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修炼之独孤九剑

1 引子

 

都说海阔凭鱼跃,又有多少鱼能跃出大海?都说天高任鸟飞,但真正能一飞冲天的,也不过是寥寥数鹰而已;在IT圈里流浪的程序员,当青春逝去、渐至而立之年时,又有多少人黯然退出?

 

结合《独孤九剑》武学创造者,独孤求败在人生不同阶段对剑道的领悟。忽有所感,联想起古圣今贤的论述,结合自已这些年来的经历,不禁豁然开朗。

 

程序之道,在于悟,悟透表象后面的真相。程序人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利剑(编码阶段):凌厉刚猛,无坚不摧,弱冠前以之与河朔群雄争锋

 

重剑(设计阶段):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无剑(思想阶段):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境

 

本文针对普通程序员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阶段进行解说,并给出了“升级”的秘笈。所述观点,不适合IT狂人和天才。

 

2 利剑(编码阶段),技巧作先锋

 

2.1   阶段释义

 

老张:小王,昨天讨论的那个EJB接口,已经实现了吗?

 

小王:我已经实现了,现在客户端可以通过EJB与服务器进行通信了。

 

上述对话,取自于某项目组的会议纪录,老张是这个小组的开发经理。小王毕业一年,在项目组中主要从事代码编写工作。每天上班,老张会给小王分配当天的工作,告诉小王有哪些Java接口,需要写多少个Java类,具体有什么要求等等。小王按照要求,写完这些类后,交给老张,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衡量小王的能力的标准是,看他是不是能做好具体的事,即“我能做(I can do it)”。

 

小王是典型的第一阶段中人。该阶段中人,通常是入门三年内的,初窥门径,斗志昂扬。在网上常看到的“VB好还是DELPHI好”“.Net好还是J2EE好”等贴子,多数都是由这个阶段的人提出,人气值剧旺(这是合理的,符合人才的金字塔结构),往往争吵得头破血流也不罢休。笔者也曾因此与同班一MM大吵出口,如今回想,深感当年之可爱。独孤剑圣弱冠前,手持无名利剑,凌厉刚猛,与河朔群雄争锋。程序员也一样,手持“编程语言”利剑,以“面向对象”为招式,东征西战,编出代码无数。

 

2.2   应该做的事

 

找一家有正经事干的公司,打一枪换个地方的不要。这是重中之重。“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现阶段的程序员,是无力改变现状的。如果你所在的团队不能按正规方式进行较大型软件产品的开发,那你所能学到的东西就会少许多。如果是正规开发团队,而且有前辈愿意尽心尽力地教你,那就是捡到宝了,不给钱都行。

 

从技术角度,这个阶段的人,关注细节是必修课,追求的是技巧这个层次。“如何才能用最少的语句实现表达式求值”“i++与++i有何区别”等是最关心的问题。当技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付日常工作将比较轻松,此时信心爆棚,最喜欢的口头禅是“天底下没有编不出来的程序”,技术特点是对某种编程语言(如Java、C#)非常熟悉,甚至达到“回字有四种写法”的境界。凡事必追根究底,有股子“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蛮劲。

 

笔者没有任何贬义,相反,是褒义,因为这是必须经历的。佛云:“既未入迷,何言解脱?”如果你是工作三年内的同行,那么应以“入迷”为荣。上学时,老师常教导我们“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也是这个道理。

 

2.3   不应该做的事

 

年少气盛,固然可爱,但若因此而鼻孔朝天,则是大大的不妥了。你的许多同事,API没有你熟悉,编程也没有你快,但他们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却可能比你大(为什么?看下文)。时下流行“态度决定一切”,此时的你,应以低姿态为主,傲气会让你短视。

 

