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一则清华研招涉嫌性别歧视的新闻,迅速成为热门话题,职前辈带你还原事件,反思经验
事件回顾
事件的主人公事是一名北京邮电大学19级的毕业生,在报考清华物理研究生的过程当中,初试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而在之后的面试中,只获得了60分的成绩,从而质疑清华在研招阶段涉嫌内幕操作和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研究生招生,以及中国最知名的学府--清华,这一系列关键词构成的事件迅速发酵,背后是否存在招生黑幕,性别歧视的问题,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非常巧合的是,在大洋的另一端——美国,也在经历世史上最大规模的大学招生欺诈案。
正当大家都在期待更多消息出现的时候,事态却急转直下,仅仅过了一天,即发生了反转。爆出当事人不仅面试成绩不高,在复试阶段成绩也并不理想,同时参与面试的人当中也有成绩较低和其他女生。在备考过程中也忽略了科研的部分。
19日上午,当事人发表了道歉的声明,表示自己一时头脑发热不够冷静,同时尊重清华不予录取的决定。
深度思考
事情至此,好像已经被盖棺论定,与其探究背后是否存在歧视和程序问题,更应将重心放在从这件事情中吸取的教训。
纵观网上所有的观点,即便分歧,争论有很多,但是对当事人的努力都达成了共识,考研初试第一的成绩,相信有过考研经历的同学都深知其不易。但与付出的倾其所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结果却是一无所有。这样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多少体验过。
无论是在社群中看大家讨论,还是在1V1的咨询交流中,发现,往往习惯了考试模式的小伙伴,在步入工作之后都面临着极大的不适感。投递简历后的石沉大海,面试后的杳无音信,与工作后成长无力,不断在摧毁着从学生时代建立起的关于成长的价值观。
为了应对这种不适,各路培训机构、知识付费、自媒体、公众号齐齐上阵。买课,讲座,打卡学习热火朝天不亦乐乎。无论什么学科,什么知识仿佛都成为不得不学和影响一生的关键。每每遇到都会询问,这些内容是否起到了真正的作用,并且让大家疯狂购买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大家都在学”,“感觉会用到”这些看似说的通的原因,却让大家忽略了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即为何而学。
在社群中一位同学询问是否要学习外语。引起了广泛讨论,有论证外语重要性的,有分享什么方法最高效的,有询问是否要去考试出国的,有推荐学习公众号,网站的。热情空前高涨。在私下里我和这位同学又详细的聊了一下她问这个问题的初衷。
说来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预料,这位同学并不是想为出国而备考,工作当中也完全不涉及与外国人交流,查看外文资料等情况,随着了解的深入,原因在学习的时候外语并不好,觉得是个短板,所以一直都放不下这个想法。
关于学习
有相似情况的同学并不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不小心被一些无良文章洗脑后,觉得什么都有用,什么都要学。非常不幸的事实是,学到哪一个知识都无法保证你一帆风顺,哪怕是有所好转。但这样同样说明,错过了哪一个也不会让你注定生活暗淡,永在人后。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能够让人起死回生。但学习就真的无用了吗?
当然不是,只是职业后的学习,完全有别与学生时代的学习。应该遵循:
1、要解决什么问题/达成什么目的
2、需要什么途径/方法
3、如何快速高效的获得/掌握相应的途径/方法
用这种方法来拆分问题的时候,会发现照搬学生时代的学习方法,平均而行的方法,导致有的投入精力太多了,并不需要大而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俗称造大炮打蚊子。而那些有些需要长期的、持续学习训练的内容,又太着急速成,俗称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关于学习,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在清华招研主人公的道歉信中,最令人深省的一句话是”面试不像考试,努力错了方向。“主人公用一年的时间得到的领悟,希望大家能意识到:
错误的努力,让你与梦想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