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子落
不同于其他拥有男主女主的小说,这本长篇小说的主角,是一条河。
京杭大运河,一个古老而力量十足的名字。河,在中国人的文化与生存里,不可或缺。河水汤汤,这片古老的土地,傍水而生,京杭大运河,劳动者的智慧造就了中国大地的动脉。沿着它,找寻过往的时光,徐则臣潜心四年,围绕运河,展现了几个家族之间的百年“秘史”。
杭州段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徐则臣打小生活在大运河淮安段,他的生活原本就和大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更真切地触碰到运河的灵魂,他沿着京杭大运河的足迹,4年间陆陆续续把京杭大运河从南到北走了一遍。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他兴奋地写下这本《北上》。
运河沿岸“烟火气”十足的中国生活
故事起源于因为向往运河,而来到中国的一对意大利兄弟。时空横跨1900年到2014年。
1901年,恰逢义和团八国联军和清朝政府的兵戈交战轮番上演,无比热爱中国文化和风物的意大利人小波罗,追寻“爱豆”马可波罗的步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雇了翻译谢长遥与杂役等随从,一同沿着运河北上。每过一个码头,就是一个结点。靠岸,下船。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外国人,在运河上,听着水声,随着船晃,时而被平民仇视,时而被清朝官员庇护,后来遭到流散义和团团众追杀而去世。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个时空,小波罗的弟弟马福德误打误撞加入八国联军,在熟人画家大卫的引领下,他爱上了天津姑娘秦如意,并克服种种困难娶了她,如意父母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从此隐姓埋名生活在乡村里,直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国大地。
这些人的后代们也与运河息息相关,跑船,摄影,特色客栈,运河博物馆,运河纪录片……最终重新聚首。小波罗兄弟和大运河,串起谢、邵、周、孙、胡五家的过往与当下。
运河既是故事展开的背景,人物活动的场景;更是小说的灵魂,家国的代称。
凭借这条河上面发生的几代人的故事,这本小说摘下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桂冠。
茅盾文学奖如今已经评到第十届,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国家大奖之一。虽然其评奖标准以及获奖作品艺术水准虽然仍被说 “捉摸不透”,脱不开“主旋律宣传需要”的背景,但历年来的获奖作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发展历程和水平。说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也不为过。
过去仍持续在今日的时光内部滴答作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在博物馆里,看到百年前、千年前的文物,总会好奇它们身上的故事。博物馆里的这些老物件曾经深度参与了当地的历史发展、日常生活和精神建构,它们固然没有生命,可它们身上却注入过不同的生命轨迹。
“不过平常器物,却能看见流动的时间和过往的历史……古旧的日常细节呈现出了此地繁复、悠长、宽阔的地方史。”
小说里,小波罗死后,他的东西也随着随从分散四处,落地开花结果。小说涉及几户人家的几代故事,时间跨度长,空间跨度大,相当于跳转的蒙太奇,视角和时空的切换处理得自然而然,情节结构繁而不乱,主心骨就在于这些“平常器物”。
祖传三代的罗盘,日记本,运河照片等等,它们是跨越时空的纽带,连结起流动的历史。它们的主人本意虽非如此“高大上”,客观上却成为了负载历史和情感的珍稀品。
水和时间自能开辟出新的河流。在看不见的历史里,很多东西沉入了运河支流。水退去,时间和土掩上来,它们被长埋在地下。
传统文化的式微与传承,是个宏大的命题。这里不做探讨。
虚构,往往是进入历史最有效的途径
马可•波罗来中国旅行,对欧洲的影响可谓广大。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资源。文学,也让多种空间与多种角度解读历史成为可能。
“虚构往往是进入历史最有效的路径;既然我们的历史通常源于虚构,那么只有虚构本身才能解开虚构的密码。”
故事是虚构的,物件是真实的,文化是真实的,它们存在过,也延续着。
有许多读者诟病作者的笔力没有托出大运河百年来的气势和“流动”的灵魂,故事的情节平平,以及俗套的大团圆结局,突兀的爱情主线,好像面面俱到了,但多处落脚点都没写到位,没有写活。瑕不掩瑜,《北上》仍然值得吐血安利。
语句摘抄
大大小小的码头多起来。南方的建筑恍恍惚惚地倒映在水里。看不清的行人和动物也在水里走动,仿佛运河里有另一个人间。
伟大的时代不是煮熟的鸡蛋,剥了壳就能白白胖胖地蹦出来。
人生就是场他妈的结果前定的赌博,你怎么预设、谋划,一心想撞上好运气,都可能白搭。这是命。
跑了一辈子船,我能明白的“醒”就是睁开眼,下床,该干什么干什么;让一条河“醒”,就是让这条河你来我往地动起来。
过去我总把水里游的速度跟地上跑的和天上飞的比,现在才意识到,他们不是一个东西。一个东西有一个的特点,有局限性的同时也自有它的优势。我要做的不应该是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在正视局限性的前提下发扬和扩展它的优势。
运河是能说话的。它用连绵不绝的涛声跟我说: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就像这条大河里上上下下的水,顺水,逆水,起起落落,随风流转,因势赋形。我突然就明白了,对死应该对生一样决绝,对生也应该跟对死一样坦荡。
生逢乱世,所有想过安稳日子的人,都把自己深深地埋进黑暗里。
作者简介
徐则臣,197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他的作品更是得到了"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的美誉。(完)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