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系统测试阶段,相关的系统测试工作的开展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明确,在系统测试计划中主要是针对系统测试阶段各个不同岗位所担负的相关职责,防范由于职责不清所造成的系统测试工作的混乱现象.明确定义相关的系统测试范围,防止由于测试分工而造成的遗测.在该计划中一定要对系统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规避.
本文档主要阐述xxx统测试计划。
xxxxx对今后软件开发人员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测试人员、研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
所属产品 |
所属模块 |
需求名称 |
Xxxxx |
xxxxxxxxxxx
xxxxxxxxxx
参照文档《xxxxx-需求规格说明书》
测试限制条件主要存在于大屏测试和三方工具调用:
6.1.1 PC测试
浏览器
浏览器 |
备注 |
|
全功能测试 |
FireFox |
兼容性测试 |
360 |
兼容性测试 |
IE 11及以上 |
兼容性测试 |
Opera |
兼容性测试 |
6.2.1 测试需求列表
测试需求列表(2019/xx/xxxx)
所属产品 |
所属模块 |
需求名称 |
测试类型 |
xxx |
6.2.2 功能测试
测试对象:测试需求列表(见禅道需求点)里所有标注“功能测试”的需求,需进行全面功能测试。
测试标准及要点:按照测试用例执行。
测试用例:在执行前需进行内部评审,并用禅道工具进行执行状况跟踪。
6.2.3 性能测试
PS:视情况是否需要性能测试
测试对象:测试需求列表(见禅道需求点)里所有标注“性能测试”的需求
测试工具:Jmeter,在PC上对系统进行施压
测试时间:所有功能的性能测试需在相应功能模块完成并通过功能测试后再执行
测试场景
分类 |
用户量 |
指标 |
优先级 |
备注 |
事务处理类 |
300 (非高峰期) |
前端系统访问响应时间≤5秒 |
中 |
|
查询类 |
300 (非高峰期) |
前端系统访问响应时间≤2秒 后端CPU利用率<=50% 后端内存利用率<=50% |
高 |
|
1000 (高峰期) |
系统访问响应时间≤10秒 后端CPU利用率<=70% 后端内存利用率<=70% |
高 |
||
3000 (极限) |
系统未崩溃 请求未返回大量错误 |
低 |
||
统计类 |
简单统计类 |
系统响应时间≤10秒 |
中 |
手动启动业务全过程跟踪 |
复杂统计类 |
系统响应时间≤30秒 |
中 |
手动启动运行月报 |
6.2.4 易用性测试
测试对象:测试需求列表(见禅道需求点)里所有标注“易用性”测试的需求。
测试内容:
6.2.5 安全性测试
测试对象:测试需求列表(见禅道需求点)里所有标注“安全性”测试的需求。
测试内容:
6.2.6 兼容性测试
测试对象:测试需求列表(见禅道需求点)里所有标注“兼容性”测试的需求,参考如下。
测试内容:
6.2.7 可移植性测试
测试对象:测试需求列表(见禅道需求点)里所有标注“可移植性”测试的需求,参考如下。
测试内容:
6.3.1 基本功能测试
对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应侧重于所有可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测试需求。这种测试的目标是核实数据的接受、处理和检索是否正确,以及业务规则的实施是否恰当。此类测试基于黑盒技术。
表6-1 功能测试策略
测试目标 |
确保测试的功能正常,其中包括导航,数据输入,处理和检索等功能。 |
测试范围 |
需求中明确的功能项。 |
技术 |
利用有效的和无效的数据来执行各个用例、用例流或功能,以核实以下内容: 1.在使用有效数据时得到预期的结果。 2.在使用无效数据时显示相应的错误消息或警告消息。 3.各业务规则都得到了正确的应用。 |
开始标准 |
所有功能均已完成,并已提交测试。 |
完成标准 |
所计划的测试已全部执行。所发现的缺陷已全部解决。 |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
无 |
6.3.2 用户界面及易用性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用于核实用户与软件之间的交互。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另外,用户界面测试还可确保界面中的对象按照预期的方式运行,并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
表6-2 用户界面测试策略
测试目标 |
1.通过测试进行的浏览可正确反映业务的功能和需求,包括窗口与窗口之间、字段与字段之间的浏览,以及各种访问方法(Tab键、鼠标移动、和快捷键)的使用; 2.窗口的对象和特征(例如,菜单、大小、位置、状态和中心)都符合标准。 |
测试范围 |
系统业务应用模块的所有子系统。 |
技术 |
为每个窗口创建或修改测试,以核实各个应用程序窗口和对象都可正确地进行浏览,并处于正常的对象状态。 |
开始标准 |
所有项目功能均可正常进行。 |
完成标准 |
成功地核实出各个窗口都与基准版本保持一致,或符合可接受标准。 |
需考虑的特殊事项 |
|
测试人员表
姓名 |
角色 |
角色描述 |
具体职责 |
xxxx |
测试主任 |
研发测试质量管理 |
协调沟通任务、评审测试用例、制定测试计划、辅助测试 |
xxxx |
测试人员 |
研发测试 |
制定测试计划、编写测试报告、编写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编写用户操作手册 |
测试任务安排(第一期 – 预发布时间2019/9/10)
