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倒回去,你还会救他吗?
不会了,肯定不会。
请大家关注一下我的WeChat公众号:杰作了没。鼓励一下子我噻~
怀柔一位无亲无朋的农民患者,生下来就双眼高度近视,无法视物,
在陶勇医生的医治下,
他的眼睛保住了,视力有了,
2020年1月20日,
却用这视力,砍伤了陶勇。
陶勇左手失去正常功能,
无法再握起手术刀,
也无法再去救治备受病痛折磨的患者。
陶勇医生,
北大本硕博,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医院的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SCI 57篇,核心期刊26篇
15000余台手术,
为病人垫付药费,
门诊不限号
……
陶医生的每一个信息,
都让我感慨他优秀的同时,忍不住想,伤害他的人,眼睛不配看到这个世界。
所以,
在看到陶勇医生接受采访,被问到说:“如果倒回去,你还会救他吗?”,
他平静的答道:“不会了,肯定不会。”
他的回答,他的平静都让我觉得很安心。
“人性没有本善或者本恶,人都是被环境引导的。我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改变他的性格。”
不盲目,不圣母,价值观明确,信念坚定。
他如此自洽的处理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声音
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叫原谅,我应该叫不能够宽恕。
“你会原谅凶手吗?”
“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能叫原谅,我应该叫不能够宽恕。”
很多人说陶医生菩萨心肠,因为在佛教里头有个故事,说老虎饿了,高僧就把自己喂老虎,以避免老虎去吃其他人。
陶医生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以身饲虎,不是真正的慈悲。
他说,高僧把自己的身体喂饱了老虎,以为老虎就会变好,
但是不会的,结果是高僧越来越少,老虎越来越多。
在现实环境中,如果医生“以身饲虎”,那结果就是,医疗环境会崩塌,以后不会有人愿意当医生。
我很感谢,陶医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可以真诚的谈这一点。
对自己不慈悲,对社会假慈悲,
最终,不知道会活成什么样的怪物。
“外刚内柔,我们在处理自己内心的时候,应该要慈悲,宽容。
但是在对待一个社会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严格。”
长久以来,我们的社会要求大家外柔内刚,
外柔是意味着外在表现出柔和的姿态。
内刚意味着,无论环境如何变,自己内心要守得住,有目标,有动力,时时要往前看,往前走,往上看,往上走。
但是,
内刚,就像在自己柔软的内心里,放入了一个不容磨损的铁框子,
心每每跳动一下,铁框子都会刮着肉,血刺呼啦,还得自己咬着牙,给自己叫好。
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或许真的锤炼出一批又一批的真汉子,
但细细想来,人生未免太过用力,又太过辛苦,世界又太过残酷,
好像终其一生,都没办法温柔的对自己笑一笑,对世界笑一笑。
不知道,时间久了,最后那个看起来真的外圆内方的,究竟是个人,还是一个内心被磨成老茧子的机器。
顺应本心,
是最珍贵的心意。
声音
内心是否强大,决定了愈后
“(这次事故)意味着我放弃过去的那种生活,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在与农民患者打交道的12个月里,陶勇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患者,感动于他们的朴实真诚,也逐渐理解,他们的固执甚至偏执。
理解,
陶医生理解这世界的复杂,也理解人性的多样。
看着他平静的,略带笑意的表情,我觉得他很像佛陀,
世间所有经历,他都带着温柔悲悯的心态去看,
每一个人,每一个事,
他都能从中发现汲取养分的点,
很好的处理个人思想与外部矛盾的关系。
我们与这世界,是全然不在一个量级的两部分。
我们滋生出的快乐、痛苦、嫉妒、邪恶,就是一把沉沉的剑,剑锋背对世界,直面自己。
因为这把剑,我们很容易将自己与世界对立,
却忘了,
世界与我们,只是两个部分,而不是对手。
先对自己慈悲,
慢慢将剑锋转向自己心之所向,
让自我攻击、自我伤害不再有消耗个人精力的机会,
不再自我戕害,
心跳才能正常,
才谈得上对世界慈悲。
爱自己,是从伤害中快速恢复的最好的药。
最后一点点,季羡林老先生在《一生自在》中讲的一点感悟,共勉: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
第三,个人心中思想与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