“技术代表一切”可能是你的信仰。但你的老板可能对技术根本不感兴趣,老板关心的是你能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许多黑客甚至养不活自己,因为单纯的自我陶醉式的攻击、骚扰、破坏并不能创造价值,通常都是在改行后(例如当安全顾问),他们的技术才能用于创造价值,才能使自己过上好日子。许多黑客则干脆是双重身份,平时从事着另一份职业。所以,如果想挣更多的钱,那你就不能迷信技术(屠龙之技有何用?),而是要审视你所做出的贡献。许多牛人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为什么老板就是不给加薪?反思一下,自己给公司挣了多少钱吧。

 

2.4   局限性

 

1、锋芒有余,韧劲不足。该阶段的人,锐气太盛,遇到挫折后容易气馁,轻言成败往往是他们的缺点。(什么?没有锐气?是谁,是谁把你招进公司来的?)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骨体现在面对困难上。要勇于用抽茧剥丝的精神,去磨,去啃,相信吧,只要你的困难不是想发明质能方程,最终一定会被你搞定的。事实上,你遇上的问题,大多数都可以通过Google、百度搜出答案来。

 

2、与具体的语言或编程工具绑定得比较紧,受语言的限制较大。

 

3、需要良好的体力。人到中年,体力上往往拼不过刚毕业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程序员30岁问题”的原因。我有一些朋友,已过而立之年,却还在苦苦寻找编码的职位。虽然我很同情,但爱莫能助,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是必然的结果。

 

朋友,赶快升级吧。

 

2.5   进阶指南

 

1、多记多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各种想法写下来,把经典的代码摘录下来(最好用源码工具来管理,推荐VSS),有价值的东西,还可以发表在博客中(俺们那个时候苦啊,网络不发达,呕心沥血之佳作,却只能孤芳自赏),这些就是你的财富,在关键时刻拿来就能用;

 

2、别忘了挖井。不知是否听说过两个和尚的故事,原文不在此粘贴了,大意是一个和尚天天挑水,另一个除了挑水外,还在寺庙附近挖井。若干天后,第一个和尚还在挑水,第二个和尚已经挖好井,不用再挑水了。编码好比挑水,作为本职工作,自然是要卖力地挑,好争胜的,不妨跟人比比谁挑得多。但在业余时间,可以多看看《软件工程》、《设计模式》、《人月神话》、《极限编程》、《UML》……

 

3、由外而内,勤修内功。什么编程啦,什么算法啦,统统都是外功。外功练好了,内功也能跟着长进。内功是什么?很多。现阶段最需要的是:灵活的头脑、关注细节的态度以及与人为善的处世技巧。

 

灵活的头脑,使你能快速学习新东西,这是最基本的。

 

关注细节的态度让你能“象福特一样捡起地上的纸片”(如果不知道福特的故事,上Google搜去吧),工程实施现场出现的问题,多数都是由于编码人员的疏忽;经典错误“空指针”和“数组越界”,你检查了吗?几十年了,“缓冲区溢出”仍然是黑客的最爱。

 

与人为善的处世技巧,使你有良好的人缘,前辈愿意帮助你,晚辈愿意投靠你,领导愿意提拔你,哇,好处多多,实惠多多……能否进阶,就靠这了。

 

(常云:先做人,后做事。无论是程序员还是艺术家,这个道理都是普遍适用的,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而这恰恰又是刚参加工作、涉世未深的新人们容易忽略的。所以在此提出,下文就不再赘述了。)

 

2.6   阶段小结

 

适用人群:工作三年内

 

输    入:设计好的类、接口和算法

 

职    责:按要求编写类和接口的具体实现代码

 

输    出:具体的代码

 

阶段目标:我能——I can do it

 

技术特点:注重技巧,对具体的编程语言非常熟悉

 

胜任职位:软件工程师、开发工程师

 

升级秘笈:多学习软件工程、设计模式等与具体编程语言无关的知识

 

参考薪水:¥6000以下(仅供参考)

 

3 重剑(设计阶段),方法为指导

 

3.1   阶段释义

 

