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第一章1-83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周岭著


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

爬行动物既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体温随外界变化的特性也让它们无法在寒冷的环境中活动,但依靠这种简单的本能反应,它们不仅生存了下来,一些动物还活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比如鳄鱼、蜥蜴、蛇等。所以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原始脑、基础脑、鳄鱼脑、蜥蜴脑,或者干脆叫爬行脑。


哺乳动物的大脑里也发展出一个独特的情感区域(边缘系统),脑科学家称之为“情绪脑”。


人类沉迷于自己独有的理智,所以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当然,也有人喜欢称它为理性脑或思考脑


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一直被生存压力塑造着,所以它们的天性自然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正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越强越用。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因为单纯地依靠自制力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知识可以让我们轻松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因为本能脑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情绪脑强大的行动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只要去深入了解、循循善诱,就能为己所用,甚至这些力量还是成就我们的关键。


理智脑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是本能脑和情绪脑的事情,因为它们的“力气”大;上天赋予理智脑智慧,是让它驱动本能和情绪,而不是直接取代它们。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人类的安全感都源于自己在某一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或能力,或财富,或权力,或影响力。


为了缓解焦虑,我开始不自觉地求多、求快,结果又陷入只关注阅读量的低水平勤奋——每本书都读得很快,回头却发现什么都没记住。


我勾勒出焦虑的几种形式:

第一,完成焦虑

第二,定位焦虑

第三,选择焦虑

第四,环境焦虑

第五,难度焦虑

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差距过大。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舒适区边缘另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它揭示了能力成长的普遍法则: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插图]—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


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是一对好朋友,它们组合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在宏观上看到保持耐心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适用于每一个普通人。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怎样拥有耐心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第一章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