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正在碎片化我们的时间。

醒来后打开手机,听了一段吴伯凡老师解读的《心流》。

该书向我们解读了“心流”为何物,人在生活中存在哪些能够提现“心流”的状态,如此云云。

我最深刻的是,吴伯凡老师举的一个关于碎片化时间的例子。以下内容大致为吴老师当时话的内容,以吴老师口吻叙述。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每个人平均花在微信上的时间,约为4小时,多的人可能一天十几小时。(这还是几年前数据)而人们打开一次微信,发完信息、刷完朋友圈,退出微信后,大致又会在十几分钟后再次打开,觉得不打开心里就难受。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睡觉的时候,把手机放在一楼,人在三楼就寝。因为他每次半夜醒来后,都必须摸手机刷刷微信啥的,才能心安。而这样一来,他就更睡不着了。他把手机放在一楼后,居然还有几次跑到一楼去看手机,后来他让他老婆把手机藏在一楼的某个地方,不告诉他。”

听完后,我很有感触,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谁提出的“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出发点是好的。

谁曾想,天生自制力就不行的人类,本末倒置,把完整的生活、工作给碎片化了,没事刷个微博,发个朋友圈,更新一下淘宝购物车(经常要淘宝提醒购物车达上限,才清理)……

凡此种种,越来越便捷的花式app,像一位位“有趣”的“朋友”,将我们原本专注的工作、期待的老友聚会、准备好久的野炊,给“瓦解”。

我给不出什么应对的建议,但你自己一定知道怎么做!

是做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者,还是被碎片化的慵懒者,决定权在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正在碎片化我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