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之阿九的爱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袁承志对阿九也许有一万种可能会爱上,但这一万种可能终究是不能爱的。小编认为这份感情是含蓄的内敛的,是不能向外人道的。前半段僵持在彼此身份立场的不同,后半段却是输给了自己的性格。阿九贵为大明公主,什么稀世珍宝得不到?“抢”或是“争”在她眼中不谑也不会,于是她便只能藏着掩着,用一张张画像来寄托思念。欲诉还休......

国破家亡的悲痛,让两条平行线有了相交的平台。但仍是输给了爱耍小性子小脾气的温青青,小编认为一纸留信“既有金枝玉叶,何必要我寻常百姓”是以退为进,欲擒故纵。黄沙滚滚上,袁承志快马加鞭追赶的身影,追到的是手中如影如幻的黄沙。风吹来,手中沙纷纷扬扬,飘落到不知名的远方;滚滚红尘中,青青落日余辉下翘首的身影,盼到的是手中厚实温暖的大手。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执子之手,实实在在的幸福美满。其实,这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吗?也许你会说袁承志对青青不过是出于一种道义的守信。基于青青母亲临死前的嘱托,基于结拜时同生共死的誓言,其实哪来那么多“基于”,小编认为这分明是用来说服自己的借口,给了那么多理由不外乎是给自己的爱冠上一个名正言顺。

若是不爱,又怎会三番四次为自己的行为作解释?若是不爱,又怎会多次隐忍青青的任性无理?若是不爱,又怎会总是为对方担心害怕?有人说袁承志对青青是照顾是责任,对阿九是爱。若真如此,那他也照得太广,付得太多了吧!阿九离众人而去,袁承志愁绪万千,追去询问原由。青青又心生嫉妒,出言刻薄。犹记得小羽说,“秦淮河上初见,袁承志便对阿九惊鸿一瞥记到如今。”

小编觉得并非如此,想到这里小编忍不住要赞叹金庸先生真会挑地方。如此好花,如此月;如此佳人,如此曲,怎不是调情说爱的好去处?!那一眼去,一眉回的,又怎不叫人心驰神往,心神荡漾;那桨声灯影,吟风弄月,又怎不叫人意乱情迷,含羞带娇。阿九的出现倒成了其次,袁承志的感叹也是真性情的流露。正如我们现在男女朋友交往也会欣赏别人家女子的美貌与才情,在女朋友面前夸奖一番。那是对女友绝对的信任和不造作。

即便对于阿九是爱,那为何对青青轻易道出的甜言蜜语,对她却吝于付出呢?究竟是顾忌太多,还是自己的心在迟疑呢?为何总是在情爱的边缘徘徊,始终跨不出那一步?想必潜意识中仍是心在作祟!最后,阿九历经国破家亡心如死灰,他才抱着她说“你还有我。”不知是出于同情还是内疚。毕竟在他身边的女子哪个不是被他保护周全的?唯独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当一身青衣的九难再现他面前时,又怎不叫他遗憾心痛?如此美貌艳丽,心怀天下之人终是跨不过情爱之苦,逃避尘世皈依了佛门。常人尚且有悲悯之心,他又何尝不会悔恨万千?!小编认为是非谁都不能言,爱恨只在一线间。倒也怪不得青青管他管的严严实实。男人便是如此,稍一放纵便会去贪恋一份无望,一份不可为。青青的爱吃醋,爱发脾气,爱耍小性子,不正将袁承志牢牢的套在身边?!当然还要归功于她爱得执著,爱得热情,爱得不放弃。

小编认为还是不放弃最重要吧,焦宛儿因为自己的知难而退,嫁给了罗师兄;阿九因为自己的知情达趣,出家当了尼姑。似乎都在成全青青,可是何尝又不是在成全自己,为自己谋求一个最适合的位子。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跨越的坎,逾越的界;其实只要过去了,何尝不是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青青因为自己的坚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守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谁说在爱情的角逐中是不要耍些小心思动点小脑筋的?!青青看出焦宛儿对袁承志的爱慕之情,当着焦宛儿的面闹起来,大发脾气无意间促成了焦宛儿和罗师哥的姻缘。见了阿九之后,她自知不如,留书一封,是对袁承志致命的一击,最后通牒,也是给自己最后一个机会扭转乾坤。小编觉得这世上事太过善良的人,是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而太过骄傲的人,是得不到触手可及的幸福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碧血剑之阿九的爱意,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