任务标号 |
任务名称 |
工期(天) |
开始时间 |
结束时间 |
人员 |
1 |
测试准备 |
4 |
2019/8/27 |
2019/8/30 |
xxxx |
2 |
执行数据测试 |
5 |
2019/9/2 |
2019/9/6 |
xxxx |
3 |
执行功能测试 |
2 |
2019/9/5 |
2019/9/6 |
xxxx |
4 |
执行验收测试 |
2 |
2019/9/9 |
2019/9/10 |
xxxx |
5 |
编写系统测试报告 |
3 |
2019/9/11 |
2019/9/13 |
xxxx |
6 |
编写操作手册 |
3 |
2019/9/12 |
2019/9/14 |
xxxx |
具体任务安排请参考禅道需求点
***禅道需求点***
测试准备工作
测试类型 |
测试准备内容 |
负责人 |
截止日期 |
所有 |
修订测试计划 |
xxxx |
xxxx |
功能测试 易用性测试 |
编写测试用例 |
xxxx |
xxxx |
测试环境搭建 |
xxxx |
xxxx |
|
评审测试用例 |
xxxx |
xxxx |
|
兼容性测试 可移植性测试 |
软件资源(浏览器) |
xxxx |
xxxx |
性能测试 |
选定性能测试场景、测试工具 制定性能测试步骤 |
xxxx |
xxxx |
验收测试 |
验收测试场景、用例 |
xxxx |
xxxx |
风险评估
风险分析 |
预防措施 |
责任人 |
测试开始时间受制于开发进度,若开始时间较晚,可能无法在预定的交付时间完成所有测试 |
随时跟踪开发进度调整测试时间计划,若发现测试开始时间较已设定时间延迟时间太长,与项目经理沟通,在进度、范围、质量之间进行平衡。 |
xxxxx |
测试周期时间可能会受开发质量影响,如bug太多则会延长测试时长 |
与相应团队成员分析质量原因 与项目管理团队沟通是否在进度、范围、质量之间进行平衡 |
xxxxx |
硬件性能的风险 |
本系统涉及到后端大量数据的比对及清洗,对系统硬件本身的运算能力、存储等有较高要求。如果硬件性能无法得到保障,将导致数据清洗时间过长、系统运行缓慢,影响较大。 |
|
网络环境的风险 |
本系统是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及互联网两个网络之中,并且大部分功能都需要进行数据查询及网络通信,因此网络环境决定了查询及应用速度的快慢,如果不能保证良好的网络环境,将对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
|
第三方软件部署的风险 |
本系统所采购第三方软件均是严格对应标书的技术标准,并且系统部署时,所有的软件提供商均会现场进行部署和支撑,因此该风险较小。 |
|
开发技术的风险 |
系统前端使用技术:ES6/React,Webpack,Node.js,Canvas。前端风险可能主要在使用了大量HTML5技术,对老旧浏览器的兼容性支持不好。推荐使用IE10+或Chrome、Firefox浏览器,并且会在系统提供相应浏览器下载。后端使用技术:Java8, Spring Boot 1.4。后端使用了成熟的Java EE技术,采用了Spring技术栈。 |
系统测试进入准则
标准名称 |
标准说明 |
风险 |
测试用例 |
测试用例通过测试内部评审、以及其他项目团队成员同意(如项目经理) |
说明:每个功能测试的测试用例编写测试要点、测试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因此测试时,不同测试人员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用例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控制:测试人员在测试前都参与用例的评审,熟悉每个测试用例的测试要点,及设计目的,以保证用例规定的所有要点都被覆盖。 |
需求 |
需求需要测试人员、开发人员评审通过,并上传至禅道 |
说明:需求理解的不同,测试人员、开发人员在编写用例、编写代码存在一定的误差。 控制:在每次编写用例、代码前,与需求人员对需求进行评审,达成一致在进行执行操作。 |
概要/详细设计 |
概要/详细设计需要项目人员、测试人员评审通过,并上传至禅道 |
|
功能 |
功能开发完成 |
说明:开发人员提交功能至测试环境。 控制:在禅道上创建测试版本,开发人员提交版本说明,包括该版本中新增加的功能特性、修改的缺陷、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测试重点的建议等 |
冒烟测试 |
开发单元测试完成 系统冒烟测试通过 |
|
性能测试 |
性能测试场景方案制定完成,并且通过测试内部评审、项目经理同意 |
说明:对系统非高峰期和高峰期的用户数量并未明确说明 控制:与项目经理进行确认、可以多测几组数据,如1000、2000、3000 |
系统测试退出准则
标准名称 |
标准说明 |
风险控制说明 |
最低标准 |
不存在严重程度为“1”和“2”的bug 严重程度为“3”的bug数量≤15 |
|
合理标准 |
不存在严重程度为“1”和“2”的bug 严重程度为“3”的bug数量≤10 |
|
较高标准 |
|
Bug等级说明:
严重程度为1(致命):系统崩溃、中断、死机、数据丢失、安全问题、主要功能未实现、严重错误且没有应急解决方案、系统性能严重低于最低要求
严重程度为2(严重):数据错误、程序逻辑错误
严重程度为3(一般):功能小错误且有应急解决方案
严重程度为4(轻微):人机交互或界面优化建议、提示语等拼写小错误,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
我个人整理了我这几年软件测试生涯整理的一些技术资料,包含:电子书,简历模块,各种工作模板,面试宝典,自学项目等。欢迎大家点击下方名片免费领取,千万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