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荒岛只能带一本书,我选择带《百年孤独》

以前看到有人提问,如果去荒岛只能带一本书,你会选择带哪本?

一直是有多本书作为备选。

直到近日读了《百年孤独》,果断将它作为荒岛的唯一读物。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现实与虚幻完美结合,非常的瑰丽神奇。细读下来,处处都是兴味。


《百年孤独》虽然没有预想中的难读,但也不得不佩服,作者马尔克斯太相信读者的耐心与记性了,一个七代人的大家族,名字循环使用,不是叫作奥雷里亚诺,就是名为阿尔卡蒂奥,正如网友所说,每看几页就要往回翻:这人物尼玛到底是谁啊?

但读着读着,你会被一种华丽炫烂的意象、夸张的铺陈、奇异的想象力吸引住了,驱使着你一鼓作气地读下去,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放浪形骸又被孤独紧紧困住的奥雷里亚诺家族的命运走向。

当看到结局,有种终于读完了的解脱感,又有种虚无的无力感,感到被深深打动,又说不清被什么打动。

莫言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他站在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充满同情地鸟瞰纷纷攘攘的人类世界。

难怪布恩迪亚家族中的每个人,都让你有种说不出的怜悯。他们有的冷酷、自私,有的奢靡、纵欲,有的怯懦、矛盾,有的冷漠、麻木,但无一人不被蚀骨的孤独以及欲望的囚笼所困,逐渐走向毁灭。

为抵抗徒劳无功的孤独感包围,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的奥雷里亚诺上校,终其一生重复熔铸他的小金鱼;一生自诩高贵的费尔南达因循守旧,将布恩迪亚家族进一步推向绝境,最后穿着狂欢会上女王服饰孤独死去;“因为太爱而不敢爱,因为太渴望反倒抗拒,因为过于满腹柔情而心生畏惧”的阿玛兰妲,耗费四年时间不断织了拆,拆了织地为自己缝制寿衣。

他们每个人都害怕陷于孤独,但又以孤独的方式来对抗孤独。阿玛兰妲是布恩迪亚家族中唯一真正看破了孤独,并与孤独和解的人,“她活着不是为了抗拒孤独,而是为了持守孤独”。

读罢全书,虚无感交织着通透感。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密码早已藏在了羊皮卷中,任其怎么挣扎,都无法与强大的命运对抗,最终走向各自的宿命。有时通透感与虚无感有着微妙的关联,既然无法与强大的命运对抗,何不干脆通透一些,对成败得失看得淡一些呢?经由这样的认识,面对营营役役的现实生活,似乎可以过得松驰一些。

但正如《百年孤独》中所言: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虽然布恩迪亚家族与马孔多小镇随着飓风化为乌有,但他们明知不可为偏为之地、尽兴地、任性地、极致过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也算不枉一世。

比如书中的主角奥雷里亚诺上校,他发动三十二次武装起义,躲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枪决,但都幸免于难,他喝了一杯掺有剧毒的咖啡,剂量足以毒死一匹马,可他却活了下来。

乌尔苏拉.伊瓜多,布恩迪亚家族的创始人兼大家长,“她似乎无处不在,每天从清晨到深夜,伴随着细棉布裙柔和的窸窣声一直四处忙碌。全亏了她,那泥土夯平的地面、未经粉刷的泥墙和自制的粗木家具才永远一尘不染,旧箱子的衣服才永远散发着罗勒的淡淡香气。”

天真烂漫的世间罕见的美人儿蕾梅黛丝,不谙尘世,干脆诗意地升了天,随着身边鼓荡放光的床单一起冉冉飞天,消失在回忆之鸟也无法企及的高邈空间。

《百年孤独》是一块多棱的瑰宝,无法从单一角度诠释它。网上汇聚了各种解读,有人从布恩迪亚家族的经历中还原了苦难的拉美历史,也有人从光怪陆离的情节中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史。更有人指出,《百年孤独》的伟大在于它抓住了人类的欲望与现实间必然的冲突,它刻画出了一个属于全人类的悲剧。

《百年孤独》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像一面镜子,会随着你的阅读史与阅历见识不同,呈现不一样的东西,同时,它的内涵与外延都非常丰富,容得下各种解读。

荒岛不一定会去,但《百年孤独》肯定值得再读。

更多内容请关注:闲来无事时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去荒岛只能带一本书,我选择带《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