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旨填词,柳永的不羁人生

   

    柳永的一生毁在了进京赶考,也成在了进京赶考。

    柳永,原名柳三变。出身在一个官宦世家,祖上三代皆是进士出身,在朝廷任重要官职。年少时的柳永受家庭环境熏陶,饱读四书五经,立志要考中进士,与先辈一般为朝廷效力,为国家尽忠。

    十八岁那年,柳永离开家乡独自进京赶考。如果柳永能安安稳稳的去考试,也许他的人生会有大不同。但奈何他自制力太差。初次与这个世界接触,柳永看到的多是烟花巷陌,灯红柳绿。

最终柳永耐不住年轻心中的躁动,一头扎进了温柔乡,终日沉醉于花天酒地,再难自拔。

    于是乎,柳永第一次科考落榜了。

    这科举落榜本是常事,有些人倾其一生也难以及第。但柳永却不这样认为,听说自己落榜了,柳永心里那是一个气啊。他不去想落榜自身的原因,却抱怨皇帝不识才。你与人抱怨一下也就完了,他却觉得不解气,专门写了一首词《鹤冲天》如下: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不去看这首词的政治觉悟,但看词本身确为一篇佳作。于是这首词在京城广为流传开来。这一来二去不知怎么便传到了皇帝手中,皇帝一看立马龙颜大怒:“好小子,敢说我不识才。那好,既然你喜欢写词,我便让你写词去”。

      等到第二年,柳永再次参加科考。这次柳永确实及第了,但放榜的时候仁宗大笔一挥,抹去了柳永的名字,言道:“此人好去‘浅酌低吟’,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就这样,柳永再次落榜。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柳永自知斗不过皇帝,只好顺水推舟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专注于写词去了。这以后的日子里,柳永长期混迹于坊曲之间,在烟花巷陌中寻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托。

      自古以来,仕途不顺利的文人墨客有很多。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二人皆也是怀才不遇。但两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仕途的追逐,如李白就曾作长诗《梁甫吟》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但柳永不然,他彻底放下了仕心,专注于写词之中。当时京城每有新的乐曲,皆来求柳永填词。经柳永填词的乐曲,必会扬名于京城。“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可见,柳永在写词方面取得的成就。

      而也正是混迹于烟花巷陌,见识了太多的人间情爱,柳永的词才能写的这般深入人心。如他写离别“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离人心中的缠绵不舍刻画的淋漓尽致。又如写相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个饱受相思之苦的伊人形象跃然纸上,读之令人感动。

      人们评价唐诗宋词常说:唐诗雅于宫廷,宋词盛于民间。而宋词能跳出文人雅士圈,在民间传播开来与柳永有莫大关系。

    柳永致力长调的推广,一改五代以来小令的风格,他先后创作了一百五十余首曲调。为此后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且他的词中多用俚句口语,使得词读起来更加有韵味,便于人的理解。词曲自此变得雅俗共赏,趋于大众化发展。

    虽然《宋史》并未收录柳永,但这并不能掩盖柳永的成就,可以说柳永是宋词史上的第一座高峰。其真性情,放荡不羁的一生也令人瞩目。

    最后附上一首个人最喜欢的柳词《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你可能感兴趣的:(奉旨填词,柳永的不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