老李:老张,你负责的这个模块,要有分布式事务处理能力,还要能与客户的OA系统通信,从OA中获取客户资料的数据。

 

老张:好的。我将用EJB来实现分布式事务处理,然后开发一个专门的接口,用来与OA通信。

 

老张毕业五年,是项目组的开发经理,负责完成子系统的设计,并指导其他成员完成编码。老张从老李处获得关于所开发的产品的需求情况,然后进行设计和分析,用UML建出模型,并生成框架代码,由小王等去实现。

 

老张属于第二阶段中人,通常工作了三年以上。此阶段中人,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的技术积累。对《设计模式》、《J2EE核心模式》、《UML》等烂熟于胸,张口就是IOC(控制反转),有事没事也要说说AOP,最差也得是Factory、Delegate吧,你要是说不知道什么是Facade,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与第一阶段“我能——I can do it”不同,本阶段的人,特点是“我知道它能——I know It can do”,对,就是“知道它能”,至于如何去“能”,就不需要关心了。例如老张,他只需要把EJB接口定义清楚,知道有了这个接口就能完成相应的功能,至于小王如何去实现这个接口,是写了三个类还是五个类,就不关心了。

 

从技术角度,追求的不再是纯粹的技巧,而是方法这个层次,努力寻求正确的做事方法。即关心“怎样才能盖出好房子”,而不是“如何把石头从货车里搬运到工地上”。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只要方法正确,结果就会正确”。

 

当然,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技巧本身,通常也是很厉害的。举个例子吧,小王要用一个开源的XML文件比较工具,并编了个测试程序,比较a.xml和b.xml的区别,却怎么着都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后来老张来了,牛人根本不看JavaDoc,而是拿着XOP提供的命令行比较了a.xml和b.xml,发现结果是正确的,然后直接打开与命令行对应的main(),检查与options对应的API,发现小王少调用了一个API,加上这个API后测试程序就通过了。在这件事中,老张根本不熟悉XOP的API,但他掌握了查找API的方法,那就是:组件或工具,都有其外在特性,通过组件或工具提供的命令行能做到的事,也一定能通过它提供的API来完成。如果不知道如何去调用API,对于开源软件,看它的source code或samples中的main()即可;对于非开源软件,看StackTrace;如果都看不出来,就放弃该软件,选择别家的吧。

 

此阶段中人,也需要编写程序,但编写的是与业务和框架相关的核心类。所用的语句通常朴实无华,用最简单的语句完成最复杂的功能是他们的习惯。例如,求b和c中的较大值,通常不会写成

 

result=(b>c)?b:c

 

而是写成

 

if (b>c)

 

result=b;

 

else

 

result=c;

 

因为后者更容易懂,而前者,相对生僻一些。开发经理的工作,是把产品的需求,转变为编码人员能理解的接口或类,并保证团队的所有成员在理解上的一致性、无二义性,在这个前题下,简单而又精确的语句是必然的首选。所以,如果你的经理编写的程序,在你看来很“幼稚可笑”时,千万不要洋洋得意。

 

舍小巧而用大巧,舍弃繁花似锦的编程细节,换取简单稳定的框架结构,换取无二义性的交流效果……独孤剑圣四十岁前,以玄铁重剑纵横天下,剑法古拙,大巧不工,就是此境界(孤独大侠也走过弯路,30岁时用紫薇软剑,可能是追求剑招的繁复和剑法的华丽,失去控制,最终误伤义士)

 

3.2   应该做的事

 

该阶段的人,该做可做的事非常多。须知一个完整的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编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作为开发经理,老张的典型工作如下:

 

首先充分理解需求,挑选其中20%左右的功能,结合非功能性需求,设计出系统的结构(Architecture Design)。通过边界类、控制类、实体类的应用,分析清楚Use Case中的交互流程,然后用一系列接口来表达这个流程,最后运行各种设计模式或技巧,实现这些接口,建出UML模型,并生成代码框架。

