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进入腊月,身边的人们开始慢慢为过年做准备。

大街小巷也开始有了年味。

先是地摊儿上。坚果,水果比平时多了很多花样,数量也多起来了。

花生,瓜子儿,柿饼,核桃,这些传统的过年必备,有的摆着小摊儿,有的推着流动的平板车,走街串巷的吆喝声不经意的就在窗外喊起来。

想起很多原来自己做的东西,现在都有卖的。

麻花馓子,这些油炸的食品,以前都是到腊月20几,每家每户的支起油锅自己炸。

当然支起了油锅还要炸豆腐,炸红薯,炸丸子。。。。。。一直要炸到除夕。

小时候在农村,己家的妇女合起来。每户一天的挨着蒸馒头。用特别大的盆儿,发很多盆的面。每家一。蒸都是一整天。

现在也有卖的了。

那时候蒸那么多,最主要的也不是自己吃。走亲戚都是要带的。

现在走亲戚都不带馒头了,所以家家户户也不用准备那么多,吃的食物也丰富起来。馒头象征性的有一些就好。所以大多数人都选择买一些。

娘也开始为过年都要准备啥而发愁,以前她发愁的是食物不够,孩子又多。怎么样能把食物准备的看起来丰盛?还要把支出压缩到最小。

现如今,一年从头到尾吃的都比过年还要好。她总要发愁,过年怎么样准备才会更新奇,才能更有年味。

三四十年前,孩子们是盼着过年的,大人事发愁过年的。

进入腊月,农村就没有什么活儿了。

妇女们就开始点上煤油灯,聚集到某一家的热炕上。

每人手里拿着一件针线活,热炕上一围。说说笑笑一天,有的给孩子的新衣服做好了,有的那成了一双鞋垫。

还有老人的新棉衣,新棉鞋。

到了除夕那天,妈妈烧了一大锅的开水,用一个大铁盆掺了合适的水温。

从老大开始排队洗澡,这差不多是一个冬天只洗一次。洗完了澡就可以换上过年的新衣服。

等孩子们都换好了新衣服,妈妈开始准备午夜的饺子馅,爸爸就带着孩子们开始贴窗花,贴对联儿。

在稍小一点的孩子,挨家挨户的串着跑,边跑边喊。我们家明天过年呀!年是什么?孩子们并不知道。

只知道在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是愉快的,每家每户的食物都是丰盛的,所有人的衣服都是新鲜的。

亲戚们是要来往走动的,孩子们的压岁钱是归自己管的。

长辈们,给了一毛两毛。孩子们就可以拿着去街上买鞭炮,甩炮,风车,糖人,印象最深的是一种玻璃形的玩具,用嘴轻轻的吹,就会发出嘣嘣的响声。一不小心就吹破一个。然后取了压岁钱再去买。

整个过年要持续到正月15,家里如果有小孩儿,孩子的姑姑,舅舅,姨姨会给孩子送灯笼。

到了晚上,大家条起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灯笼,父亲会拿一根棉花杆做的棍,点上红蜡烛,让我挑起灯笼。约了小朋友一起满街跑,等到玩够了,疯劲了。

回家的时候灯笼也不像样了,梦里都是在乎啊喊的。

大人们的正月15,则是要闹元宵的。或者参与其中,或者只是看热闹。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

过了正月15就算过完了年,小麦是要除草的,也需要春浇了。

孩子们开学了,大人们也投入到新的一年农忙中。

就在这样的一年一年中,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生活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怀念童年的年味,也感恩现在的生活。愿一切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