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终于打开了这本经典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据说是根据马尔克斯父母的爱情写的,虽然起名是霍乱但是跟霍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部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首部作品,打破了作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再无经典的“诅咒”,首次发行就是《百年孤独》的150倍,中文版已售100万册。
这本小说在乌尔比诺、费尔明娜、阿里萨三人的回忆叙述中交错展开,经过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日日夜夜的无望等待中,阿里萨和费尔明娜终于两个暮年的老人踏上了一艘永不返航的爱情之船。
作者将他对世俗婚姻细致入微的洞悉、对各种各样的的爱情形式的包容通过主角人生发展轨迹一一铺陈开来,充满了对生命、人生、衰老、孤独、死亡的哲思。
费尔明娜幸福吗?
一对男女结婚的原因可能很随意:因为生理欲望、身边的人都结婚了、父母的催促,或者仅仅是因为到年纪了,就结婚了。
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医生结婚的原因就是这么随意:
费尔明娜没有任何有力的理由就拒绝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也同样没有任何有力的理由更喜欢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只是因为她马上21岁了,22岁在小说中的时代就是老姑娘了。就像现在社会很多女性一旦过了30,内心就会极度焦虑嫁不出去了。
而乌尔比诺医生也并不爱费尔明娜,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一点儿虚荣心。
除了年龄到了,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结婚的原因最大可能是乌尔比诺可以提供的是世俗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
仓促结婚之下带来的最大可能性就是两个人并没有那么相互了解,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对方,这就为婚姻中的一些冲突埋下隐患。
果然两人从短暂的欧州蜜月旅行回来,费尔明娜很快就发现等待自己的是一个孤独的大宅院和看不见的种种规矩,刻薄的婆婆和愚昧迂腐的小姑子,丈夫的不作为让她的婚后生活一度很难熬。她像是在租来的生活里扮演着被要求应该扮演的角色“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仆”。
婚姻最不幸的时候费尔明娜甚至想如果当时和阿里萨在一起也许会更幸福。
直到婆婆去世两个孩子出生,费尔明娜才终于畅快了一些,在家里才真正的以一个女主人的身份来生活。
期间和丈夫有生活习惯不同的相互斗气和妥协,为了为了浴室里到底没有放香皂这件小事闹到要去大主教那里去评理的荒唐小事,也有丈夫出轨妻子离家出走这样鸡飞狗跳的狗血桥段,有两人参加各种新潮的社会活动的伉俪情深,有参加完节日庆典后躲在门口突袭的激情片刻,也有争吵后妻子为丈夫搽香皂这样的温情脉脉,有岳父闯大祸女婿拔刀相助出面摆平的贵族身份带来的好处,有老年后越来越深的相互依赖……
在他们的婚姻里我看到了费尔明娜被上流社会圈子排斥的压抑、幸福平稳生活罅隙里隐隐的孤独和落寞、丈夫不理解时的愤懑与无奈、富足盈实生活的安全感……每一种婚姻的状态都是真实的。
这一定是世间无数对夫妻的故事。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这是一种生活井然有序的幸福。-----<月亮与六便士>
“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婚姻的好处就是:它可以使我们得到庇佑免于孤苦无依,但是婚姻的坏处就是它不能保证身处其中的男女一定相爱且永远相爱。马尔克斯甚至从婚姻的悲观中生出了乐观的哲思:没有爱情能够幸福,而且与爱情背道而驰也能幸福。不知道这是否是作者安慰人们无爱的说辞。但是人类一定是善于适应和假装的物种。
正如老年费尔明娜回顾半生对自己这段婚姻做出的评价:
回忆过去我想到更多的是挫折,而非满足,我们之间曾有太多的误解,太多无谓的争执,以及太多没有释然的怨恨。经历了那么多的吵闹与厌烦,这许多年竟还能感到幸福,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爱情。
这种幸福更像是毛姆笔下的夫妻感情:
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感情实际上只是男人的爱抚和生活的安适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女人都把这种反应当做爱情了。这是一种对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产生的被动的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随便哪株树上一样。因为这种感情可以叫一个女孩子嫁给任何一个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长便会对这个人产生爱情,所以世俗的见解便断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
让她感到幸福的是生命本身而不是婚姻,经历过的种种是生命真实存在过的注脚,无论是挫折、误解、悲伤,活着的过程已经足够让人幸福的了。
阿里萨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如何评价他的爱情观?
