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静春深,翻翻我的老照片

作者 赵妍

        窗外正是满目浓绿、春花烂漫,枝头樱花繁茂,花瓣飘舞在春风里……这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生活秩序常被打乱,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心绪也有些杂乱,像三四月间疯长的草。年前回到国内,本来答应为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生再代一学期的专业课,可连续封校及家里的外出计划,一直不能落实。今天终于可以静下来拾掇书柜里几年未动的照片了。

      照片是人生的记录。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如在眼前的场景,都有一段生动而遥远的故事。一张张照片构成了自己清晰的人生。

    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老”播音员了,17岁就考入延安电视台,成为延安第一位电视播音员,没经过培训,不会化妆不会造型甚至不会看镜头,急匆匆剪去一头长发,青涩懵懂磕磕绊绊的坐上了《延安新闻》的主播台,还主持了很多场晚会和大型活动,人也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

       

第一次播电视新闻




《延安春晚》我的搭档是后来的著名导演王全安


在延安宝塔山采访老摄影家吴印咸


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旧址采访第一代播音员徐瑞璋、孟启予



        几年以后,也是一个春天,我开始了向自己的目标报考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最后冲刺,像着了魔似的,无暇感受春光,每天朗读背诵,不知饥渴,似乎要在几个月里把落下的知识全部记会,每天旁若无人的大声诵读着,完全做好了9月去北京上学的精神准备。

       


        北京的春天来得更晚些,草木发芽之时还有些冷,来到学校的第一个春天基本上还能每天早晨去核桃林或大操场练声,虽冷,但个个听起来都很精神。在一年又一年的反复磨练中,在老师逐字逐句的精雕细刻下,慢慢学会了字正腔圆,练就了收放自如。不上课也没闲着,旁听新闻系的课,偷着溜进电视系观摩教学片,倒几趟公交车和同学去城里的录音棚给广告片和动画片配音,大雪天背着学校食堂买的馒头去北京人艺看话剧,《茶馆》、《雷雨》、《李白》、《小井胡同》……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上学时期


和恩师李刚在学校门口合影



李刚和高蕴英两位老师是我的小课老师


高老师像妈妈


恩师吴郁


赵树清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


        学校得来的知识和理论让我在后来20多年电视新闻主播的工作实践中受益匪浅。在一次又一次的新闻直播中,在一场又一场的晚会主持中,在一部又一部的专题片解说中,品味着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位置和分寸,探寻着声音与文字之间无穷的奥秘。


《陕西新闻联播》



我的老搭档




采访军旅歌唱家


采访中国作协第一书记


采访陕西省省长


采访演员朱琳


主持中韩通航仪式


采访相声艺术家丁广泉和他的外国弟子


采访俄罗斯姑娘



我们的新闻播音集体



      这些年应邀担任几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客座授课,从播音发声基础到播音文体再到电视新闻播音,从大课到小课一对一口传心授……看着孩子们从一张白纸逐渐成长为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看到他们在全国各地电台电视台的出色表现,作为老师的我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不论在芝加哥还是在西安,我都有很多爱朗诵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探讨诵读的技巧,分享诵读的快乐与收获。















        最近应邀为出版社录制古诗词,对诗词的学习,我觉得与诵读的探索一样,有类似的快乐。每吟到好词好句,都会兴奋一阵子。读了古代诗词,又会感觉几乎所有的情感表达和惊人词句都被古人占尽了,我们只有上心诵读,细品其中深长丰富的韵味。古人把“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做人生雅事,与“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对。其实并非诗词书画就雅,柴米油盐就俗,雅和俗,作为诵者,都能从中感悟到一种人生态度。

      生活的琐碎是常态,但有诗文书画音乐茶诵的浸润,平素的状态就有了格调和意义。喜欢杨绛先生说的那句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从容与淡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静春深,翻翻我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