 

除了开发经理外,你还有可能是项目经理,在中国公司,项目经理和开发经理可能都是你。学习先进的开发方法是你的必修课,什么用例驱动开发、测试驱动开发,不管用不用,你都得知道个大概;选择正确的开发模型也很重要,何时选用瀑布模型,何时选用迭代模型,一定不能含糊。

 

遵守公司的开发流程,为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提供必需的文档和数据也是你的本职工作。如果你所在的公司尚无规范的开发流程,那么,你要帮助公司来建立。完整的开发流程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你有可能只与其中几个阶段有关。但只要与你有关,那就要尽力去配合。

 

该阶段的人,通常在公司中是中层干部,执行能力是一个最主要的考核指标。你的领导,可能根本不懂编程,而项目组里的小伙子们,可能无法领会领导的意图,这时,你就是中间人,好比足球场上的中场,你的沟通能力和执行能力,将决定产品开发阶段的成败。

 

3.3   不应该做的事

 

1、尽量少编程。除了“核心接口、类和算法”,不要与其它代码纠缠,那会使你忽视宏观上的问题。而且,你也不一定比小伙子们编得快。只有当小伙子们遇上困难时,你才去协助他们解决问题。

 

2、不轻言放弃。该阶段的人,工作压力巨大,即使他看上去什么事也没干,他承受的压力也不是编码人员所能体会的。在压力面前,容易失去理智,如果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现在的你,可以说是“到哪都能找到工作”了。当与公司、同事发生一些摩擦时,可能会“一怒而去”,这是最要不得的。因为你现在追求的,已不是“能找到工作”了,而是“能找到体现自己价值的工作”,千里马尚且需要伯乐来发现,换家公司就一定能受重用了?而且,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你已经学习了许多行业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更换公司后,未必能用上,到新公司后,还得从头学习——人生有几次重来的机会?

 

3、戒骄戒躁。你现在已经是“有本事”的人了,加上工作压力,难免有点脾气。但是切记,你还没有功行圆满,还要“多长本事,少长脾气”。因为你的局限性,与你的优点一样明显。技术等级的提升,应该是让你眼界更开阔,并看到了更大的差距,而不是固步自封。

 

4、不要迷信新技术。新技术的采用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因为技术本身,可能还不成熟。追捧新的框架可能是你的爱好。没关系,作为爱好,是可以的,但不一定要把爱好带到工作中来。老板关心的是你开发出来的东西能否买个好价钱,不是看你用了多少新的Framework。你的用户关心的,是产品的易用性、稳定性,用起来是否顺手,用户同样不会关心你用了Tomcat还是Jetty,甚至连J2EE和.Net都不关心——如果他不需要为此购买新的硬件或者重新培训操作员。

 

5、多看人文方面的书和文章。此时的你,在技术方面已经有一定的造诣了。但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回答当然是“不”,你还需要补充人文方面的知识,即进行感性思维训练。为什么?往下看。

 

3.4   局限性

 

你的局限性,与优点一样明显。如果让你列举自己的优点,你可能会说:

 

我精通设计模式,能做出重用性很好的软件

 

我对软件工程很有经验,能做一个好的项目经理

 

我熟悉建模工具、开发环境等,能提高开发效率

 

……

 

是的,这些都是了不起的能力,但是:

 

1、 你们公司不是研究所,不卖设计模式,也不是咨询公司,不卖软件工程经验,更不是培训机构,不对外提供“建模工具、开发环境”培训

 

2、 你知道软件是如何被开发出来的,但很少考虑是否应该开发这个产品;

 

3、 你不知道用户会怎样使用你开发的产品,你不知道用户喜欢什么、抱怨什么;

 

4、 你不知道这个产品为公司赢得了多少利润;

 

5、 ……

 

一句话,你懂技术,但客户要的,并不是技术。摩托罗拉有世界上最好的射频工程师,但为什么手机就是卖不过诺基亚呢?因为诺基亚喜欢听客户的意见,而摩托罗拉喜欢听工程师的意见。

 

你说:“我热爱技术,喜欢钻研技术,至于客户在想啥,那不是我要考虑的问题——我甚至不知道客户是谁”。是的,达到你今天的这个境界非常不容易,许多人工作十年也未必能象你这样优秀,你是公司的骨干,是同事的偶像,但是……但是……《武状元苏乞儿》中有一段经典对白:

 

洪日庆:先别走!行行出状元!如果我没看错,你会是乞丐中的霸主!

