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之道》:学习他的这四点特质,可能成功

《巴菲特之道》:学习他的这四点特质,可能成功

《巴菲特之道》一书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

巴菲特从小对数字敏感。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是台“小计算机”了。小时候,他和最好的朋友鲍勃·罗素坐在罗素家的门廊上,背经过的小汽车的车牌号。天黑之后,他们俩进屋,把《奥马哈世界先锋报》铺在地上,计算每个数字出现的次数。然后,在他们的剪贴簿上整理计算的结果,好像在做什么顶级秘密的事情。

《巴菲特之道》作者罗伯特.哈格斯特朗,是美国投资顾问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董事总经理。他是美国最知名的善于写作巴菲特及芒格思想理念的作家。在书中,他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进行了分解,并证实了为什么巴菲特自己的方法说“并未超出任何人的能力范围。”

如此看来,作为普通人可能学不来他的投资积累财富的行为,可是我们可以学习他做事情的方法能力。

理性思维

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礼堂里,巴菲特回答学生们的提问。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是:“你如何成为今天的样子?你怎么变得比上帝还富有?”

巴菲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回答:

“在我的例子中,如何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实际上非常简单。这与IQ无关,我肯定你们听了会很高兴。最重要的是理性。我总是将IQ或天赋视为电机的马力,但是动力的输出——也就是马达的效率——却依赖于理性。很多人拥有400马力的电机,但是只有100马力的输出功率,这还不如只有200马力的电机全数输出的效率。”

“那么,为什么聪明人没有发挥出上天赋予的能力?这与一个人的习惯、特质、性格以及如何行为的理性方式有关,不是你任性的行为方式。正如我曾说过的那样,每个人都能做到我做过的事情,并可能做得更好,但有些人成功了,而另一些人失败了。那些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一意孤行,不是因为这个世界不给你机会。”

巴菲特告诉我们成功的投资不要求有高智商,或在商学院接受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是性格,当他谈到性格时指的是理性。理性的基石就是回望过去、总结现在,分析若干可能情况,最终做出抉择的能力。

然而像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解决问题更多地依靠直觉,具有明显的情绪化,无法理性地看待问题,做出抉择。

逆向思维、特立独行

但仅仅与众不同是不够的,你必须懂得别人在做什么,懂得他们为何不对,懂得应该做什么,还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反其道以及能够坚持备受煎熬的状态直到最后的胜利来临。这最后一条极其艰难,如同一条古老的谚语所言:“过早介入与犯错没有什么区别。”总之,逆向思维和行动是不易的。

巴菲特善于逆向投资,他甚至陶醉于此。他观察到高收益债券(垃圾债券)有时被标出鲜花的价格,有时被标出杂草的价格,他曾写信说:“我更喜欢它们被标出杂草的价格。”一个逆向投资者更喜欢买那些失宠的东西,巴菲特便是如此。

长期的专注且不理会波动

巴菲特曾说他的“持有期限是永远”,他“宁愿要一个跌宕起伏的15%回报率,也不要一个四平八稳的12%”。这让他可以长时期坚持于那些伟大的投资机会、递延税费、以复利方式增长他的投资收益,而不是每年兑现收益,每年支付那些短期(代价高昂的)税金。这样的策略不但令他能避免短期市场波动,反过来使他可以利用市场波动受益。实际上,巴菲特的行为表明他更乐于持仓,而不是利用市场的流通性便利而空仓。

勇于在最好的点子上下大注

多元化配置在所谓的谨慎投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句话,它能降低个股大幅损失的可能。但一个高度分散的投资组合,固然减轻了输家的痛苦,相应地也减少了赢家获利的潜在可能。

如同其他很多事情一样,巴菲特对于多元化持有不同看法,“我们所采取的策略,排除了所谓多元化的教条,很多权威人士会说我们这种策略比之传统的方法更具有风险,我们却认为,从了解公司运营的深度和便利度方面看,集中投资的策略可以很好地降低它所附带的风险。”

巴菲特知道伟大的投资机会不可多得,所以他时刻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出现便迅速出击。他关注于那些他所信任的人和公司,不会仅仅因为别人的持有而持有一些令人不安心的企业,他也拒绝仅仅为了减轻错误影响而进行的所谓“劣质多元化”。显而易见,如果你有机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功结果,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菲特之道》:学习他的这四点特质,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