有时候会连不上网吗?

明中行:坐地铁和坐火车还不是一回事,坐地铁真的是因为没信号,没什么办法。坐火车多数情况下你坐那种绿皮车,也没啥大问题,如果进了隧道了,也是因为没信号,这个也没啥办法。

但你如果坐高铁,比如说平原地区,有可能信号非常的好,你也会掉线。这就跟我们有关系了,因为网络的底层并不能非常好的支持节点的移动。互联网在设计的时候,是为静态网络设计的,根本就没考虑到你连网的那些玩意儿它会动。后来这些玩意会动了,它有时候就不怎么好用了,直观的理解是这样。


小龟:Blockcloud希望解决的痛点是哪些?

明中行:Blockcloud希望解决的痛点是在大规模动态网络下,网络对上层支持不太好的问题。

比如说坐高铁,有的时候网络不好,可能通过优化传输层的协议让你在坐高铁的时候上网别总掉线;比如说看爱奇艺,有时候会卡,其实你的局部带宽是够的,你可以通过更好的路径选择和更加优化的通讯对端的选择来让你看爱奇艺不卡;再比如说我们的人工智能或者这种驾驶,它对延迟是有非常高的要求的,对数据的传输速率有非常高的要求的,这些在现有的互联网体系下有的挺难解决的。

不知道你看过头号玩家没有,头号玩家那个场景,现在的互联网一定支持不了。因为上网的人太多了,数据传输量太大了,整个网络太复杂了,动态性太强。所以如果真的想实现头号玩家的场景,需要对网络进行改进,Blockcloud也许能行,现在的网络一定不行。 


小龟:听起来可能现在我们对它的需求不是特别大。

明中行:对于你一个C端个体来说,可能目前不是那么大,比如你聊个微信,刷个今日头条其实用不上Blockcloud。但非常多的场景,像现在的工业互联网和未来的智能驾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AR、VR这些东西,对网络的性能要求是比较高的。


小龟:Blockcloud可能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面向未来的东西。

明中行:其实也没有多以后。

你现在回想五年、十年,十年前基本上想不到每个人的手机都能上网,五年前也不太能想到现在一个手机就可以不带身份证,不带钱包,不带银行卡。

可能五年之后,所有能通电的玩意都能上网了。然后许多科幻电影里场景,你现在觉得它是科幻,可能五年十年之后,它就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了,这个事情非常快。


小龟:对,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体系结构和以物理地址为中心的这个结构,有什么不同?

明中行:你口红挺漂亮。比如说你要买个口红,以地址为中心的,你要知道口红工厂在哪,然后直接跑到工厂买个口红。以服务中心的,我不管你哪来的,我就要口红,伸手去拿,跟超市要或者跟淘宝要。


小龟:为什么这个更好呢?

明中行:比如说你要买一个香奈儿的口红,然后让你去找香奈儿的工厂,你方便不?但是你去淘宝上买一个方便不?


小龟:有可能是假的。

明中行:对,所以这是为什么要用区块链。假的这个事怎么解决?淘宝有店小二,我们有区块链。


小龟:Blockcloud的协议是通过搭积木的方式来构建的。您可以介绍一下,Blockcloud整个的架构吗?

明中行:一共四层,从底往上交易链层,服务链层,路由层和服务层。以超市为例,交易链层就是收银员,服务链层就是质检员,路由层可能就是整个大商场里面的地图,上面的服务层就是商场。

这么个架构,下两层是区块链的事,上两层是网络基层的事。


小龟:我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区块链是协议为王,互联网是应用为王。区块链生态是胖协议加瘦应用,协议层占区块链架构的大部分。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明中行:从狭义的角度,如果只是在区块链域,我非常同意元道老师的说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区块链本身也是互联网的一个应用。

它们两个并不冲突,我觉得说法都对。


小龟:动态数据传输问题的解决方案,除了Blockcloud,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吗?

明中行:挺多的,因为互联网本身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有无数的应用场景和无数的使用条件,所以Blockcloud不是万能的。Blockcloud不是用来解决互联网里面所有问题的,也不是用来应用于互联网中的所有场景的。

可能针对不同的场景就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只不过Blockcloud比较底层,所以可能会有非常多的应用场景会用到它,比如说像物联网,像人工智能、VR、AR和边缘计算等等。

如果网络非常有动态性,规模比较大,形状不太规整,以及对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这样的一些应用场景是适合Blockcloud的。其他的比如说微信,你打个微信电话,你也在不停的动弹,也没觉得多不好,对吧。


小龟:那同样的问题,有其他解决方案吗?