 

苏  灿:乞丐中的霸主?!那是什么?

 

洪日庆:嗯……还是乞丐!

 

没错,乞丐中的霸主也是乞丐。你再优秀,也只是公司的中层干部,是干活的人中的霸主——还是个干活的:

 

客户给老板发工资

 

老板给你发工资

 

你不认识客户,客户同样也不认识你

 

既然你不认识客户,那就不知道客户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的产品让客户不满意(这个概率还是很大的)

 

客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老板请你喝咖啡,并建议你去度假,顺便提醒你从外面把门关好

 

 

 

再来看看圈子里:

 

没有技术,但手里有一堆客户的公司,比比皆是,他们活得很滋润。

 

没有客户,但手里有一堆技术牛人的公司,很少见——都倒闭了。

 

 

 

现在,你知道局限性在哪里了吧?

 

“正因为你技术太强了,所以只能当乞丐中的霸主,技术恰好就是你的枷锁”

 

说件真实的事吧。

 

某天,我奉命与一个合作伙伴交流我们的平台产品,目的是让对方了解我们的平台并在平台上做二次开发。交流进行得很顺利,对方也跟我们签合同了。后来,市场人员去合作伙伴处了解反馈意见,对方说:“你们那个xxxx太厉害了,问什么都难不倒”。回来后,领导就不允许我参加交流了。原因是:“你可能泄密了”。

 

作为技术人员,我希望充分介绍自己产品的优势,并能应付合作伙伴提出来的各种应用场景和问题。但是,从领导的角度来看,“如何满足应用场景、如何解决问题”本身,就是商业机密,是不能乱说的。举这个例子的目的,就是说明技术人员看问题的局限性。

 

想要达到更高的层次,就要跳出技术看问题,多了解市场,了解客户。假设孤独剑圣陶醉于玄铁重剑的威力,天天带着到处乱跑,那么他就不是剑圣,而是搬运工了。搬运工最多只能当个中层经理,当不了高层领导。

 

如果想进入领导班子,与老板一起玩游戏,那就赶快升级吧。

 

3.5   进阶指南

 

1、 跳出技术看技术

 

达到这个阶段的人,在技术上已经“很深入”,眼中所见,尽是技术。但你们公司不是卖技术的,你们卖的是产品,是服务。所以,把你的目光从技术中解脱出来,去思考一下产品和市场层面的问题。例如:

 

市场上有同类竞争的产品吗?

 

当前已有的产品,客户有什么不满意的?

 

我做的产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色?有什么卖点?

 

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只要你知道客户想要啥,并能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客户一定会情不自禁地给你钱。客户都给你钱了,老板还好意思不给你个CTO的头衔玩玩?

 

2、 了解业务

 

计算机技术必须为具体的行业服务,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定背景和业务知识。技术人员应抓住机会,了解这些知识。我曾在某个电信软件公司任职三年,号称是项目经理,开发电信网管产品。那时我整天的工作就是研究各种框架,讨论各种设计模式,我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尽是WEB、Struts、HTML等一大堆计算机名词。如果你问我“为什么这玩意是个网管软件,而不是淘宝易趣阿里巴巴?”我一定回答不出来。

 

一个公司里面,真正值钱的东西,不是技术,而是业务知识,技术是实现业务的一种手段,是为业务服务的,主从关系,不可搞错。

 