用罗兰·巴特的话来解释阿里萨应该是最合适不过了:“我一生中遇到过成干上万个身体,并对其中数百个产生欲望,但我真正爱上的只有一个。"阿里萨在离开初恋情人后纵情声色,沉湎肉欲,620次风流韵事写满了整整25大本,在精神层面上,他依然是一位永远忠贞于初恋情人的纯粹处男。
当他对费尔明娜说出那句:我还为你保留着童贞。这种只有经历了爱而不得的单恋或者和一个不爱的人经历过种种的人才能理解,“当一个人失去所爱的时候,可以爱上任何人,心里的房间谁进来都无所谓,反正都是过客”。
每当他觉得空虚恐惧的时候,就去找这些情人,他和她的那些情人在各自需要慰藉的时候相遇,有的甚至治愈了他,然后各自分开。阿里萨用肉欲来不停地努力摆脱自己所受的奴役,却又从不让自己的背叛摊开在阳光下,这样费尔明娜也无从知晓,就谈不上背叛了。
阿里萨遇到的都是圣母性人格,面对阿里萨的忧郁和悲伤,只想拯救和付出,这也是他屡屡得手的原因。这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只不过是一种缓解执念的痛苦、疗愈孤独的方式。
而那些情人有两个甚至因他而死,因为在他心里并无承诺,也就谈不上忠贞不忠贞背叛不背叛了,事实上他唯一担心的是对费尔明娜的背叛,但是费尔明娜与他并无承诺,真的是一幕自导自演的戏。
阿里萨就是这样一个对爱情如饥似渴却又极其悭吝的人,这个从不付出、又想得到一切的人,不允许任何人在他心里留下足迹的人,藏头露尾的猎人。一个从不露面的大众情人,一个生活中暗处的幽灵。
费尔明娜和阿里萨之间是真爱吗?
爱情就是爱情,无论何时。
我是抱着一种悲悯的心态来看主角阿里萨的。他的爱情更像是一场幻觉,一场漫长的执迷。你在这里惦记着人家50多年,而人家嫁给了贵族生活优渥生儿育女,就算是活成“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仆” 也跟你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交集,爱的不过是场幻影而已。
阿里萨是一个以爱情为信仰的人。
《月亮六便士》很少数男人把爱情当作世界上的头等大事,但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对爱情感到无限兴趣的女人,对这类男人也不太看得起。
相对于阿里萨对费尔明娜忠贞不渝,费尔明娜对阿里萨的心路历程可以说一言难尽:关在深宅大院里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加上空白生活的无聊发酵出对阿里萨的思念,经过洛伦索的一年强制隔离后,费尔明娜在街上偶遇阿里萨,大受打击,才发现不过是一场幻影而已。
在后来漫长的一生中,阿里萨作为一个影子、一个幽灵蛰伏在费尔明娜婚姻的残渣和回忆的灰尘里。
世上所有不是两情相悦的感情都是心酸,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爱情,你做什么都是多余,你也什么都做不了。
但在费尔明娜漫长平淡的婚姻生活里,对阿里萨的内疚和负罪感还是时不时涌出来。除此之外,她对阿里萨更多的是同情外加一点点好奇和不可思议。虽然同情和好奇可能是一段爱情的开始,但没有开始过就没有任何可咀嚼的意义。
另一方面她一直活在自己人生的疑虑和困惑里,和阿里萨到底是不是爱情,爱情应该是什么样子,她需不需要爱情?在爱情里她更需要的是什么?没有人为她解答这些困惑。
她自己尚不确定尚不通透,更不会为一个躲在暗处的幽灵去坚定地选择和付出什么了。她自己尚需要被人引领,所以更没有办法去拯救和治愈阿里萨无爱的痛苦了。费尔明娜潜意识里已经感受到了爱阿里萨的这种压力,于是选择了看起来更为强势正常的乌尔比诺医生也就不足为怪了。
也许是不忍阿里萨苦等51年没有任何结果,作者最后给他们的关系下了一个肯定的注脚:他们之间的感觉并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聚恨晚的情人。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地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
最后费尔明娜接受阿里萨不是所谓的屌丝逆袭终于抱的美人归,而是一种情理之中的结局:相伴多年的丈夫突然去世,你一下子陷入巨大的孤独和虚无,伴随着对人生的回顾和反思,死亡日渐逼近,这时有一个非常了解你的同样垂垂老矣的“知己”对人生爱情有深入独特的思考,愿意和你聊聊这一切,别管是谁,这都是一件幸运而难得的事吧!爱就是爱,不是理解不是同情,不是相互扶持,而是生命无可替代的交流。
年轻时费尔明娜没有爱上阿里萨,但是老年时她爱上了阿里萨。所以马尔克斯说“爱情终究是爱情,只不过离死亡越近越浓郁”。这种感情不是爱情又能是什么呢?
而电影《霍乱时期的爱情》快结尾时阿里萨给费尔明娜的信中留下这样感伤的句子:爱情犹如恩泽的圣土,没有特殊的意义,只是开始结局兜兜转转,又无果而终。
爱情没有定式,也没有意义,所谓的意义因为不同的人不同人生阶段而不同。
无论费尔明娜多么高傲,阿里萨多么卑微,她在世俗中以为拥有了爱情,他在放荡滥交中以为逃避了空虚,当他们白发苍苍相拥在一起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恒久而寂寞的灵魂。
小说结尾他们在大船上来回航行,永不停歇就仿佛我们每个人在看不到终点的茫茫人生路上航行,没有爱我们都无法独自走完这段旅程。
合上这本书,突然顿悟这本小说看似写爱情,可分明写的是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