明中行:有,但我们应该是做的最好的之一。因为本身在我们所属的研究领域,地球上大体做这个事的一共就那么多人。中国一波,美国一波,欧洲一波。


小龟:为什么你们是最好的?

明中行:一共就这么三拨人,欧洲那波现在已经不行了,因为整个欧洲在互联网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美国了。说实话,美国的那拨人比我们水平高,但是那拨人现在已经比较老了。在做创新性和区块链结合的这一部分,目前据我所知,美国的那拨人没有冒出想法,采取我们类似的路线。然后在中国,我们整个所在的研究组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领域是当之无愧的No.1。 


小龟:非常自信,Blockcloud是属于数据传输协议,而公链是在这个协议之上的应用协议,你们和公链具体是怎么展开合作的?

明中行:非常像汽车和马路的关系,你说汽车和马路怎么合作?我在地下铺好了路,然后你在上面跑,所以中间可能有接口,我们得插到一块。

比如说对于某些公链,它需要更好的网络底层的支持,那就把我们放在它下边;比如一些公链,它上面有比较好的具体场景的应用可以跑在我们上面;比如说有一些解决特定问题的公链,像数据的隐私、身份的认证等问题。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补充,帮助我们提供更好的某一方面的饱和特性。


小龟:在Blockcloud协议之上,可以产生区块链原生应用,也可以连接部分互联网的应用。Blockcloud为连接这种互联网应用做了哪些准备?

明中行:其实都差不多,本质上我们就是一条马路,上面跑电动车、燃油车还是跑马车,对我们来说没太大区别。

只不过对于原生的互联网应用,我们可能需要把一部分链的东西和区块链经济的部分给加进去,所以它可能需要在技术和经济模式层面上做一些改动和创新。但是如果完全不想改动,就把我们当一条传统的马路,也没啥问题。



小龟:有一部分人会质疑你跟你的团队,觉得你们做了一个很大的事儿,完不成。你自己是怎么看?

明中行:94年的时候,大伙也是这么看马云的。2000年的时候,大伙也是这么看刘强东的。21年的时候,大伙也是这么看毛泽东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无所谓怎么看,当然这个有点耍无赖。

本质上来说,做互联网底层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团队体系化作战的事情。我们团队在这方面,不论是相应的研究成果、背景,还是之前的产业化工作,都已经取得了可以看得到的成绩。我们在国内的位置,还是可以查得到的。

这个事确实挺大,但对于我们做互联网的人来说,我们一般不是争一朝一夕,不是说我要三个月、六个月把这玩意上了。好多区块链项目说,我三个月做个主网,六个月做个主网,然后给全世界的人服务,这肯定是扯淡。

比如说这事儿,我可以做个十年、八年。因为我们每一代互联网人基本上都是以这个节奏,一点点耕耘,像修路一样,吭哧吭哧,一个小锤子一个小锤子把它凿出来的,我们团队具有这样的基因。

任何一个创业都是有极高风险的,我不能保证我们一定能把这事做成,但是我能保证如果我们做不成,别人也做不成。


小龟:您看起来不太像一个科学家。

明中行:那我像个啥?


小龟:挺像创始人的。

明中行:谢谢。


小龟:Blockcloud团队大多成员都是科学家。

明中行:我们是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这个词是对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但是我觉得和科学家我们还差得远。


小龟:那你们是如何平衡作为一家公司和作为一个研究机构的属性的?

明中行:我们整个研究组的基因,从我们的祖师爷开始,就是学术和产业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们祖师爷是院士,现在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系主任,也是中国三大网络运营商之一,中国教育网的创始人和董事长,然后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本身运营着几个上市公司。

因为网络这个事情,不像研究基础学科,比如说数学、物理、天文,你可以躲在阁楼上算20年,然后把一个黑洞给算出来。互联网从来不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互联网是科技工作者和工程师们一点点搭出来的。所以说这个领域做事的风格,就是一边做学术研究,一边把你研究的那玩意给搭出来。

要搭出来,那就要以产业化的方式运行。所以我们从受到这个领域教育的那一天起,除了在学习如何研究一个网络,也在学习和实践如何以商业化的方式来搭建和运营一个网络,这个事我们还是挺熟练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积木云CEO 明中行:曾经一天就一碗7块钱的热干面,多了买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