3、 加强非技术性的功夫

 

学书法时,老师曾说过“三分书内功夫,七分书外功夫”。这句话我一直不理解(事实上,到今天依然不理解),但把这句话用于计算机技术,却是明白的。三分书内功夫,是计算机技术,七分书外功夫,就是非技术性的产品和市场了。

 

可以通过看些“不务正业”的书,来提高自己的感性思维能力,可以多看看市面上流行的《比尔盖茨传奇》《数字化生活》《把信寄给加西亚》等,象《谁动了我的奶酪》这种只会抱怨不会解决问题的书,就不用看了。

 

3.6   阶段小结

 

适用人群:工作三年以上,上限不封顶

 

输    入:软件需求(请注意用词的区别:软件需求,而不是客户需求,你所得到到软件需求,是由别人收集来的,并不一定能代表客户,如果“别人”的水平一般,错误理解了客户的意图,那么你就等着跟他一块倒霉吧)

 

输    出:设计好的类、接口和算法

 

阶段目标:我知道它能——I know it can work

 

技术特点:注重方法,不关注编程语言细节

 

胜任职位:高级软件工程师、开发经理、系统架构师等

 

升级秘笈:换位思维,跳出技术看问题

 

参考薪水:¥6000以上,¥15000以下(仅供参考)

 

4 无剑(思想阶段),无招胜有招

 

4.1   阶段释义

 

客户:我们公司有二十个下属单位,每个单位分别有一套自己的销售管理系统。我们想了解各个单位的销售情况,现在是每个星期由下属单位上报周报,周期太长了,不利于领导及时掌握情况。

 

老李:如果把销售数据自动地集中到总公司这边来呢?

 

客户:集中?有什么好处?

 

老李:数据集中后,总公司可以实时掌握销售情况,不用等上一个星期。根据集中后的数据,您只需要打开电脑,就能看到每小时的销售变化情况。

 

客户:那挺好啊。只是,怎样来集中数据呢?要花多少钱?

 

老李:可以在每个下属单位分别安装一套程序,实时地把进销存系统中的数据提取出来,然后上报给总公司。在总公司这边,也安装一套程序,用来接收下属单位送上来的数据。这样,数据就全部集中到总公司了。从现在的规模来看,您只需要在总公司增加一台服务器,用于接收数据。当然,总公司与下属单位的计算机要能通过网络互联。请问现在已经联网了吗?

 

客户:我们现在已经联网了。公司申请了专线,可以进行视频会议。

 

老李:噢,那就花不了多少钱了。您只需购买一台服务器,再加上软件的费用就行了。

 

客户:噢,听上去挺好的,那你们公司能不能做这件事……

 

(注:上述对话,纯属虚构。目的是为了说明不同阶段所做的事。实际项目中,您可别建议客户“实时提取并上报销售数据”,所花的钱,也不只是一台服务器那么简单,^_^)

 

老李是公司的研发副总。他经常拜访客户,了解客户有什么困难和需求。本例中,客户觉得每周上报一次,时效性太差——这就是需求,同时也是老李的机会。老李运用手中所掌握的技术,帮助客户策划出一个分布式采集数据的方案。老李只需要知道:(1)现在有许多种成熟的分布式技术,能实现分布式采集;(2)老张对这些具体的技术很熟悉。至于如何去实现分布式,就不是老李要考虑的了。

 

老李属于第三阶段中人:既了解技术,又了解业务。从技术出身的背景,使得老李在与客户交流时更务实。许多人对业务非常熟悉,但由于不懂技术,不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与客户的交流经常流于形式,只能开花,不能结果。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往往具备独特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在事业上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第三阶段的人,看问题的角度已不再局限于技术,而是更一般化、通用化。其实做信息系统也好,做通用软件也好,思维都有一些模式可循。例如,在决定开发一个产品前,通常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目标客户是谁?

 

客户有什么烦恼?他在抱怨什么?

