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的管理是产品能否成功面世核心要素,产品需求的管理包括需求挖掘、需求分析、需求分类、需求归档、需求级别、变更管理。
1需求挖掘
产品的核心价值是通过功能构建的解决方案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场景,产品能否获得用户的青睐核心要素之一在于其功能构建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场景,挖掘用户准确的需求场景是构建有效解决方案的前提。
在现实实践场景中需求场景来源于用户的输出、产品经理的观察或经验、模仿同类竞品、上级领导、甚至是投资人等不同的渠道。
通过用户的输出获取需求的方法有:用户访谈、问卷调研、用户反馈等。
用户访谈:选择典型用户,通过预设的需要沟通的问题内容和范围,按照一定的沟通顺序,面对面和用户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对沟通行为进行有效引导和把控,把沟通的内容及时的记录下来以便分析。
问卷调研:选择定性或定量的方法,根据希望获得的反馈信息,提前预设一些问题组成问卷,发放给选定的答卷用户,通过预设的问题获取用户的反馈,并对反馈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有效结论的过程中。
用户反馈:通过在互联网平台上或者其他渠道,直接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针对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体验优劣的地方,对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并通过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挖掘出有助于产品改善的需求信息。
竞品分析:竞品分析根据分析竞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分为纵向竞品分析与横向竞品分析。纵向竞品分析主要偏向于选择一个或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典型产品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横向竞品分析主要偏向于选择多个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产品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经验转化:主要是指具备某种产品经验的产品经理,在新的团队中构建同样的产品时,可以根据使用自己以往构建产品的经验重新构建同一种产品的过程。
关键人物访谈:是指与产品或团队相关的关键人物面对面进行沟通,从关键人物处获取关键信息,这些关键信息可能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受众圈子。
设计产品前,需求挖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会对产品的整个生命路径产生深刻的影响,关系到团队的资源配置、项目成本、时间周期等,并最终影响到产品的成败,因此在全面启动产品工作之前应该充分全面的获取产品需求。
产品最终是需要推向市场并面向用户的,该产品在推出后面对怎样的行业趋势和市场行情,对产品的成功与否会产生直接影响。为了避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的产品投入市场之后失败,在需求分析阶段有必要对将要研发的产品进行必要的行业调研和市场分析。
2需求分析
从不同的渠道获取到的需求场景整合之后,会发现有些是有效需求场景、有些是无效需求场景,需求分析的过程是甄别有效需求和无效需求的过程,为了提升信息管理效率我们可以建立无效需求场景池和有效需求场景池。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会进行不止一次的产品需求分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用户的需求场景会随着时间而变化,有些有效需求变成无效需求,而有些有效需求变成无效需求。
无效需求场景是指确实能解决和满足用户的某种某种需求,但是和要设计的产品相关性很弱或没有相关性的需求场景。
无效需求场景的来源主要在于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沟通内容的有效性、环境变化对经验使用范围的影响、关键人物输出时依据的可靠性等各种因素都会导致众多无效场景进入前期的需求挖掘阶段,产品经理如果无法有效的甄别这些无效需求,将对产品产生很多负面的影响。
将无效需求场景归档到无效需求场景池,剩下的需求场景可以暂时先放置到有效需求场景池中。分析有效需求场景池中的需求场景,可以根据用户对其的渴望程度进行划分,然后制定构建解决方案的优先级。
在众多有效需求场景中,最容易误导产品经理的是把解决方案当做需求场景。由于需求的来源很多时候不是专业的产品经理,因此他们再反馈自己的需求时可能会以讲故事的方式提供一套针对具体需求场景的解决方案,而如果产品经理误把解决方案当成需求场景本身,则容易错失针对需求场景本身更佳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的过程本身是对需求挖掘阶段获取的需求进行甄别、归类的过程,产品、行业、团队配置、市场环境、研发环境、企业所处阶段等各种因素会影响到需求分析的结果。
3需求分类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场景而构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多种场景需求来满足的,按照场景需求的自身属性可以分为:流程性需求、功能性需求、信息需求、安全性需求、性能需求、运营需求、交互性需求、视觉需求、情绪需求、可扩展性需求等。
流程性需求: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场景而构建的解决方案所需要实现的流程闭环,包括:业务流、功能流、数据流等都是依据这个思路选择不同角度进行呈现的。
功能性需求:为了实现解决方案的某个环节或某个节点,所需要实现的功能。
信息需求:构建的解决方案所需要用的信息,以及在解决方案的不同环节之间信息流动的需求。
安全需求:互联网产品的核心价值之一是信息的管理,因此数据管理的安全性是所有产品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性能需求:产品所需要面向的用户数量的多少、产生数据量的大小、用户使用产品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的效率要求等等都是用户对产品的性能要求。
运营需求:产品在上线运营过程中,运营相关人员需要满足的需求。
交互性需求:用户在使用产品解决方案的过程是人与网络终端设备互动的过程,任何用户都会产生人机交互的需求。
视觉需求:互联网产品需要向用户传达信息,才能更好的获取用户反馈,从而通过人机交互实现与产品解决方案的互动;因此用户必然对获取信息视觉传达有较高的需求。由此衍生出其他感官的需求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受限于终端设备的表达方式其他感官的需求比较容易忽略。
