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员工的教练,并与他们共同成长

这是一篇对一周工作的反思。

一、背景信息

我自视为财务技术流派人员,且对财务技术颇为自信,总是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甚至自己总会承担一部分具体的工作,它拖了我成长的后腿。

入职之前,我和BOSS有一次深入的交流:1、现阶段工作面临的挑战,2、用信心战胜内心深入的恐惧与脆弱,3、我想采用不再分担事务性工作,而是以财务顾问的角度给财务人员做指导,以达成我们财务工作目标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也深得BOSS认同。

一周工作之后,我发现自己在承担几项具体的财务工作,并且,还没有处理好对领导决策有依赖心理的员工。

二、任职后的三件事

(一)了解员工心态

在正式任职之前,我用一天的时间与所有财务人员进行面谈(我主要是倾听,在她们讲完一个主题之后,我会追问“还有吗?”达到穷尽所有事项),目的是了解大家的诉求、体察工作状态和分析导致现状原因。总结下来有几个方面:1、需要我与大家多交流;2、不做无意义或无效的加班;3、布置工作尽量要一次说清要求;4、还有对职业规划的诉求;5、反对KPI考核中,每月提出一项制度或流程的改善建议。

至此,我知道大家的心态 ,需要给予更多帮助与提升机会,还需要我和大家多交流,了解大家的想法、困难和诉求,但,因为第5项是遭受到大家一致反对的,能得看出几乎所有人都对工作深入思考有误解。

(二)给财务部所有人写了一封信

为了鼓舞士气,任职前我以“共同成长与赢得尊重”为主题给所有财务人员写了那一封信,我的真诚和真情流露,打动了至少50%的人。这个可以从一周以来每日日记的内容判断。

(三)让大家每日记录两篇日记

上班第一天,我的第一个要求是每人都必须下载“印象笔记”,并且每日必须记录两篇日记:成功日记和反思日记。成功日记的目的是让成功可视化,相信自己在遇到问题时不丧失信心;反思日记的目的是练习独立思考,挖掘自已的潜能。

三、需要反思的事件

(一)反思日记有数量,但质量参差不齐

在让大家记录反思日记前,我向大家提供了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中反思日记模板:(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结果:1、只有一人完全按上述模板记录反思过程,有一人按将第4部分内容删掉了,还有一人借用了印象笔记的模板,按PDCA记录事项,其余的人完全记成了工作流水账(我内有点崩溃);2、按上述模板记录反思过程的同学,较其他人反思质量较高;3、有些人对记录是有抵触情绪的,从记录的内容和质量是看得出来的。

原因:1、工作已经很累了,再写这样的日记就成为负担了;2、有人记录过5年的工作日志,她在原单位已是财务总监了,她也许没有意识到工作日志对她成为财务总监的重要性;3、我没有强制大家必须按模板来写,让大家钻了空子;4、时间所限,还没有人看到反思的强大威力,所以,有人问我,周末休息是不是就不需要写了。

从目前记录的内容来看,最重要的是大家已经将反思日记当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改进:(1)对所有人的反思日记进行鼓励,并给出一点建议,并加上一句“一年后的你会感谢你今天的反思!”;(2)这不是工作日志,记录事项不限于工作,重在反思并非为了记录而记录;(3)反思事项不需多件,注重深入思考,挖掘潜力。再运行一段时间,如果没有明显的提升,就强制要求必须按模板来进行记录,如有更好的模板再加以改进。

但是,记录成工作日记也是有好处的,可以看到大家的工作状态和心态,对入世颇深的老油条看不出来太多,她们会猜你想看什么。

(二)存在甩不掉的“猴子”

猴子是威廉·奥肯的畅销书《别让猴子跳回背上》中提出的概念,暂且理解为工作任务。

在过去一周,我又跌入到了一些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还有一名员工总会时不时地让“猴子”跳到我背上。

结果:1、承担本应该下属需完成的工作;2、不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3、影响到重要紧急的工作。

原因:1、担心员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2、还没有养成通过提问方式完成教练式指导的思维;3、目前的工作分工还没有做好。

改进:1、用5W2H的框架方式,明确工作内容,做好工作分工;2、宁可加班来沟通任务的改进,也不自己动手去做,刘润老师在《5分钟商学院》讲到一个案例,他在微软工作期间,有一次制定一个项目方案,他的BOSS反复的提出修改意见,完全由刘润老师自己去按修改意见去改,哪怕这个方案沟通了一个通宵,只有运用这样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员工潜能,在反复的改进沟通中帮助员工成长,这才是教练应该做事情,即通过自己的大脑影响员工的大脑,再由员工的大脑影响双手,再由员工的双手完成任务;(3)接到员工的猴子时,一定要问“你怎么想?你的方案是什么?方案的细节想清楚了吗?方案的可执行性如何?这样执行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你怎么解决?”,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让自己和员工一同成长。(4)深入学习和实践《高绩效教练》的成长框架,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教练。

四、 《高绩效教练》 框架(来源于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思维导图)

(一)目标:员工是一颗橡树种子,自带解决方案,管理者应帮助员工释放潜能,完成蜕变。

(三)方法: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找到潜能的两个开关:责任(动机问题),觉察(能力问题)

(三)教练型管理者的提问题技术—GROW(成长)

Goal—设定目标:面向未来设定终极目标和绩效目标,围绕谈话设定谈话目的和范畴

Reality—控索现状:对现状进行梳理,搞清楚问题的深层原因,处理好提问和倾听的关系,唤起员工改变的勇气

Option—开发选项:罗列出尽可能多的方案选项,提防员工负面假设,多问“还有其他的吗?”

Will—控索现状:确保员工的对话成果转化为行动,形成可执行计划,评估执行意愿,跟进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为员工的教练,并与他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