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听《陈静静理解并建立学习共同体》有感

     通过陈老师的讲解,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我的理解是,当课堂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也能毫无顾忌地主动求助时,即使学生的学习力有很大差距,他们也能通过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拥有自己最大的收获。课堂真正的精彩之处,是每一个儿童都能自由自在又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曲。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着迷的课堂啊。看来不论是国内的教改还是大洋彼岸新的理念,大家面临的困惑是基本一致的,目标和方向也有很多共同之处,有正确的大方向,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调整改进,实践反思,最后逐渐向着理想的境地靠拢。在课堂观察的方面,老师们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质,有的老师在课堂观察之前并就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也没有认识到课堂观察的重要性,并认为课堂的事情自己都是最清楚的,所以并不需要花什么心力。认为学生没有什么观察的价值,也没有什么值得研究的。所以带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情进入课堂。这样的老师的课堂观察往往都比较粗糙,眼睛里看不到学生的表现、困境和变化,也看不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这样的课堂观察自然是不会有太大收获的。特别是当老师看到有的孩子学习过程不太顺利,学习效果还不太好的情况下,就会有一种抱怨的心态,认为自己来参与观察是在浪费时间。一些老师看到课堂的状况并不令自己满意,就会马上提出反对意见或者直接走掉,在课例研究氛围还没有建立起来的学校里,我们会看到留下来参与课例研讨的人比例非常少。其实课例研讨与课堂观察同样重要,这是老师们进行学习重要时刻,在课例研讨中,老师们需要研究学生们到底是如何学习的,通过视角的融合,来共同打开“学生学习的黑匣子”。这是我们国家的老师一直以来都不太熟悉的领域,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秘密。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普通的课堂都有太多的事情可以研究,都有太多孩子需要关注,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我们老师其实就是在研究课堂情境、关注孩子学习历程,解决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以学生的高品质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成学生的倾听者,倾听成为教师的核心工作。这可能要颠覆很多人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师专业的认知。教师要摒弃“自我中心”,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新生态。这是教师专业的新挑战,也是对课堂的根本性变革。对多数人来说,“挑战”和“变革”并不是好词,因为这将以为这自发否定,意味着大量的额外的付出,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而领航老师往往都不太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或者得到了多少,他们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有自己的行动准则,只要觉得是正确的事情,就要坚持去做,即便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忍耐长时间的不确定性,他们仍然会坚持,而且保持着热情和乐趣,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精神,值得人细细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4-10听《陈静静理解并建立学习共同体》有感)