情绪需求:人类是一种情绪化的动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类情绪总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很难预知的,但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可以对人类情绪进行有效引导。在使用产品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人类情绪也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变化,为了让用户的情绪在用户使用产品时更有利于从产品解决方案中获取价值,对如何通过产品有效引导用户情绪产生了需求。
可扩展性需求:考虑到互联网产品很难完全一步到位,绝大部分产品是伴随着其生命周期不断扩展的过程,为了避免产品功能的扩展对老的功能体系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可扩展性产生了需求。
4需求归档
需求归档是对挖掘的各类需求进行分类、整合、编号、归档管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方便当前成员和后来成员,更容易的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需求归档有助于避免:(1)因团队成员变更和时间流逝而给产品带来的不确定性;(2)因需求场景因受限于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在现阶段实施而无法传承。
受限于受教育程度、文化涵养、思维方式、认知差异、用词表达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人对同一个需求场景的描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会造成需求场景理解的偏差,进而会导致无效的产品解决方案。
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问题的存在对设计产品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基于统一标准对需求进行分类、整合、编号、归档;基于不同的理念构造出不同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对需求进行分类、整合、编号、归档,其结果也会大不相同。
比较常用的归档标准有: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等。
5需求级别
根据用户对需求的渴望程度不同对需求级别进行分级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产品经理要根据需求的所属类别,结合团队资源、项目周期、成本预算等情况,制定需求场景解决方案构建实施的优先级。
渴望程度最高的层级:是指不满足该需求场景则该产品无法向用户传达有效价值;次一级的优先级是:优化完善该需求场景或满足与该需求场景相关的需求场景,通过这类需求场景的满足可以让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感官得到明显的满足感;再次一级的优先级是:与核心需求场景相关性较弱或者提供了针对该需求场景超出用户想象的更为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这类需求场景的满足让用户获得超出预期的体验。
不同需求类之间其需求层级有所不同。流程性需求、功能性需求、信息需求、可扩展性需求、安全需求对应基本型需求,性能需求、运营需求、交互需求、视觉需求对应期望型需求,情绪需求对应兴奋型需求。
同一需求类别对应的需求层级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如果需要不止一个流程才能满足产品的解决方案,那这些流程也将根据其重要程度可以分为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兴奋型需求。其他类别也会存在同样的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需求所属的层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人类行为习惯的改变、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变化,需求本身所属的优先级也会发生变化。
当产品只是面向普通消费者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又可以为需求级别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在马斯洛需求层级中不同的人其需求层级是不同,因此我们很难直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来判断产品需求所属的层级,因为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马斯洛需求的不同层级对用户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PS:另外一种维度的需求层级: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
6变更管理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斯宾塞·约翰逊
与产品相关的因素有用户、市场、PEST三个维度。从用户角度来说,受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其需求场景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市场角度来说,市场包含了产品所属行业、相关竞品等方面的元素,市场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发生变化;从PEST角度来说,PEST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大元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四大元素必然会发生变化。
因此变更管理是必须的,而以拥抱变化的心态面对变化是构建有效变更管理方案的前提。及时有效的进行变更管理有助于调节因变化而带来的影响,把因变化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变化可能引发的正面影响尽量放大。
变更管理可以从用户、市场、PEST三个层面展开。从易变程度来说,最易变的是用户、其次是市场、再其次是PEST;从变化的影响范围来说,影响范围最大的是PEST、其次是市场、再次是用户。
用户层面:建立用户需求反馈收集通道,定期整理分析用户的需求反馈。如:建立核心用户群体,定期与核心用户群体保持有效沟通的通道,获取用户的一手反馈。建立在线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使用反馈信息,获取用户使用反馈。不定期问卷调研,回访用户的具体使用情况,收集用户反馈。
市场层面:保持对市场、行业、竞品的有效接触,定期更新自己相关的信息,保持对这些信息的敏感度,避免信息因信息的过渡滞后导致产品解决方案更新的滞后,从而让产品失败。
PEST层面:关注经济、政治、技术、社会层面的发展和变化,并评估这些变化对市场、产品、用户的影响,根据判断结果及时进行调整。
在用户、市场、PEST三个维度的需求场景变更中,并不是所有的需求场景变更都是有效变更,因此根据需求场景变更的有效性可以把需求场景分为有效变更和无效变更。
如何识别需求场景的变更是有效变更还是无效变更?
PS:有怎样的需求场景,需要构建怎样的流程体系,流程体系需要怎样的功能、信息做支撑,通过产品原型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