 

客户现在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

 

你能给他提供什么?

 

(注:后来我才知道,这些问题早已出现在RUP的Inception阶段中,Inception要解决的是商业风险,上面列的几个问题,就是Inception阶段的成果——Vision Document)

 

这些问题弄清楚后,基本上,“给客户提供什么东西”就已经定下来了。然后就可以与架构师一起,讨论这个产品,并最终由开发小组去实现。与第二阶段中“我知道它能-I know it can work”不同,本阶段主要特点是“我知道它是什么——I know what it is”。

 

也许你会说:“上面的几个问题,谁都能问,干嘛非要第三阶段中人呢?”没错,这几个问题,谁都能提出来,甚至可以用Word写个模板。但是,提问题容易,回答问题难。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客户,不同的人收集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不信?找两个人一起去为某个会议做纪录,然后看他们写的《会议纪录》文档,就知道差距了。许多人不愿意做会议纪录,认为这是低级活,其实不然。会议纪录做得好的人,与客户交流时,就能有重点而又比较全面地记录下有用的信息,甚至能领会“弦外之音”。能达到第三阶段的人,通常都是信息挖掘的高手。

 

到达这个境界后,不再需要知道什么设计模式,也不需要知道什么是EJB、CORBA(虽然他们都懂技术,造诣也都不低),就象独孤剑圣,已达“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兵”。说起来神乎其神,其实归纳起来,也就两点:

 

一是识势: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用现在的话说,叫“形势比人强”。以一已之力对抗大形势,那是必败无疑。“俊杰”的出现,能推动形势的发展,但也只是“推动”而已,形势是不可能“阻挡”和“违逆”的。大禹治水,疏并导之,鲧不懂这个道理,纵有息壤相助,亦无法堙填。张勋不知道封建君主制已不适合中国国情,而搞什么复辟,唉,可怜啦。具体到软件项目,如果客户想搞分布式,你却建议他搞大集中;客户想要三层结构,你却建议他用二层C/S,岂不谬哉?所以说,识势是应具备的首要能力,是重中之重。

 

二是知人:光说不练假把式。如果仅仅是识势,而没有得力的人相助,那也是一场空。刘备身具“帝王之后,汉室宗亲”的血统,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甚得人心,可谓是识势(至于刘备是不是真的想光复汉室,鬼才知道),但在遇上关、张前,他只能卖草鞋,在认识诸葛亮之前,也一直被赶着屁股跑。再说老李,如果没有老张,任他舌绽莲花,天上也不会掉下一套分布式系统来。

 

4.2   应该做的事

 

与客户保持经常性的沟通。销售和市场人员,他们可能想不到一些事,与客户的经常性沟通,能让你掌握第一手的资料,从而有助于产品的创意。最好是把客户的MSN、QQ等经常上线的聊天工具的号码弄明白。从MSN的昵称、说明档等很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情,这里面能表达很多信息。频繁的、不刻意而为之的沟通,容易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让客户把你当成朋友。当然,许多客户,尤其是客户中的领导,通常是不上MSN的。对于这些人,就要谨慎一些了,他们可能不希望被打扰,所以别随便打电话。建议请教专业人士:公司的销售——他们有的是办法。

 

增加阅读量,扩大信息来源。大量的信息,可以让你了解行业动态,增加你的灵感和创意。上文说过,要锻炼“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现在都是海量信息,如果不能敏锐地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那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信息的海洋里游泳健身。一个秘诀:看到有用的文章后,随手就保存到本地硬盘里。然后在机器上装一个Google Desktop,让Google帮你搜索。另一个建议就是:最好有属于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钱不多的,买个活动硬盘也行。

 

