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6 网络基础(一)

网络通信的原理

实现数据传输的条件:
(1)主机之间需要有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主要有:网线,光纤,同轴电费,红外,微波
(2)主机上需要有网卡设备;
网卡的作用:调制,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
解调,将电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两台主机之间必须有协商过程。
不同主机网卡速率不一致,需要有协商过程。协商方式:要桶原理
协商速率关注的3个因素:通讯双方网卡速率;通讯传输介质承载速率。
100mbps = 100 000 kbps = 100 000 000bps b=bit ps=每秒
1bit=1个二进制 1B=8b

多台主机之间的通讯原理
  • 1.2.1 多台主机之间的通讯原理
    (1) 目标地址和源地址
    (2) 数据传输的目标是否在网络中
    PS:主机通信之间是有来有回的。
  • 1.2.2 交换机说明
    广播域:是同一个网段中所有设备组成的集合,这些设备侦听该网段中发送的所有广播。
    交换机不对广播域进行分割,提高WAN功能,相当于多端口的网桥,默认只对冲突域进行分割。因为交换机的每个端口就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只创建一个广播域。
    交换机的原理:实现相同网络之间通信。
    导致LAN拥塞的常见原因:
    (1) 同一个广播域或冲突域中的主机太多;
    (2)广播风暴;
    (3)组播数据流太多;
    (4)带宽太低;
    (5)使用集线器扩展网络;
1.3不同网络之间的通讯
  • 1.3.1 不同网络之间的通讯
    (1) 目标地址和源地址
    (2) 数据传输的目标是否在网络中
  • 1.3.2 路由器说明
    路由器的原理:实现不同网络之间通信
    路由表信息如何配置:
    静态路由:手工配置的路由;
    动态路由:互相学习路由的过程;
    直连路由:路由器接口所连接网络信息;
    路由器的优点:
    (1)网络过滤;
    (2)分组交换;
    (3)分组过滤;
    (4)网络间通信;
    (5)路径选择;
    注:路由器的每个接口,提供不同的广播域;
    路由器发送数据的原理:


    image.png

    路由表包含的信息:
    网络地址、接口、度量值
    度量值:到远程网络的距离
    路由器总结说明:
    (1)默认不转发任何广播和组播;
    (2)根据网络层报头中的逻辑地址将分组发送给下一跳;
    (3)选择分组类型根据访问控制列表;
    (4)第3层设备互联之间提供连接;
    (5)为特定类型的网络数据流提供QOS服务质量;

OSI7层参考模型
image.png
  • 应用层协议说明:
    FTP:文件传输协议,占用服务的21端口,用于向服务器或客户端传输数据的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占用系统的23端口,明文传输。
    SNMP: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端口号161.
    SSH:远程登录协议,占用系统的22端口。密文传输
    SMTP:邮件传输协议,基于UDP,占用系统25端口。
    POP3:邮件传输协议,基于TCP,占用系统的110端口。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占用系统80/8080端口
  • 传输层协议:
    ICMP:控制报文协议,主要用于测试主机之间通不通,可不可达。
    ARP:地址解析协议,记录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数据传输的原理
B--------A
image.png
A------B
image.png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26 网络基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