培养情商,增加个人魅力。通常,能对你有用的人,都是些“牛”人,至少是比较牛的人。这样的人是否愿意为你所用,不一定取决于薪水,而更多地在于你的领导艺术——至少要让他们认为,跟着你混是有前途的。《古惑仔》中有一段对白:“我们做古惑仔的,跟对老大很重要”。其实在职场混,跟在江湖混,没多大区别。越往上走,就越古惑。通常是职位越高,圈子越窄,抬头低头,总是那么几个人。到达这个份上,就应了一个平时常说的名词:“人品问题”。人品好而又有能力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参加俱乐部或沙龙活动。有的信息,尤其是内部信息,从外界是无从得知的。尤其是,许多灵感,可能来自于几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的闲聊。

 

4.3   不应该做的事

 

作为第三阶段中人,通常是一个不小的领导,不应该做的事有很多。市面上有大量的书而供参考。本文只给出从技术出身的领导最常犯的两个错误:

 

不信任下属。技术出身的领导,往往对那些技术上不如他的人持有一定的怀疑,尤其是当他/她们犯了错误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的下属之所以会犯错误,正是因为他/她想真正把事做好。此时,宽容大度加上适当的指导,通常是最好的选择。

 

自己很有成就感。这是另一个常犯的错误。要知道你是领导,你不需要与下属争抢功劳,应尽量把获得成就感的机会留给下属。如果你事事争先,由于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你比下属更容易把一件事做好,但因此而带来的副作用,远大于这件事情本身:下属会觉得没有成就感,没有自信心,渐而渐之,就会影响士气。如果这样,就算你这个当领导的再能干,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

 

4.4   局限性

 

俗话说:江湖越来越老,胆子越来越小。当你逐渐成为某个行业内的知名人士之后,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相反,患得患失的心理也越来越重。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欲望太多,就会使自己变得虚弱。

 

在职场上,你已经是老兵,酸甜苦辣都经历过一些,可谓是水火不侵了。但在人生道路上,起落浮沉,也许才刚刚开始。此时的你,大概已过而立之年,家事琐事有一大堆,人际关系也渐趋复杂。此时能影响你成功的,通常都是些与职场无关的事——恰恰又因为你在职场上投入了太多的时间,职场外的事,多半是一团糟。

 

4.5   进阶指南

 

职场内的事,已无须我再说什么了。到了你这个境界后,我只有一句话可说,那就是:人生并不只有职场,正如职场并不只是技术一样。知道独孤剑圣怎么死的不?他是寂寞死的。

 

4.6   阶段小结

 

适用人群:工作六年以上(经常跳槽的不算),上限不封顶

 

输    入:客户需求

 

输    出:可行的创意或产品定义

 

阶段目标:我知道它是什么——I know what it is

 

技术特点:注重思想,不关注技术实现

 

胜任职位:部门经理、研发副总、CTO、解决方案专家、业务专家、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等

 

升级秘笈:换位思维,跳出职场看问题

 

参考薪水:¥15000以上(仅供参考)

 

 

 

5 附录:关于“三阶段说”

 

 

古圣今贤给予我们许多的启示。虽然他们没学过计算机,没当过程序员,但对于人生,对于“道”的领悟,远比我们这些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强。人的进步过程,其实是一个“肯定,然后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不只三个境界。但是境界三转后,就与“程序员”这三个字无关了,所以本文中不加以论述。

 

无论是哪个阶段,都需要先“入迷”,然后“解脱”:

 

在第一阶段,需要先在编程语言细节上入迷,然后从语言细节中解脱出来,达到语言无关,从而进入设计这个层次

 

在第二阶段,需要先在设计方法上入迷,然后再从方法中解脱出来,达到技术无关,从而进入思想层次

 

在思想层面,需要先在解决问题的总体思想上入迷,然后又从思想中解脱出来,达到与职场无关,从而进入另一个境界。

 

 

 

以下附两段笔者收录的与“三阶段说”有关的名句,供参考。

 

 

 

孙过庭《书谱》:“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出了。以君之智慧,必已有所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项目经验,编程语言,软件开发,软件架构师,java,软件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